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孫和聲:全球化論戰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2-24 19:54:53
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0/02/24/327988/
評論: 孫和聲
區域化、全球化,技術進步與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可說是改變當代世界主要力量。所謂新
自由主義是1980年代由英美帶頭風靡世界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
這經濟自由主義,要求政府鬆綁、放寬各類管制、搞民營化(privatization)、減稅、
激勵投資、開放市場、便利經商環境、加強對產權與外資的保護等。其目的則在實現4大
積極自由,即商品、服務、人員與資本的自由進出與流動。
本來二次戰後,人類普遍上是追求諸如免於飢餓、免於恐懼,免於受國家不必要干涉的消
極自由,可1980年代出現了強勁的全球化卻更進一步要求這新的4類積極自由,且主流經
濟學家一般上也認為,把全球化為單一市場,有助於提高全球範圍內的總福利,如同一個
國家的統一市場,有助於提高全國的福利一樣。
與政治本土化的矛盾
理論上,這是說得通的,問題是,這是個主權國家林立的世界,也沒有一個世界政府。在
這情況下,便出現了經濟全球化領先政治全球化的差距。
眾皆知,知識有如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民族,只要哪兒有水草,便要往哪兒去發
展。說白了,便是資本無祖國,資本家如游牧民族一樣要世界成為無國界的單一市場;只
是這種思路僅適用於強者,而非弱者。此外,由於政治是當地的在地的,有如守土的農民
,總要防範游牧民族的入侵。
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經濟全球化對政治本土化的矛盾。一國之內的強者可能成為全球
化的贏家;其弱者可能成為輸家,一輸一贏間便產生了國內矛盾,如英國的留歐派多為先
進生產力與有勢力的資本家與專業人士,而脫歐派則較多為中低層知識與技能的勞動者,
顯示出這也是個階級矛盾。
一國之內的強者,有實力的資本家要自由化,而弱勢者則拒絕過多的自由化;而且一般來
說,由於區域化(如歐盟與東盟)與全球化會削弱國家主權與弱勢者的議價能力(如工會
的集體談判力),進而使弱者更無助,進而激進化為憤怒的一代,如歐美的左翼或右翼民
粹主義者。因此,要如何化解這矛盾?
全球性稅收聯盟
在歐洲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提出了一個使歐洲成為一個財政聯盟,而非單純的貨幣聯盟或
經濟聯盟的點子。《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甚至提出全球性
稅收聯盟的點子。財政聯盟的構思是,要在歐盟或歐元區內實行“取有馀補不足”的財政
重分配政策。情形如同一國內,政府用累進稅抽有馀者的稅,然後轉移給窮者。這種轉移
支付與社會救濟便是福利國的基本政策。
伸言之,從貨幣聯盟與經濟聯盟再進一步升級到財政聯盟就是要在全歐範圍內搞福利洲,
要富國如德國補貼窮國如南歐與東歐諸國。實則,歐盟內也有個北富南窮的矛盾,也就是
北部諸國(多為新教Protestant)較南歐與東歐諸國富裕。若能夠在整個歐盟內搞這種福
利政策,理論上應會減少洲內的北富南窮矛盾。問題是,德國人肯嗎?
無疑,歐盟的形成使德國經濟更為強勁,甚至有人說,其他歐盟國已成了德國經濟殖民地
。若德國願意與他國分享其“包容性增長”自有助於加強歐盟成員國的一體感。
這個點子是有遠見,只是未免有點浪漫。當年西德人對援助東德得自出“統一團結稅”已
頗不滿,哪兒會再接受這樣的提案。畢竟歐盟主要是個經濟與貨幣聯盟,不是政治聯盟也
不是財政聯盟──除非歐盟像美國一樣是個聯邦。這點子方有可行。
從全球範圍來看,現階段的全球或多或少拉近了一些富國與貧國的貧富差距,可也有不少
地區被繞道而過,如非洲便沒獲得太多全球化的好處,只是,長遠來看,只要全球化進一
步發展,遲早會伸展到非洲。至於南美國諸國則大體上保持原狀,只有東亞,特別是中國
及南亞的印度,是明顯的全球化受益國,或者說是贏家(當然,其國內也有贏家與輸家)
。這就使中印兩國成了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也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多中心化的趨勢。
這些新興大國的崛起或多或少使一些西方國家把其劇化的國內矛盾歸罪於中印等國。可問
題是全世界的欠發達國均想脫貧致富過著西方發達國的那種富裕生活。這也是一種發展權
。無疑,商品、服務、人員與資本的自由流動,在現階段有利於欠發達國的工業化過程,
可發達國家也是有得有失。
積極迎變才是出路
比方說,中印的比較廉價的製成品與服務,降低了發達國的通貨膨脹與生活費,使中低收
入群更易生活。這也或多或少間接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因為錢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而非票
面價值)。伸言之,這並不是個單純的一方贏一方輸的零和遊戲,而是有一定互補性的。
與此同時,也不宜忽略技術進步與創新的作用。發達國的矛盾,與技術進步及意識形態也
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技術進步創造了一種贏家通吃與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的效應,也加劇了技術性失業。西方的產權制度(如專利)與競爭性減稅政策也大幅劇
化了貧富差距,使天才企業家如微軟比爾蓋茨等大發創新財。
加速的創造性破壞摧毀了舊行業,也促成了新行業,在這新舊交替過程中,被取代的人員
或沒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或政府補助性再培訓,就會成為技術性失業者。地球不會因他
們停步不前而停止轉動,故他們的出路便是要與時並進,以免被時代拋在後頭。
同時,雖然近年來歐美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但是拒絕全球化不是出路,只要勇往直前
才是可靠的出路,他們應該積極迎變而非自我封閉,否則會被邊緣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