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wei (光影)
2018-08-30 08:01:19標題: 一族麥凱恩,五世美國夢
岑少宇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5468&page=0
麥凱恩走了。
因為腦癌病情早已透支了人們的熱情,又是主動“放棄治療”,所以總體而言不算怎麼轟
動,絕大部分媒體和社交媒體用戶,只是發出早已準備好的言辭,有些還言不由衷。
在2008年總統競選後,麥凱恩三世在中國媒體上只是“靠著”對中國放硬話、“挺台灣”
,才有點存在感。要不是和特朗普鬥到死,這個美國政壇大佬,對中國網民來說早就沒什
麼看頭了。
即使在中國民眾最瞭解他的2008年,人們往往也對其越戰被俘一事津津樂道,之後有些人
沉浸在奧巴馬“黑人當總統、喜提美國夢”的“民主同理心”中,徹底忘卻了麥凱恩家族
,今天不妨就聊聊陳年往事吧。
“根正苗紅”
從美國南方白人的視角看,麥凱恩家族可謂“根正苗紅”,參與過印第安戰爭、獨立戰爭
、1812年戰爭等。
不過狹義的麥凱恩參議員的家族,其真正可靠詳細的記載也就追溯到曾曾祖父William
Alexander McCain,他在密西西比州Carroll郡擁有2000英畝(8平方千米)的種植園,參
與奴隸交易,根據官方記錄至少蓄有52個奴隸。
麥凱恩的曾曾祖父參加了南北戰爭,也算是保衛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種說法稱,他成了
戰俘死於1864年,但那個人是在Attala參軍的,應該不是正主。整個密州同名的參軍者有
3人,一個在Attala參軍,一個在Choctaw參軍,第三個沒記錄縣名,也許就是麥家祖先。
蓄奴使家族裡產生了一批混血麥凱恩,也有“黑色麥凱恩”。2008年競選期間,美國媒體
採訪了數十年來一直回到種植園聚會的各種膚色的“麥凱恩”們。雖然麥凱恩三世的兄弟
也出席了聚會,但他本人似乎還是不大願意和那些人攀親戚,親民主黨媒體當然趁機為奧
巴馬好好地拉了把票。
麥凱恩號稱三世,因為他爸爸、爺爺都叫John Sidney McCain,但其實他的曾祖父也叫這
名,麥凱恩為什麼不是四世呢?這數學是不是太差了?大概是因為曾祖父江湖人稱J.S.
McCain,所以就沒有統計在內。
作為種植園主,南北戰爭之後似乎要被國家拋棄……拉倒吧,地頭蛇還是地頭蛇,曾祖父
當個治安官什麼還是不在話下的。
而且內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中,相當一部分已經完全不受國仇家恨的影響,J.S.
McCain的一個兄弟, 1861年出生的Henry Pinckney McCain,居然去了“北佬”的西點軍
校,參加美西戰爭,進攻馬尼拉,最終官拜少將。
到了第二代,更是感受到新興大國的精氣神正在勃發,麥一世的哥哥威廉(也叫William
Alexander McCain)效仿叔叔去了西點軍校,以准將退役。
麥一世讀了兩年大學,也坐不住了,準備投筆從戎。為了準備,他先拿美國海軍的考試練
手,沒想到順利通過,就乾脆去了海軍學校。
初代海將
麥一世在學院裡學得不怎麼樣,而且聽力有點問題導致體檢沒過,但他趕上了國運昌隆的
好時候,由於缺乏軍官,最終還是讓他過關了。
一戰爆發時,他才剛畢業8年,在太平洋服役,本來挺清閒,但裝甲巡洋艦“聖迭戈”號
