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三條戰線 ─ 世界從此不一樣?
「巴拿馬文件」引起國際政壇風暴,被喻為震撼程度較「維基解密」及斯諾登事件更高。
然而,若說世界從此不一樣,卻未免過分渲染。有關文件確實會帶來漣漪,而且觸及國際
政治的敏感結構,但那些都是難以改變的死結,微調空間是存在的,改變則談何容易。
第一條戰線,也就是全球媒體目前最興致勃勃的,自然是揭秘內容。記者們都希望從中找
到自身國家政要的貪腐證據,獵巫遊戲才剛剛開始,也許真正重量級的名字還未曝光,大
概也總會有政要落馬。可是,有關層面的醜聞基本上是國際社會常見現象,例如目前金磚
國家之一的巴西,便有兩任總統捲入貪腐大醜聞。文件已經曝光的政要名字,要麼是不可
能有風險的威權領袖(例如普京),他們甚至能反宣傳為「西方陰謀」;要麼在國際社會
無足輕重的人物(例如冰島總理),總之不會帶來結構性改變。
避稅天堂難以消失
第二條戰線,屬於巴拿馬這類避稅天堂的存在問題。記得年前香港高官連番被揭發持有海
外控股公司,大都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當時筆者訪問了專研相關題目的學者弗爾切克(
William Vlcek)。弗爾切克說:「要有效解決離岸中心所引起的問題,需要透過全球治
理體系中提出一個各國都願意執行的解決方案,否則當一個國家加強監管的同時,另一個
國家不願意跟隨,這些離岸公司自然亦會走到那些較寬鬆的國家註冊。」國際社會利用這
次機會,加強對巴拿馬金融體制的透明度施壓,乃順理成章,似乎也是美國的目標。不過
,有沒有可能令全球所有「天堂」都就範?恐怕沒有。例如同屬避稅天堂的瑙魯,人口約
為一萬,可以怎樣迫該國完全放棄最後的謀生途徑?何況各大國都有太多牽涉「國家機密
」的項目需要這些「天堂」,因此也一直有自身「嫡系天堂」,這本來就是國際關係潛規
則。
第三條戰線,卻是各國政要的財路--顧問公司。不少從政或走進「旋轉門」到政府工作
的人士,為的不是服務國家,而是擴大社會資本,以便離任後成為大企業的「顧問」。只
要有這種「大志」,自然有種種延後利益的瓜田李下出現。假如「巴拿馬文件」能證明某
國政要及親人這樣操作「顧問公司」,不難令相關國家修訂針對性的法例。然而,有沒有
可能杜絕政要利用灰色地帶賺錢?恐怕亦沒有。以美國富商特朗普(Donald Trump)為例
,要是他當選總統,即使把他的龐大企業全盤交給子女,也會有人願意跟這個集團做賠本
生意,當作「情感投資」;而根據美國國情,某些駐外大使位置幾乎是籌款大戶價高者得
,已不是新聞。水至清則無魚,國際關係「自古以來」充滿灰色地帶,這是定律,非一份
文件所能改變。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international/article/127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