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焦點對話:川普鷹派團隊訪華,美中貿易戰能否剎車?
新聞來源: https://goo.gl/QGPHZ6
華盛頓 —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率高規格貿易代表團訪華,於昨天和今天與劉鶴為首的中國對手進行貿
易談判。這次談判兩個焦點:一是中國能否應美國要求大幅度降低貿易逆差,一是中國是
否會減少對於「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政府投資。到目前為止,從美中媒體的報導來看,
雙方並未達成突破性協議。美國官員啟程前曾表示,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川普政府已做好
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準備。美國方面有沒有決心兌現這個說法?中國官媒對這次會談罕見地
低調,背後原因是什麼?
參加討論的嘉賓是: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先生;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
濟學者程曉農先生;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獨立政治分析人士高新先生。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率高規格貿易代表團訪華,外界高度關注能否為美中貿易戰剎車。這次
談判兩個焦點:一是中國能否大幅度降低美國貿易逆差,一是中國是否會減少對於「中國
製造2025」計畫的政府投資。美國官員啟程前表示,他們有責任不讓美國成為中國經濟制
度的受害者;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川普政府已做好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準備。美國貿易團隊
訪華,是尋求和解還是下最後通牒?談判中雙方誰佔上風?哪方讓步更多?
夏明首先概括了新華社對談判所報導的四個要點: 一,談判達成了部分成果,取得了某些
微小的共識;二,雙方都意識到貿易戰的危險,但至今仍未找到辦法制止這種危險;三,
未來雙方還將繼續談判;四,雙方要為談判建立穩定的對話機制。所以,夏明認為這是個
沒有重要突破的談判。這次習近平和王岐山都未接見這個高層的代表團,可見雙方分歧之
大。夏明認為,中國對這次談判低調處理原因有二:一,中國進入了關鍵的五月份,它不
願以任何情緒引發民眾的強烈反應;二,談判失敗恐怕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長遠的影響。
談到為何包括努欽在內的前華爾街人士往往對中國比較溫和,夏明說,過去三十年中,華
爾街是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它們有個基本的估計,就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如果美國只是管
錢,而把製造業的「髒活」分給中國做,這樣兩頭都會得利。所以美國在近三十年的發展
過程中做空了製造業,而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川普上台後,結合美國左右兩
派的共識,認為製造業對美國很重要,而且製造業能對美國就業市場發揮巨大作用。美國
的華爾街,尤其是高盛公司,在過去三十多年中致力於摧毀所有資本流通的障礙。它們把
中國作為一個很大的撈金處。中國的政府和學者也都意識到,過去三十年中,中國成了高
盛公司的自動取款機。華爾街自然是熱衷於幫助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一方面給它們捐錢
,另一方面華爾街從中撈個盆滿缽滿。而今天的一個最大變化就在於,川普說,雖然我的
政策帶來了股市的下滑,但隨它去,因為股市沒有美國萬千家庭重要,而製造業牽涉到的
正式美國這些萬千家庭。這點正是川普的自信和底氣所在。
謝田認為美方這次派出如此高層的代表團顯得很有誠意,但最終還是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美方把自己的要求明確告訴中國,而中方知道自己不能滿足這些要
求,因此也在媒體宣傳上刻意地保持低調。謝田說,這次談判最多可以看成是雙方互探底
線的一次交鋒。
對於美國是否已經準備好承受貿易戰的代價,謝田表示同意。在對中貿易問題上,美國難
得朝野一致地都站在川普這邊。按照原計畫,若這次談判達不成任何協議,美國將於5月
15號開始實施對中國的關稅。現在還有10天時間,我們也暫時難以預計中方最後會有怎樣
的妥協。但現在中方至少已清楚了美國的底線。說到底,這個問題也要看美國總統或政府
到底有沒有一個足夠強大和明晰的政治意願,能夠說到做到。如果川普在這個問題上保持