1915年調到大西洋護航。熟悉一戰史的朋友可能知道,這艘軍艦是美國參戰後唯一損失的
大艦,想看麥一世倒霉麼?對不起,這傢伙運氣不錯,在軍艦沉沒前兩個月,就跑路了,
派到美海軍導航局工作。
應該說,麥凱恩家族到這會兒,還完全沒有看見什麼起色。雖然歷史進程滾滾前行,但麥
一世個人還要不斷地努力。
他第一次指揮的只是美國海軍天狼星號貨船(AK-15),區區一條貨船啊……這起點實在
不能算高,混資歷的日子有的好熬了。
1935年,麥一世果斷參加了飛行訓練,次年,以52歲的高齡畢業,創下當時美國海軍的年
齡紀錄。又過了一年,他成為美國突擊者號航母的艦長(估計參加飛行訓練也是早就定好
的,你練就讓你上)。1941年,他終於晉陞少將,出任大西洋艦隊航空偵察部隊司令。
1942年5月,他調任南太平洋海軍飛行部隊司令,有力支持了瓜島戰役。10月,他回到岸
上領導海軍航空局,1943年升為中將,1944年8月重返太平洋上。
他在米徹爾手下指揮一個航母戰鬥群,在萊特灣海戰時,沒等命令就果斷在極限距離放飛
艦載機,支援被日軍襲擊的“塔菲3”小隊。
萊特灣海戰剛結束,他便升任TF38的指揮官。其實TF38和米徹爾的TF58,與更大的第3艦
隊、第5艦隊的關係一樣,只是一支艦隊兩套班子,斯普魯恩斯率領第5艦隊時,主力航母
編隊就是TF58,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時,主力航母就是TF38。
可見麥凱恩在臨近戰爭結束時,已經是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將領之一,未來升任上將,
已可預期,米徹爾、金凱德等耳熟能詳的名字,最後都是上將。
雖然曾經嗜酒嗜賭,但因在瓜島和西太平洋的出色表現,以及性格上剛硬、不妥協的特徵
,哈爾西對他頗為看重。1945年8月底,麥一世已經積勞成疾,體重只有100磅(45公斤)
,他當年在海軍學院的畢業冊裡就被稱為“骷髏”,可現在這體重也太輕了點。
他想要休假,但哈爾西堅持要他出席日本投降儀式。沒想到,在儀式4天後,他就因心臟
病去世,1949年被追認為海軍上將。
再續輝煌?
麥二世討厭海軍學院的嚴格規矩,留下了一堆不良記錄,差點畢不了業,最終在1931年以
倒數19名的成績過關,比他老爸倒數38名的成績還慘得多。
他和老爸一樣,似乎容易掉體重,這種軍隊裡絕對不是什麼值得羨慕的技能,1934年還在
間戰期,就因此入院治療。1941年4月,第一次當艇長,指揮重新服役的老舊潛艇O-8,該
艇充當訓練潛艇使用,顯然也是大戰帶來的“機遇”,否則還不知道二世會得到什麼樣的
指揮崗位。
1942年,他終於得以指揮作戰潛艇,率領Gunnel號前往北非掩護登陸,還和許多其他潛艇
一樣,遭到盟軍飛機的誤擊。
麥家第一次接近中國,是1943年6月,由麥二世帶著Gunnel在東海巡邏。雖然此時日軍江
河日下,但潛艇還是個高危工作。不過,已經在岸上工作、方便走路子的麥一世,身板雖
小,終究“武德充沛”,只知舍家報國,並沒有護兒子、調崗位的意思。
6月15日,Gunnel在對馬海峽擊沉一艘6400噸的貨船,19日,發現駛往上海的運輸船團。
她擊沉了一艘7000噸貨船,擊傷一艘較小的船。在被護航艦隻追擊幾小時後,Gunnel浮上
水面,麥二世“冒著敵人的炮火”在上面指揮,發射魚雷回擊,居然擊沉了燕號敷設艇。
