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發財不還債?新加坡香港「派錢政策」的大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1-28 16:20:14
標題: 發財不還債?新加坡香港「派錢政策」的大灑幣邏輯
新聞來源: https://is.gd/Zex4Ag
近來香港媒體報導,香港政府將於2月起接受申請,向符合資格的市民發放港幣4,000元
(約新台幣1萬5,720元)。這是港府繼2011年的「派錢6,000元」方案後,第二次採行類
似計畫,除了錢明顯較少外,領取條件也更嚴格。
過去6,000元計畫的對象是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並沒有設定任何條款。今年這項
名為「關愛共享」的4,000元計畫則有些不同,年齡與身份條件不變,但有幾項限制:如
沒有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等津貼的額外款項者,在香港沒有物業者...等才能領取。預計
支出110億港幣,約有280萬人受惠。
無獨有偶,去年年底新加坡政府也向國民發放現金。新加坡發放的次數更為頻繁,在2006
、2008、2011年都曾實施類似計畫,均以收入區分金額級別,每次的金額都不相同。例如
2018年的「新加坡共享增長花紅計畫」(SG Bonus),21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應稅收入
在2萬8,000新幣以下,可領300元(約新台幣6,800元),收入愈高領的越少,最少為100
元。這項計畫沒有排富,但若名下至少有一項動產,則只能領100元。估算支出7億新元(
約新台幣158.9億),有280萬人受惠。
乍看之下,星港都是先進經濟體,派錢(意即發放現金)之舉不難想像。不過兩地政策卻
有著不同的考量與條件,尤其新加坡派錢政策背後的邏輯,值得探究。
首先是,錢從何處來?錢當然來自於政府年度盈餘,也是納稅人的血汗。有論者認為,
既有盈餘為何不退稅於民?或是拿來還債?從某種角度而言,星港派錢政策,其實不啻是
退稅;亦有人質疑「為何我繳的稅要分給他人?」只是這種程度的問題,好比「為何我繳
的稅要拿來買武器、興建設…等?」並不具討論的實益。
真正有意思的問題是:
為何星港不拿盈餘來還債?
若對星港稍有研究者就會知道,星國政府擁有世界名列前茅的高債務,2017年數字顯示,
其債務佔GDP的110%,而香港相對屬於債務模範生,只有43%。這裡說的債不包含所謂的隱
性負債,因為這些債算下去沒完沒了,《國際會計準則》也不將其列為一國債務。
「發發發!」但星港盈餘為何不拿來還債?星國政府擁有世界名列前茅的高債務,2017年
數字顯示,其債務佔GDP的110%,而香港相對屬於債務模範生,只有43%。 圖/法新社
新加坡政府除了將年度盈餘拿來派錢外,還挪作他用。2018年盈餘達96億新元,其中有50
億將挹注鐵路基礎設施基金,另外還有20億要用於保險費補貼和一些特殊救助計畫。對部
分國家來說,派錢可能會被視為執政黨政策綁樁、買票或圖利地方勢力與廠商,民意怎麼
能夠容許?
有觀察家指出,新加坡政府派錢就是給人民發糖,即使只有形式上的選舉,萬年執政的人
民行動黨也懂得討好選票,如2006、2011兩次派錢計畫都恰逢選舉年。但對人行黨來說,
這種批評恐不值一哂——畢竟選制早被設計為有利於人行黨,並不非得要額外派錢;相反
地,官方稱派錢是讓公民分享並參與國家發展。
也就是說,人行黨的思維是把新加坡當公司經營,深層隱含著類似「家天下」的思維。回
溯最初的派錢政策,乃是2001年的「新新加坡股票」(New Singapore Shares)。同樣是
由政府盈餘提撥,依公民收入發放價值不等的新加坡股票,可換現金。目的在於重新分配
財富與建立社會契約,讓新加坡人感覺到自己是國家的股東。
這項計畫到2007年已截止,每年都依經濟情勢發放股票。從2001到2007年,新加坡的經濟
表現堪稱耀眼,2004年還有9.5%的成長率,然而這不代表政府也荷包滿滿。2002到2005年
,星國政府都呈現預算赤字,2003年更創下31億新元的紀錄。即使如此,政府還是要配股
發錢給民眾。
有觀察家指出,新加坡政府派錢就是給人民發糖,討好選票,如2006、2011兩次派錢計畫
都恰逢選舉年。但對人行黨來說,選制早被設計為有利於人行黨,並不非得要額外派錢。
人行黨的思維是把新加坡當公司經營,深層隱含著類似「家天下」的思維。圖為星國現任
總理、人行黨秘書長李顯龍,2015年勝選後向選民謝票。 圖/路透社
以2006年為例,當年星國政府首次以現金替代股票發放;總理李顯龍宣佈,雖然2005年政
府入不敷出,但還是決定要發經濟增長紅利。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在該年獲得些許盈餘,
則選擇以減稅作為對民眾的回應。對於外界「守財奴」的批評,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
年認為,「盈餘不該大力揮霍,要審慎理財」。
再看2008、2011年,由於星國政府享有不少盈餘,除了派錢,也施行個人所得稅退稅。值
