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aijin 2016-08-18 18:25:43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8952
部署薩德對韓國是福是禍?
近期,韓美宣佈將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即“薩德”系統)部署在韓國東南部的慶尚北
道星州郡,理由是“朝鮮的核武器及導彈威脅”。韓國的這一解釋,將自己打扮成朝鮮核
武裝威脅下的受害者。事實上,薩德的部署不僅是一個軍事安全問題,背後也體現出當事
國試圖實現經濟與安全利益互換的交易,這引發了經濟與安全等方面一系列連鎖反應。
近年來,隨著形勢的變化,韓國將過去以朝鮮為主要防禦對象的目標,轉變為對付多元威
脅的“全方位防禦”,即認為對韓國構成長期威脅的不是朝鮮,而是日本、中國和俄羅斯
。(“韓國國防部國防目標修正案”,轉引自劉吉文:“韓國軍隊軍事轉型及其特點”,
《國際研究參考》,2014年第4期。)韓國對潛在威脅來源的判斷,實際上增加了自身的
安全壓力,從而必然對美韓軍事同盟提出更多訴求。
藉此,美國利用韓國對美國的戰略與安全需求,2007年開始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過
程中,迫使韓國在汽車、勞工、環境條款上退讓。(Brooks S.G. et al, "Don't Come
Home, America. The Case against Retrenchm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2,
Vol. 37, No. 3, p.43.)2011年後美國大力推行《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戰略
,其實質是讓該地區一些國家出於傳統安全考量讓渡部分經濟利益,通過對對方增加安全
砝碼,換取其在經濟談判桌上讓步,從而全面實現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在此背景下,薩德
系統就成為美國向韓國提供安全的籌碼。
長期以來,韓國通過“出口主義”成功將韓國經濟引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但是,這種以出
口貿易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卻已經達到促進國家經濟騰飛的極限,韓國國內也出現
對於出口增長方式的爭論。此時,韓國反其道而行,向美國提出安全訴求,部署薩德,暗
示加入已涵蓋12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並故作搖擺之態。這顯示,韓國對美推
行的經濟與安全互換的方式全盤接受,是以經濟談判桌上的讓步為代價,從美國換取核心
安全利益。
錶面上看,美韓珠聯璧合,各取所需,然而,韓國似乎忽視了部署薩德後出現的“多米諾
骨牌”效應。首先,薩德入韓,朝韓經濟關系雪上加霜。按照韓國的說法,朝核威脅是南
北關系惡化的主因。曾幾何時,朝鮮核試驗使得韓國對朝鮮採取單邊經濟製裁措施,內容
涵蓋金融、海運、進出口以及在海外的朝鮮盈利機構消費四方面。當時,朝鮮立刻予以反
制,宣佈朝韓經濟合作交流協議作廢。如今,韓國轉守為攻,朝鮮聽聞此舉,聲稱將採取
物理性措施予以還擊,目前並未涉及經濟制衡措施,但是朝韓經濟往來不容樂觀。韓國原
本打算借開城工業園區向朝鮮展示現代韓國,現在這個窗口愈發封閉,韓國經濟促統的算
盤落空。
其次,中韓經濟關系受損將是韓國不能承受之重。薩德入韓說明韓國做好了以損害中韓關
系為代價來強化韓美同盟的思想準備。然而,這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將是韓國的揪心之痛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韓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極強。據統計,2015年,中韓進
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273.74億美元,占韓國GDP的16.6%,是美韓貿易總額的兩倍。如果中
國對韓國採取抵制措施,韓國出口根基將發生動搖,半導體、電子產品、汽車、航空等支
柱產業將受到重創。
第三,韓國運用經濟手段與安全互動的方式將會受到反制。韓國曾認為,通過韓中自貿區
,韓方可以在爭議領域向中方提出事實上禁止中國漁民“非法捕魚”的要求,並借該協定
增添有關禁止中方向韓方出口魚類的條款,使得雙方簽訂的漁業協定朝有利於韓方的方向
發展。(見《朝鮮日報》:“Korea Hopes to Combat Illegal Fishing Via FTA with
China”)但是,韓國此次在傳統安全領域的刁難,不但會給中韓自貿區帶來政治壓力,
也會打破中韓之間漁業等敏感領域的現狀。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東亞國家之間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薩德不期而至,不但讓
主要大國之間的政治關系緊張,也讓東亞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身處其
間的韓國,現在面臨失去“東亞身份”的窘境。東北亞地區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關鍵區域
,中國面臨的安全壓力的增加,不利於中韓聯手推動該地區的合作進程,同時這也違背了
韓國過去堅持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初衷。韓國將自身定位為中美之間的搭橋者,現在卻可能
在東北亞失去立足之本,福兮,禍兮?
(註:範斯聰是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講師,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研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