可日本人緊追不捨,Gunnel只能再次下潛。日艦的追擊總長達36小時,Gunnel大部分時間
都躲在水下,電池、空氣的狀況極度糟糕,麥二世被迫上浮,準備炮戰,但日艦也許脫離
船團太久,主動返航了。
最成功的二戰小說之一《戰爭與回憶》中,也描寫了身為海軍將軍的父親,以及擔任潛艇
艇長的兒子,與麥家頗為相似。那位艇長拜倫·亨利在小說中也被迫上浮,但他“真的”
與日艦展開炮戰,命中艦橋後,導致敵艦混亂,得以一邊掃射一邊脫險。
儘管麥二世不得不早早地結束此次巡航,但他還是取得了當月太平洋上第二高的潛艇戰績
,並拿到了銀星勛章。之後的服役經歷相對平淡,兩次遭遇日航母,但護航森嚴,麥二世
的攻擊都沒有成功。
1950年,作為重巡洋艦聖保羅號的副艦長,隨TF77闖入台灣海峽,悍然阻斷兩岸統一。再
度來到中國海域,卻已是敵手,這算是麥凱恩家族第一次與中國“交手”。同年起直到
1953年,擔任水下戰爭研發部門主任。
1958年,二世在平淡的混資歷中,熬到了少將,在海軍部長辦公室工作,任首席立法聯絡
官,得以認識很多政客、將軍。他們都是他在華盛頓府邸的常客,後來成了共和黨人的國
會山俱樂部的活動地點。他“迷人”和“真棒”(charming and wonderful)的老婆也為
社交活動加分不少。麥三世耳濡目染,從小就學到些政壇基本功。
很難說這個美差為何落到麥二世頭上,也許有父親老朋友的幫助也未可知。但在此任上,
是討人喜歡,還是得罪人,終究還是看二世個人的造化,畢竟也不是每個軍人都樂意去和
議員們打交道。
冷戰期間,核潛艇無疑是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可再次下部隊的麥二世轉往了兩棲部隊
。這也許和一世學飛行一樣,是個趕上時代步伐的好決策。核潛艇再重要,不打核大戰,
就很難有突出表現。而冷戰期間其實熱戰不斷,作為新興超級大國,美國要執行大量的干
涉任務,兩棲部隊反而有活幹。
1963年麥二世升任中將,擔任大西洋艦隊兩棲部隊司令。1965年,終於等來了作戰的機會
,麥二世作為TF124司令,指揮入侵多米尼加的行動。在這些年間,他仍然在為海軍發展
鼓與呼,被人稱為“海權先生”(seapower)。
然而,“戰功”沒有給他帶來好運。隨後他同時擔任美國駐聯合國軍事參謀團的代表團副
主席、東部海區司令、大西洋預備役艦隊司令,看上去都是閒差。特別是聯合國的職務,
簡直是晉陞的棺材板,但麥二世還有通過政治關係回轉的餘地。
1965年起,共和黨參議院領袖Dirksen開始鼓動總統約翰遜給麥二世升上將。作為一個一
戰陸軍老兵,他和麥一世顯然沒有什麼交集,這層關係還是麥二世自己掙來的。但在海軍
內部也有反對者,而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則認為麥二世不是強有力的將領。可約翰遜在立
法問題上欠Dirksen一筆,所以他指示麥克納馬拉想辦法。
1967年,麥二世終於得償所願,晉陞上將,麥凱恩家族就此產生了美國海軍歷史上首對上
將父子。雖然有些曲折,但吃相還不算太難看,至少同年晉陞的其他上將,也都是太平洋
戰爭初期指揮潛艇、驅逐艦等,有的也是1963年升中將,麥二世沒有給人“火箭提拔”的
感覺。而且他在國會裡搞好關係,對海軍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很多國內媒體說麥二世在越戰期間指揮太平洋上所有海軍力量云云,然後說麥三世被揍下