其堅定立場,那麼要是這次中國政府不願讓步,貿易戰真的就要開打了。
程曉農認為,這次貿易會談雙方採用了同樣的姿態,即高調進場,同時為談判不順利做準
備。結果是,誰也不全面讓步,雙方槓上了。中國希望用拖字訣,同時沿用既定的老辦法
,「擠牙膏」,即有限讓步,重點部分不後退。美國代表團帶著任務去,談不攏之後,最
後的決策要由川普來做。這次談判當然不是中美貿易戰的終結,而很可能意味著「打打談
談式」的中美貿易戰正式啟動。中美兩國政府都認為對方處於弱勢,所以用高姿態施加壓
力,可能奏效。中國政府宣稱,因為中國經濟強大而有韌性,所以經得起美國的經濟制裁
。其實,這個說法引出了一個悖論和一個反論。悖論是,如果中國經濟的基底牢靠,那麼
,進一步開放只會帶來好處,為什麼不能與大部分國家一樣,完全放棄政府的產業補貼、
退稅以及種種扶持措施,由民營企業充分競爭?從這個悖論又可以引出一個反論,那就是
,不能全面讓步,其實是因為經濟基礎並不強大,經不起全球自由競爭的衝擊,所以在貿
易談判中不得不採取高姿態。
程曉農說,中美兩國的貿易爭端,有兩個必須澄清的問題。第一,貿易逆差重不重要?小
國的貿易逆差對美國來說不重要,但大國的長期巨額貿易逆差傷害美國經濟。第二,潛在
的敵手是否危險?如果中國是美國政治上的盟國,美國也許會多少容忍自己的利益受損,
但中國明確地把美國作為假想敵。那麼,聽任美國的最大假想敵在全球化旗幟的掩護下持
續侵害美國的經濟利益,那就不是單純的經濟競爭問題了。中國談崛起的時候,經常擺出
威脅美國的姿態;而一談到中美貿易爭端,又轉過臉來主張單邊的自由貿易。美國過去近
20年的歷屆政府始終迴避這一矛盾,川普當局現在開始面對這一現實,世界各國和美國國
內很多人還不習慣於這一新變化。華爾街的投行界與美國的製造業以及高科技企業不同,
投行界沒有知識產權被侵犯這樣的問題;相反,不少投行人士靠幫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圈
錢來維持業務。所以,華爾街出身的人對中國溫和友好,其實是飯碗問題,但他們打的旗
號是經濟全球化。「中國製造2025」計畫是中國政府走出房地產泡沫困局的未來希望,而
它的前題是繼續獲得西方的技術,並且要進一步搶佔西方的製造業市場。而對美國來說,
這種發展策略是用我的技術來打擊我的企業,會斷送美國經濟的未來。在這個問題上雙方
是談不攏的,只能繼續扯皮。目前的經濟態勢是,美國經濟在復甦過程中,中國經濟仍然
依靠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來避免滑坡,美國居於主動地位,而中國則仍未擺脫房地產
泡沫帶來的沉重壓力,「中國製造2025」計畫緩不濟急。
高新說,中國媒體對這次貿易談判集體啞聲,這與之前中國媒體對美國的高度譴責,對中
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的高度信心和中國民眾的同仇敵愾形成巨大反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
談話也表現出這一點。這種現象體現的就是習近平所謂的「制度優勢」。現在川普不管是
個人問題還是國家問題,都面臨外憂內患,媒體一片唱衰。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共政權在
對美問題上可以統一成一個聲音。高新認為,中共政權之下中國在貿易問題上集體一致的
反抗是美國這個民主國家所難有的,這是未來川普要面對的難題之一。高新補充說,中國
政府所謂的讓步其實就是習近平之前在博鰲論壇上講的要進一步開放汽車市場和保護知識
產權。而知識產權上的讓步恰恰最虛。因為中美兩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知和定義存
在差異。中國政府口口聲聲說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從無到有,已經建立了很好的專利申請制
度,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專利大國。但美國問的不是這個,而是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知識
產權的盜用。
高新說,當年承認中國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然後接納其加入世貿組織,這從根上就錯了。
當時美國朝野上下和整個西方世界都主張張開雙臂擁抱專制制度下的中國,讓其進入自由
世界,然後可以關門打狗。但現在看來是引狼入室。中國已經進入了專製程度與毛時代相
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習近平時代,現在美國要亡羊補牢以貿易戰相威脅,我覺得這打起來
會很難。第二,知識產權是比較虛的,所以中國可以在表面上答應美國,另外再針對美國
其他的一些警告作出些敷衍。唯一實打實量化的指標就是到今年年底要減少1000億美金的
貿易逆差,到2020年減少2000億。而這最能說明問題的一條恰恰也是將來最難實現的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