[新聞] 天下大亂怎能諉過於社交媒體?

作者: haijin   2014-09-11 18:16:48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910/c10dowd/zh-hant/
天下大亂怎能諉過於社交媒體?
華盛頓——令人震驚的是,總的來說,我並不懷念布羅迪(Brody)。
Showtime的劇集《國土安全》(Homeland)將於下個月回歸,新的一集名叫「無人機女王」
(The Drone Queen),看到劇中由克萊爾·達內什(Claire Danes)飾演的凱莉·馬西森
(Carrie Mathison)面對寫着這個名字的生日蛋糕時,我感到非常高興。
我有些忐忑地前往紐約的一個看片會,以為我最喜歡的紅髮男子沒有出現,我對這部劇集
的興趣就會減弱。但這一集精闢地總結了美國在中東的難解之結,它講述凱莉把自己的紅
髮寶寶留在美國讓妹妹照料,自己在喀布爾和伊斯蘭堡為CIA主持「遊戲時間」
(playtime)工作,即無人機襲擊。這一集生動地展現了我們可以替換的道德選擇,以及社
交媒體的顛覆性力量。
自「9·11」以來,很多重大失誤木已成舟,很多歷史斷層線已經爆裂,無論奧巴馬政府
選擇哪條路,都會遇上「此路不通」的標誌牌。似乎沒有哪個選擇是對的。
曼迪·帕廷金(Mandy Patinkin)飾演的索爾·貝倫森(Saul Berenson)現在在為紐約的一
家國防承包商工作,他向一群軍官發出警告,說美國離開阿富汗是「半途而廢」。
他勇敢地面對上司,質問道:「我們真的要冒險回到學校不招女生,男子巡邏團用鞭子實
施伊斯蘭教法,阿富汗再次成為基地組織(Al Qaeda)安全避風港的狀態嗎?」而老闆對他
的失言很生氣。
凱莉負責在巴基斯坦開展了一次空襲,針對的是黑名單上第4號恐怖分子目標,但炸彈卻
將一場婚禮變成了煉獄。隨後,開展這次襲擊的空軍飛行員在一間酒吧就此事質問凱莉,
並且罵她是惡魔。魯珀特·弗蘭德(Rupert Friend)飾演的彼得·奎恩(Peter Quinn)的是
一名經受內心煎熬的CIA殺手,他問凱莉,按照沒完沒了的黑名單擊殺目標,有時還會出
現悲劇性的失誤,這會否讓她感到不安,凱莉不屑地回答說:「這是工作。」
凱莉起初聲稱,他們「非常安全」,沒有人會知道她所說的「連帶傷害」,因為襲擊的是
一個部落地區。但後來,一名醫學院學生,憤怒於朋友的母親和姐姐在那個婚禮上罹難,
把拍下血腥場景的手機視頻傳到了網上。
接下來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論戰,非常像奧巴馬總統在紐約的一個民主黨籌款活動上發出的
強硬言論,當時他談到了令人震驚的侵略行徑在世界各地爆發,也提及了精通社交媒體的
ISIS發佈的斬首美國記者的邪惡視頻。
「如果你看晚間新聞,」奧巴馬說,「你會感覺好像這個世界正在分崩離析。」
他試圖安撫那些感到害怕和無助美國人,聲稱「事情的真相是,世界本來就是一團糟。從
某種程度上說,現在有了社交媒體,大家可以近距離看到人們正在經歷艱辛的細節後,我
們才注意到了這一點」。
「我認為他正在試圖責怪信使,」洛杉磯世界事務理事會(Los Angeles World Affairs
Council)主席特里·麥卡錫(Terry McCarthy)說。「詹姆斯·弗利(James Foley)被殘酷
斬首的視頻不管有沒有在YouTube上播放、在Twitter上傳播,都不會對這件事的恐怖程度
產生任何影響,就算是在另一個時代,人們只通過電視台、收音機或從報紙了解這件事,
它也同樣令人震驚。」
「我認為,奧巴馬說我們是因為社交媒體才注意到了某些狀況,這有點瞧不起人。還記得
西莫·赫許(Sy Hersh)揭發美萊村屠殺的報道,以及《60分II》(60 Minutes II)和《紐
約客》(The New Yorker)曝光的阿布格萊布監獄照片所引起的反應嗎?」
「ISIS斬首美國記者,把人釘在十字架上處死,在摩蘇爾用石頭砸死一名男子,對少數派
進行種族屠殺,這些已經不能簡單地說成是「以往的那種一團糟」了——開什麼玩笑?這
完全是對人類犯下的無恥罪行,無論是通過何種媒體被報道或如何被報道的,都需要我們
以及我們的盟友迅速予以關注。」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乍得·哈斯(Richard
Haass)指出,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阿拉伯之春的過程中被誇大,導致了這種錯誤觀念:即
解放廣場等地的世俗的自由派真的提供了一種可以取代威權體制和極端伊斯蘭主義者的選
擇。
他說,這個世界比以往更加無序了,原因多種多樣,比如人們對美國的可靠度和美國模式
喪失了信心,以及美國的所作所為——比如伊拉克戰爭,以及美國的不作為——比如面對
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時,所引發的反應。
「但如果把這歸咎於社交媒體,」哈斯說,「那就算是一種逃避。」
他認為,儘管或許天還沒有塌下來,「但它顯然在墜落」,如果否認這一點,就等於「否
認了一切」。我們需要非常小心地防止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對世界失去了興趣。我
們不想讓這種說法站住腳。」
牛津大學(Oxford)的歷史學者瑪格麗特·麥克米倫(Margaret MacMillan)是《巴黎1919》
(Paris 1919)和《結束和平的戰爭:通向1914的路》(The War That Ended Peace: The
Road to 1914)的作者。她說,奧巴馬有一句話說對了,那就是雖然網上到處是垃圾,但
我們對世界上的事確實有了更多了解,但她也相信,從貪婪的普京到邪惡的聖戰者,「有
時我們有理由感到害怕」。
她預計,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發生,但「21世紀將出現一系列級別較低的、非常棘手的戰
爭,這些戰爭無止無休,沒有清晰的結果,並且會讓任何礙事的平民承受苦難。」
當然了,在社交媒體幫奧巴馬達到政治目的時候,他可從來沒抱怨過社交媒體的瘋狂。
奧巴馬的表態不幸地突顯了他塞內加式的特質,他那置身事外的態度,他對戰爭的那種「
我們沒有策略」式的模稜兩可,以及他的信念:極度的興奮、憤怒和敏感都不可靠。
奧巴馬周五完成了他「最後的心愿」之一,參觀了如同外星人傑作的巨石陣。這次訪問恰
好映襯出他那令人無法理解的疏離感,以及他堅如磐石的觀點:自己具有所羅門王式的智
慧和史波克式的冷靜,可以抵禦任何通往災難的誘惑。
喬·拜登(Joe Biden)則與美國人心心相印,他承諾要把ISIS的暴徒「趕進地獄之門」,
與此同時,奧巴馬通過潛意識或非潛意識傳遞的訊息是,面對一些暴行,我們的內心必須
自我剋制,遏制焦慮、擔憂和恐慌的爆發,因為這些都是理性分析的敵人。
在某些情況下,恐慌代表着思維的清醒。現實就是現實,無論是否在Twitter上傳播。真
理並不總是能給你自由。理智與意志並不總是步調一致。你可能了解了很多,但卻沒有採
取行動。或者,就像我們在伊拉克戰爭中看到的那樣,也可能你知道的並不多,但還是行
動了。
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是忍不住咬自己的嘴唇。現在,我們真希望奧巴馬能露出
自己的牙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