來的事情。其實是麥三世1967年10月被俘在先,當時二世還在倫敦任美國駐歐洲海軍總司
令,對消息處置平靜,還是有些“大將風度”的。
直到次年4月,在越南戰爭最高潮的時候,麥凱恩才被任命為太平洋戰區總司令,而且7月
才正式就任,所有越南戰區的部隊也都歸他指揮。這是讓他為子“報仇”?還是他有兩棲
部隊的履歷,更熟悉如何“以海制陸”?也許兼而有之吧。他也需要證明自己是真正合格
的上將。
麥二世深信所謂的“多米諾理論”,在歐洲積極反蘇,到太平洋又擔心越南成為共產黨推
倒的第一塊骨牌。他在面對媒體時展示了一副地圖:紅色中國向越南伸出紅色爪子。可人
們對這位樂於和媒體打交道的將軍依舊褒貶不一。
當時流行的反戰口號是“做愛,不要作戰”,麥二世則對海軍學院的學生說“你們兩件事
都能幹好”。但麥二世自己幹得並不好,美國捲入柬埔寨的戰事,他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他向尼克松特別強調了北約在柬埔寨和老撾的行動帶來的風險,陸軍將軍艾布拉姆斯(對
,就是M1A1紀念的那個)也附和他,最終促成了尼克松繼續在柬埔寨作戰的決定。基辛格
事後對另一個將軍說:“我們得提防麥凱恩老是繞在總統周圍,因為他在煽動總統。”
戰爭拖到1972年,尼克松失去耐心,終於換將。麥二世還試圖請求留任到戰爭結束,但被
總統無視了。尼克松在交接儀式上,表揚了三代麥凱恩的貢獻,稱通過他們能“見證美國
的偉大”。基辛格後來評價說:“麥凱恩出於本能和個人經歷,為勝利而戰,但現實政治
條件不允許。”
美國海軍有兩艘軍艦被命名為John S. McCain,米徹爾級導彈驅逐領艦DL-3和阿利伯克級
驅逐艦DDG-56。後者在2017年發生撞船事故,觀察者網指出恰是被中國造半潛船抱回的,
算是一個黑色幽默式的註腳。
70年代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麥三世的姐姐Jean,成為了小Henry Sturgis Morgan的妻子。
摩根的爸爸老Henry Morgan,是摩根斯坦利的聯合創始人,他的爺爺是JP摩根的創始人。
小Henry Morgan在離婚後,很快娶了Jean,相伴終老。
不過小Henry Morgan沒有親自掌握摩根的商業帝國,而是轉往海軍。1942年加入海軍,最
終做到海軍少將,曾仍駐韓國海軍部隊司令。儘管如此,麥凱恩家族畢竟還是與摩根這樣
的豪門建立了姻親關係。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麥三世在越南如何被俘,是“堅貞不屈”還是“有辱國家”,2008年時已經說得很的多了
。這裡補充點其他故事。
三世延續了前輩的排名下滑紀錄,1958年從海軍學院畢業時,排名倒數第6……雖然和老
爸一樣不愛循規蹈矩,但更多地頂撞高級別軍官,似乎已經有點“將門之後”的脾氣出來
了。麥二世當時是海軍上校,多次前往學院訓誡三世。
其他同學也不傻,知道他的身份,這也許是很多人願意和他交朋友,讓他當頭的重要原因
。
他隨後走上了祖父的航空之路,在航母上服役,一直沒有什麼作戰機會。直到1967年隨福
萊斯特號航母,被派往越南前線。
在他被擊落前,就遭了一次大難。福萊斯特號航母上發生重大事故,導致134死161傷,而
麥凱恩就在事故中心區域。
停放在甲板上的一枚火箭意外發射,命中了一架A-4天鷹的油箱,油箱破裂,燃油四處流
淌燃燒,最終引爆了炸彈。