得注意的是,派錢政策之外,其他社會福利措施更是豐富。像是2015年的預算案,編排90
億新加坡元為所謂「建國一代」(Pioneer Generation)的老人,提供醫療照料等特殊支
出——即便2014年度已有近40億的赤字。
如此不難看出,新加坡政府是有錢也發、沒錢也發,差別在於發多發少。自然人的部分已
如此大方,法人的部分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包括補貼、公司稅退稅、中小企業減免稅等,
力求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這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是世界各國當前的主流,結果就
是債務節節上升。
然而,新加坡並不擔心以債養債,她可說是操作財務槓桿的高手。由前述可知,星國政
府不急著將盈餘拿來還債而拿來派錢,除了因為缺少反對黨制肘、免於民粹政治的侵擾等
政治現實理由,更重要的是——星國政府對於債的認識十分正確,釐清了債務本質,就不
會盲目地受其奴役。
當個人談到債務時,當然希望無債一身輕,但對國家(或跨國企業)來說,沒有債務幾乎
是不可想像的事。此外,債留子孫並不要緊,真正要緊的是財政是否能永續經營,也就是
資產是否足以抵銷負債。
讓星國政府引以為傲的是,其擁有強健的資產負債表——新加坡是淨債權國,而不是淨債
務國。以2017年「國際投資部位」(NIIP)的數據觀之,新加坡對外金融資產減去負債,
還剩一兆多新幣,等於該國當年度GDP的248%。在受調查的30個經濟體中排行第二,僅次
於香港的409%。
相較於港府庫藏滿滿,過去很少派錢,星國政府選擇與民共享,這裡沒有政策好壞或對
錯,只有成敗,而目前看來新加坡取得了成功。根據新加坡學者針對2011年派錢計畫的研
究指出,發現民眾消費明顯增長,消費增長主要來自非食品類、雜支和低收入家庭。因此
他們推論,政府發的獎金可刺激經濟,且有利弱勢。
同時,星國政府也懂得利用其信用資產借錢施政,亦即發行公債。國家發債主要有兩個目
的,一個是填補赤字,一個是擴大投資。新加坡法律明文規定,政府不能用國債籌集的資
金貼補預算,且必須要投資於有足夠利潤的計畫。基於這種邏輯,政府的盈餘因此沒拿來
償還短期債務,而是轉向有價值的資產投資。
以債養債而言,太多國家都在做,問題是像星國做的這麼好,從投資中獲得的收益來償債
,實在堪稱奇蹟。這不是可以用清廉效率的政治一語帶過,而是透過精密計算與勇於任事
的官僚執行,光是此點,亞洲諸國目前無出其右。
總的來說,星港兩地可謂系出同門,既是華人社會為主體,又承繼了英國普通法系統,
兩地也有極為相似的產業結構。在20世紀新加坡建國以後,便時常相提並論,以人均GDP
來看,大多時間內都是棋逢對手。
97金融風暴後,新加坡受創較深,一度落後香港,2004年李顯龍正式接班,新加坡出現飛
耀式成長,就此拉開與香港的差距。原因當然有很多,像是香港過早去工業化,而新加坡
仍保有製造業能力等,但雙方政府對未來的規劃與想像也絕對是關鍵。
千禧年以來,歷任港府領導層幾乎都是港英體系的產物,相對保守且暮氣,再加上過分依
賴中國市場,難有突破性的政策。港府嚴格奉行財政紀律,近年來年年有盈餘,既不願派
錢,卻又無法推出比星國更出色的福利政策,今年的4,000元紅包只能說是向星國學步之
舉。
甫上來的林鄭政權,在政府預算編排上,似乎較前任更為「大方」,例如明日大嶼的填
海造島計畫,就被批為燒錢政策。本次以「分享經濟紅利」為由,再度派錢,雖然對大多
數香港市民來說,真正關心的是房價等議題,但拿人手短,有錢領總比沒錢好。
再加上林鄭政權面對的香港社會更加暗潮洶湧,被壓制的普選聲音、一地兩檢破壞一國兩
制、大灣區的融合,都讓香港本土派與民主派日益焦急。為了適度瓦解反對者,並凝聚支
持者,港府現在派錢可謂理所當然。畢竟,林鄭也有連任壓力。
新加坡則沒有這種包袱,李顯龍政府秉持李光耀建國時的戰鬥氣息,總是選擇大膽入市,
幸運之神也給予眷顧,讓星國一路過關斬將。但舉債畢竟是走鋼索,在可預見的未來,人
行黨應會選擇繼續走下去,有沒有可能摔落,端視繼承者的智慧。
作者: os2CV (os2CV)   2019-01-28 16:23:00
看到過份依賴中國市場這句我笑噴,香港是能搬到倫敦嗎?
作者: higger (朝鄉而行2016)   2019-01-28 20:13:00
新加坡也沒過渡依賴馬來市場啊...講的通吧
作者: sh3312037 (pandacarry)   2019-01-29 12:41:00
新加坡和香港不能類比…
作者: kpier2 (條漢子)   2019-01-29 14:15:00
不都是香蕉嗎? 明明黃皮膚,骨子裡卻想做白人
作者: scarbywind (有事燒紙)   2019-01-29 15:45:00
是中國和馬來西亞不能對比吧(挖鼻孔
作者: Iamidiots (我是白癡)   2019-01-30 16:18:00
4000也太少了吧
作者: gimtama (方漢聲)   2019-02-01 04:17:00
現在有人不是過著白人的生活嗎?走白人的政治體制。共產黨也是白人發明的,只有混的差的才會喊別人香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