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eoul Hot:極熱韓國,失控的高溫與氣象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8-25 17:50:40
Seoul Hot:極熱韓國,失控的高溫與氣象廳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918385
楊虔豪
受聖嬰現象影響,全球因地球暖化而顯異常的氣候,在今年加劇更甚。東亞諸多國家都碰
上詭異的炎熱天氣。其中,由於發自中國大陸的頑強副熱帶高壓影響,南韓正遭遇睽違22
年的「最強酷暑」。
2008年起,南韓氣象廳實行「酷暑特報制度」,若全國各地高溫平均值,連續兩天達到33
度以上,就會發布「酷暑注意報」;越過35度則發布「酷暑警報」,但因實際氣溫未達標
準,這套示警制度一直未派上用場。而長久以來,南韓將夜晚最低氣溫超過35度的日子,
稱作「熱帶夜」。
相較台灣,以往南韓夏季顯得舒服許多;以首爾為例,7到8月間,的確仍有炙熱之日,高
溫大多在29至31度上下,達34度的日子通常不會超過10天,極少越過35度,而且碰上雨季
,溫度很容易就能下降。
但今年情況就不同了。各地8月份高溫,幾乎都達35度,「特報制度」8年來首次上陣,並
很快達到「警報」等級。原本夏天就很炎熱的東南部地區,慶尚北道慶山市,測得史上最
高的40.1度紀錄,永川市達到39.6度;古都慶州市與工業之城浦項市39.3度、大邱也有
38.1度。
不只在東南部,首爾市內,自8月1日至22日間,就有13天高溫達到35度以上,18日更測得
37度的驚人紀錄。而自7月22日至今,就有30天屬於「熱帶夜」。
高溫超過33度,對習慣熱夏的台灣人來說,似乎已見怪不怪,但對習慣涼爽天氣的南韓民
眾而言,宛如凌遲。有台灣旅遊回來的南韓觀光客,都已感受到,今夏首爾的溫度,幾乎
與台北不相上下。
南韓上回類似的長期酷暑,發生於1994年,當時漢城(今首爾)測得38.4度的驚人高溫,
熱帶夜長達36天,在大邱更是連續40天高溫超過35度。
在空調系統未如現在發達與普及的90年代前期,如此酷暑一度引發全國大亂。超過3,000
人因無法忍受高溫,發生身體不適或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軍隊曾有長達數週時間,為怕有
人因中暑出事,而乾脆不出操;大批無法忍受熱帶夜的漢城市民,帶著寢具前往漢江河畔
,希望能睡上好覺。
雖然最高溫與熱帶夜的持續時間,沒有22年前來的長,但平均溫度已比當時高出1.4度。
難耐酷暑,大家都希望能早日撐過,但使民眾卻漸漸從不滿轉變成憤怒,導火線是南韓氣
象廳。
事實上,8月7日與8月14日,氣象廳所發布的未來一週溫度預報,皆顯示「撐過這週,未
來高溫就能降到30度」、「下週會變更舒服」,但一天天過去,高溫未見退去,氣象廳卻
數度地修正數字,而且高溫持續破紀錄,將降溫日不斷往後延。
而在此前的6月與7月,氣象廳預報下雨的日子,通常艷陽高照;預報出太陽,卻又烏雲密
布下起雨來,已累積不少民怨。這次,不少在熱氣中每天緊盯氣溫預報的民眾,看到「降
溫日」不斷被延遲,紛紛發出怒火,抱怨「酷暑誤報接二連三」、 「不能再相信氣象廳
了」,傳媒紛紛開始檢討起氣象廳究竟出現什麼問題。
這次酷暑時間拉長的預測誤差,不僅是誰都沒經歷過的前所未有現象,南韓、日本、美國
和歐洲,天氣預測用的超級電腦計算結果,氣壓計幾乎處於誰都沒料想到的停止狀態,才
是事件原因。
南韓氣象廳通報官崔珍熙親上火線說明,這次天氣型態罕見而難以預測。與22年前類似,
來自中國大陸的高壓籠罩,加上今年缺少颱風,梅雨季節縮短,讓酷暑無法在短期內解除
。即便有「超級電腦」,也難以預測酷暑究竟何時能終結。
但曾任韓國氣象學會會長的釜慶大學環境大氣系教授卞熙龍,日前在廣播節目上公開指出
,南韓目前缺乏有經驗的資深預報員;善於預報者,獲升遷機會也不多,甚至有不少預報
員,還花時間進修行政或企管碩士,準備另謀他路。
為保障專業性,氣象廳限制預報員的職位調動,通常須工作4到7年時間。為了要在隔早5
點提供首發預報,南韓的預報員必須從晚上11點開始整理與閱覽龐大的氣象數據資料,經
常為工作而熬夜,承受精神與體力上的煎熬。
但目前的體制,並沒有能進一步刺激預報員的工作條件,給予他們在成就上該有的回饋,
導致預報員工作意願低落與流動率高,這樣的問題,不僅是這次酷暑預報失準,過往的國
會國政監察也數度被提起。
2010年,氣象廳提交給當時執政黨國會議員申榮洙的資料就顯示,5級以上的預報員,平
均資歷僅2年9個月。缺乏長期關注氣象動態的預報人員,面對全球氣候異變,沒有熟練的
經驗與分析能力,對氣候現象提出進一步解釋,而只能更加依靠超級電腦的預測結果,發
布預報,是導致預報失準的一大原因。
氣象預報不是神,難免有失誤時刻。台灣發生過總統與政府單位怪罪氣象局預報不準造成
救災負擔與干擾民眾生活,南韓則是在民眾處在熱氣中,見到高溫未如預報所言有所下降
,而接連撻伐氣象廳。
但在我們批評的同時,或許得進一步檢視,擔負觀天測地的前線氣象工作人員,工作條件
是否得到進一步提升,而當國家進一步提升硬體設備同時,有無持續培養氣象專業人才,
並改善缺失。不去反省這些,每次都要到預報出現異相「不盡人意」才開始聲討,那麼問
題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