麥凱恩在《父輩的信念》一書中,提到了這次事故,聲稱火箭命中了自己416號座機的油
箱,後續很多記述也都沿襲了此版本。不過根據海軍調查的記錄,中彈的是旁邊的405號
天鷹。
不管命中的是誰,很多讀者可能要問,火箭命中油箱,怎麼沒把這個反華反共分子炸死呢
?因為Zuni火箭的彈頭有保護機制,所以並沒有爆炸,只是擊破了油箱,火箭碎片點燃了
燃油。麥三世迅速爬到機鼻上,從加油管跳下來。
炸彈被引爆時,麥三世被轟出3米遠,受了傷,405號的飛行員雖然也得以逃出飛機,但還
是被炸身亡。大部分傷亡都發生在甲板下,是後續炸彈爆炸造成的。但比起被北越俘虜,
這場事故的死亡率似乎更高些,更為凶險。
不管怎麼說麥二世至少這點還是和麥一世旗鼓相當,沒有把孩子調離危險崗位。
回過頭說說麥凱恩三世的第一段婚姻。29歲的他,在1965年才和Carol Shepp結婚。Shepp
家境平平,噹噹秘書和泳裝、T台模特。她早就在麥凱恩在海軍學院時就認識了他,可先
嫁給了他的同學Alasdair Swanson。後者在學校裡是橄欖球、籃球明星,和模特倒也算是
郎才女貌。到了1964年,Carol控訴丈夫不忠而離婚。
Carol和麥凱恩談了一年戀愛,於1965年7月結婚,麥凱恩收養了同學留下的兩個孩子。
與Carol的婚姻應該沒有太多政治上的考慮。兩人早年相識,又是同學的前妻,再次相遇
最終走到一起,還是充滿真愛的。
前面提到,1965年時,麥二世正積極謀劃升上將,但還沒有什麼眉目。從麥三世的角度看
,他早就已經熟悉老爸在華盛頓的待客之道,此時也許會對這套交際藝術是否管用有所懷
疑。而在家裡搞點聚會,作為模特的妻子,應該也足夠得到“迷人”“真棒”的頭銜。雖
然他曾對Carol說要做點青史留名的要事,但當時他的暢想恐怕仍更多地侷限在軍事領域
。
Carol在麥凱恩被俘期間,在冰天雪地裡出了次嚴重的車禍,終身都受影響。等到麥凱恩
被釋放回到家裡,她依然不得不坐在輪椅裡或者拄枴杖,人都矮了10釐米。
重新團聚的夫妻作為將門之後、“戰爭英雄”成了加州州長里根的座上賓,在1976年總統
大選中,Carol也得以成為里根在Clay縣競選團隊的主管。從政治功利性的角度考慮,
Carol得到的也許更多。
麥凱恩回國後,一開始還是留在部隊裡,到1976年成為一支訓練中隊的指揮官,提高了安
全飛行紀錄等,為中隊取得了第一次“單位嘉獎”。在反戰浪潮之後的和平年代裡,確實
也很難取得什麼更高的成就。
1977年,麥三世也走上了老爸的道路在海軍的立法事務部門工作,與議員們打交道。麥凱
恩二世1972年被從越南戰場上換下後,當年就退役了,可以說是失意的,但他在軍中無疑
還有不小的影響力,當然具體過程為何,恐怕沒有人能說明白了。三世的道路可能是二世
根據自己的經驗精心打造的,也可能是家族友誼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慣性,自有人主動幫其
鋪路。
Carol則在為議員Rousselot工作,看上去小家庭為進入政壇所做的準備已經完全駛入正軌
。但1979年婚變發生了。
這場婚變始於中國之旅。4月,麥凱恩隨一個國會代表團前往中國,途徑夏威夷,遇到了
在那裡度假的Cindy Hensley。
按照朋友們的回憶,兩人確實是狠狠熱戀了一番,Cindy在友人的信裡寫的都是他,“喜
歡年紀大一點、父親般的人”。但一段熱烈的婚外戀是否必然要結束婚姻?如果Cindy
Hensley不是亞利桑那州知名企業主的女兒,麥凱恩會如何選擇?
