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政變后土耳其外交走向蠡測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7-24 11:25:13
政變后土耳其外交走向蠡測
  土耳其是歐亞大陸“戰略支軸”國家。“7·15”軍事政變之前,安卡拉即已著手調
整外交政策:急鼓繁弦,旋律清晰,涉及周邊、大國、反恐、多邊、教派等多個層面及多
組國家關係。此輪調整勾勒出“埃爾多安新外交”的框架與重點:背靠北約、聯美入歐、
修好俄國、對以復交、睦鄰周邊;以突破外交孤立、活躍經貿旅遊,重建中東強國地位。
  重塑外交格局尤需權衡掂量、謀定後動,充分做好靈活妥協、利益交換和資源投入的
萬般準備,並保持戰略定力而不懈推進。安卡拉打出的外交組合拳,突出睦鄰、安全、發
展、反恐四大重點,身段靈活、姿態柔軟,確令戰略界刮目相看。但循序展開的外交攻勢
及節奏,被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恐襲與未遂軍事政變打亂。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土耳其外交之“天”——內外交困的局面,實乃埃爾多安
政府長年施政敗筆使然。細言之,代表政治伊斯蘭勢力的正義與發展黨執政十多年來,嚴
重誤判“阿拉伯之春”對地區及國際形勢之影響,以地緣、教派、民族劃線,對敵友關係
大洗牌,鑄成遠美、惡鄰、敵俄、倒敘、親沙的外交局面,亦陷自身於進退兩難的窘境。
  回想起來,安卡拉政府當時或被政績沖昏了頭腦,將前任經營積累的對外友好關係視
如敝屣,與埃及、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俄羅斯的關係從熱趨冷,有的甚至降
至冰點。這筆寶貴財富本應經略中東乃至國際戰略場,為本國崛起作最佳服務。但其外交
拿捏粗放,經濟、文化力缺失,致對外關係從“零問題”變為“零朋友”。
  孤芳自賞、孤立少援的國際環境,倒也促使安卡拉把釣觀棋、深刻反思,得以悟出廣
交友、戒鋒芒、多行善、不樹敵、謀發展的外交真諦。緣於此,埃爾多安揮扇臨戎、推陳
出新,置國家安全需求與經濟利益為首位的外交思維應運而生,大力推進,不同凡響。
  一是轉圜大國關係,土俄破鏡重圓,商定恢復反恐合作,埃爾多安飛赴莫斯科舉行“
艾普會”早在籌劃。二是改善周邊關係,土以結秦晉之好。7月底將互派大使,邦交正常
化已成定局。三是化敵為友,對敘冰釋前嫌,不再堅持顛覆巴沙爾政權。四是對兩伊的關
係也將突破教派門戶之見而穩步務實推進。然而,軍事政變中斷了安卡拉的宏大外交工程

  作為“外交基軸”的對美關係齟齬不絕,兩國圍繞流亡美國的宗教人士費特胡拉?居
倫是否策動政變大打口水戰。鑑於土耳其是美國在中東地區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盟友,亦是
北約的南部重要戰略支點,從長遠看,圍繞引渡居倫的外交摩擦或僅是“杯中風暴”,掀
不起傾覆土美關係的大浪。
  土歐關係不排除一時“冷化”可能。因歐盟各國選舉臨近,故在有關土耳其加入歐盟
問題上,各國政府表態支持者少,直言反對者多;再加上埃爾多安政府為收拾政變殘局,
實施“緊急狀態”、設置特別法庭,嚴打“居倫運動”。此舉或引發歐盟對其人權、法治
、民主、宗教政策的抨擊;雖不至於關門拒入,但拖延不納之行,或致土作戲劇性外交轉
向。
  綜上所述,安卡拉基於對外關係的客觀研判,以及對中東乃至國際局勢的重新認識,
積極修正外交軌道。局中棋,台外鏡。目前看來,其各項舉措“均屬理性”,利於增進國
家安全與經濟發展,亦利於促進地區穩定。此輪調整不會因政變而改弦更張。但能否一以
貫之,卻需執政者先求穩當、再圖變化,致力於維護政局及社會穩定不動搖。
  (陸忠偉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院長)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7/23/c_129171373.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