總之,麥凱恩次年提起離婚訴訟,Carol接受了。日後人們當然會翻出這段舊事,麥凱恩
還是比較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稱完全歸因於自己的“自私和不成熟”,而不是
越戰的影響。這樣也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戰爭英雄光環。
Carol與麥凱恩仍然保持良好的關係,而且全力支持他的所有競選活動,怒斥來挖黑料的
競爭對手。她本人後來再次為里根家庭服務,一度出任里根夫人的助理,最終負責白宮訪
客事務。
麥三世認為自己雖然能做到少將,但估計無望延續家族的輝煌,離開海軍是遲早的事。他
具備從事政治活動的潛力,但一是自己沒多少錢,二是作為四處漂泊的海軍人員,沒有地
方根基,如果要想辦法在華盛頓或者海軍人員扎堆的地方選舉,也輪不到他。所以與
Cindy的婚外戀是“自私”沒錯,但根本不是“不成熟”。
Hensley公司不是什麼全球聞名的企業,只要在亞利桑那州夠大就行了。它的故事也要從
二戰講起,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美國夢。Jim Hensley在二戰期間是B-17轟炸機飛行員,
在北海被擊落後得救,恢復期間發生婚外戀,與新歡Smitty閃電結婚。
出身平平的他走投無路,由哥哥指了條明道,一起在家鄉酒業大亨手下做生意。但政府對
商家出售酒類的價格和數量一直有所管制,大亨就往黑市裡動腦筋。Hensley兄弟便和道
上的人混起來。
1948年,兄弟倆被認定超量、超價賣酒。Jim被判半年監禁,哥哥判了一年,不過在申訴
後,Jim改為緩刑。按照公開的說法,1955年Jim借錢創立了Hensley公司。可現在已沒人
能說清,這樣一個前罪犯,如何獲得百威啤酒在鳳凰城的獨家經營權。
到1980年時,Hensley一家已經是當地的大人物。在麥凱恩二婚的婚禮上,年輕參議員
William Cohen和Gary Hart作為伴郎出席,而麥凱恩的孩子們都沒有來。也許麥凱恩希望
向地方實力派展現自己在華盛頓的影響力,但Cohen回憶說,“Hensley家族非常顯赫,我
們兩個議員也許給部分人留下印象,但沒有帶來什麼衝擊……我們只是跑龍套的”。
無論如何,丈人對麥凱恩的身世還是很滿意的。新婚夫妻的婚前協定將兩人的財務完全分
開,婚後也是如此,這恐怕更多地是為從政提供便利而已。Hensley一家不遺餘力地打造
政治明星,為了讓麥凱恩結識更多地方要人,Cindy經常出面牽頭。
麥凱恩畢竟在華盛頓耳濡目染過,又和各路議員們打過交道,在亞利桑那州很快贏得了當
地主流銀行家、地產商等的政治支持。正好第一選區老議員自己要退休,麥凱恩憑藉當地
商界的加成順利拿下。妻子Cindy全身心地投入選舉中,畢竟政治已是兩個家族共同的事
業。至於隨後的正式選舉,該選區本來就是共和黨的地盤,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人們大多只留下麥三世老態龍鍾的印象,當年他也是意氣風發走在時
代前列的。他的電視廣告長達兩分鐘,先體現自己的戰俘經歷,說如何鍛鍊了自己,然後
轉到在沙漠高速上駕車馳騁的鏡頭,體現亞利桑那州地方特色,並說:“如果你像我一樣
,6年裡都看不到日出日落,你就會真正珍愛我們所擁有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
情油然而生,連競爭對手都說,這無疑是他見過最好的廣告,自己的只是些照片。
剛進國會,麥凱恩就被選為共和黨新入者的領袖,並與總統里根的政策保持一致。1984年
的選舉也沒有費什麼力氣。他在華盛頓有人脈,和總統有私交,地方實力派又支持,在民
間有榮譽,為他造就了一條多方共贏的坦途。
後面當上參議員什麼的,也都順理成章,不再贅言。但他在成為參議員之初,也遭遇過真
正的挑戰,而且是自找的。1987年,查爾斯·基丁(Keating)的“林肯儲蓄貸款中心”
被懷疑賬目有問題,但調查被5個議員阻撓,麥凱恩就是其中之一。最後中心果然倒閉,
導致了“儲蓄貸款危機”。
調查發現,麥凱恩和基丁是私人朋友(在麥凱恩初到亞利桑那州“拜碼頭”時就結識了)
,在數年間合法收取了11.2萬美元獻金。麥凱恩家人多次搭乘基丁的飛機出遊。而就在麥
凱恩阻礙調查前一年,麥凱恩的妻子和丈人還向基丁的一處商業中心投資了35.91萬美元
,這都遠大於基丁的獻金了。
看上去麥凱恩家族也成了基丁騙局的犧牲品,官方調查的結論是麥凱恩“判斷力低下”,
但沒有違法。麥凱恩償還旅行費用有所延遲,但因為旅行發生在任眾議員時期,所以參議
院倫理委員會就沒有追究。眾議院則認為他已經不是眾議院的人,而且最終也還上了錢,
就作罷了。兩邊一踢球,麥凱恩名正言順地過關。
麥凱恩的政治基本盤還在,那麼民意呢?似乎沒有損失多少。而且海灣戰爭爆發後,他以
前軍官和戰俘的身份頻頻上電視,和媒體拉好關係,也在民眾面前刷臉,保持了很高的支
持度。商界的支持一如既往,300萬美元壓倒第二名候選人的35萬。最終在1992年選舉中
,他拿下了56%的選票。
本來美國國會議員就少有因為醜聞下馬的,麥凱恩這樣的參議員新星,共和黨肯定要保住
。至於後面麥凱恩妻子藥物成癮,弄虛作假為自己搞處方藥的醜聞,就更難傷到他本人了
。
到2000年,Hensley公司的啤酒分銷事業也蒸蒸日上,已經成長為全美最大的分銷商之一
,年營收2.2億美元,2007年達到3.4億美元。但要讓麥凱恩入主白宮,這點家底還是不夠
的,即使亞利桑那州地方商界都算上,也難有勝算。
不過常年擔任參議員,在多個委員會出任要職,已經足以吸引其他人的投資。比如希拉里
·克林頓的朋友琳恩·羅斯柴爾德女士,就成了沙特資助的麥凱恩中心的受託人。這種跨
越兩黨的聯繫並不罕見,所以當年特朗普與克林頓一家的照片曝光時,並沒有什麼好驚訝
的。
插一句,琳恩·羅斯柴爾德夫婦,目前還控制了《經濟學人》21%的股份,如果《經濟學
人》一併誇讚希拉里和麥凱恩,同樣沒什麼好驚訝的。
根據公開資料可以確定,Eranda Rothschild基金會是麥凱恩中心主要的捐助者之一,維
基解密未經證實的文件則稱,2014年一年,中心就從沙特拿了100萬美元,從Eranda
Rothschild基金會拿了30萬。
麥凱恩也許是吸取了基丁事件的教訓,在家庭生意方面比較謹慎,2008年選舉前還會主動
避嫌,退出與酒類有關的投票。支持民主黨的評論員嘲諷說,“你不能在白宮運營公司”
。當然,現在大家已經認識了特朗普……
五世而斬?
麥凱恩家族目前的窘境是沒有合適的接班人。他最大的兩個兒子是Carol二婚帶來的Doug
和Andrew,雖然麥凱恩對他們還不錯,老大當了飛行員,老二在Hensley公司當領導,但
恐怕不大可能繼承什麼政治遺產,而且兩人今年已經58和56歲了……
與Carol生了個女兒Sidney,已經51歲,在音樂行業工作,應該也沒有從政的打算。
和Cindy生的女兒Meghan,今年33歲,本人也有意願,可她最大的問題是,在同性戀等社
會問題上採取“自由主義”的立場。2008年時,積極為老爸助選,爭取年輕人,卻最終因
為本人“爭議過大”,而被大大壓縮了戲份。
越來越多的人在社會問題上轉向“自由主義”立場,確實是一種可能性,但從特朗普的勝
選就能看出,由於經濟上的窘迫,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基本盤不僅還在,而且頗為“興旺”
,麥凱恩家族的年輕一代,至少是走得太快了。
麥凱恩四世(一般稱他為Jack)現年32歲,曾是海軍直升機飛行員,麥凱恩死後,給他鋪
路走向政壇的難度估計要增加些。
他的妻子是黑人,空軍預備役軍官,似乎沒有什麼顯赫背景,兩人在關島基地相識,應該
也是真愛。
這段婚姻似乎更接近於麥三世與Carol的,但至少從政治功利的角度說,未來有可能為麥
四世爭取到一些黑人選票。相比Meghan的激進,與黑人結婚,痛罵歧視黑人的白人,對政
治家族而言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步調。
至於最小的James,今年30歲,作為陸戰隊員曾在伊拉克服役,延續了家族衝在前線的傳
統。據稱,他不想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去陸戰隊而不是海軍,也許是表現之一。不活在陰
影下,他未來從政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富翁、政客即使在大城市活動,或許還能保持自己的保守主義立場,下一代卻可能被“染
藍”。共和黨精英本質上已經在貧富等方面脫離基本盤了(比如Cindy,其實在社會問題
上也採取“自由主義”立場,對女兒應該也有影響),但很多人好歹還在地方上耕耘經營
,然而,二代們的物質基礎往往與基本盤進一步脫離,在思想觀念上當然就更加漸行漸遠
。這恐怕是所有共和黨大佬們都要面臨的問題。
自由主義思想是美國管制世界的工具之一,但只有對自身原有的立場具備“道路自信”的
人才能真正使用好工具。現實是,大部分人不具備這種條件,工具的濫用會把“自己人”
也變成信徒。
美國的選舉學過於發達,導致政客們更容易為了短期選票,販賣觀念,對思潮變動及其後
果缺乏深入的洞見。
而那些作為工具的所謂“思想”,往往也和社會實際脫節,或者似是而非,在遇到社會矛
盾時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反而加速激化,這是當前美國輿論衝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二代本人是否適合從政,也因人而異。即使像麥凱恩三世夫人那樣積極輔選的
人,到了華盛頓也立即感到壓抑,不得不回到老家待了一年。(你說這華盛頓是有多壓抑
啊?)
不過,即使麥凱恩政治家族衰落下去了,Hensley公司為基礎的經濟家族還在。只要能掌
握住地方,未來還有可能包裝出新的麥凱恩議員。至少有經濟實力在,門生故吏們就不敢
過於怠慢麥凱恩家族。
換言之,麥凱恩家族即使難以恢復到三世的政治高度,這個美國夢的活標本,在可以預見
的將來還會延續下去。
從印第安戰爭殺人搶地開始,這算是第一代美國夢,至於印第安人就別做夢了。
狹義的麥凱恩家族當著蓄奴的種植園主,做的是第二代美國夢,那些“黑色麥凱恩”的先
祖卻不會有多少好夢。
麥凱恩一世的叔叔參加爭奪殖民地的美西戰爭,搶錢搶地搶女人,已經是第三代美國夢。
麥凱恩一世從一戰打到二戰,見證了大國崛起,個人封官拜將,是第四代美國夢。
麥凱恩二世最終在越南碰了一鼻子灰,沒能看到稱霸全球的實現,但也算實現了個人延續
將門輝煌的美國夢。
麥凱恩二世作為將門之後,他的夢已經比較特別了,不太典型。而同齡人、麥凱恩三世的
丈人Jim Hersley的夢也許更真實一點,違法經營試圖積累“第一桶金”,說不清道不明
地獲得獨家經營權,最終發跡。這種夢恐怕很對中國國內某些人的胃口。
麥凱恩三世的美國夢,綜合了兩個家族的力量和關係網,離巔峰只差一步而已,現在他永
遠睡下去了。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夢,卻不知何時會醒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