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田文林:全球抗疫背後,資本的作用值得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20-04-18 20:16:02
田文林:全球抗疫背後,資本的作用值得關注
當前新冠疫情既是人類面臨的空前災難,也是考驗各國治理水平和生存能力的“全球統考”。西方國家應對危機出現混亂,很大程度上是資本力量野蠻生長的結果。
人們很疑惑,美國製造業發達,為什麼醫療物資遲遲跟不上?事實上,美國製造業的強項在設計先進、管理髮達,利潤低的生產環節要么外包,要么早已不做了。比如世界排名前兩位的口罩生產企業分別是美國的3M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然而,美國依然沒有充分的口罩用以抗疫。
資本既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也是隨時可能反噬人類社會的異己力量。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按照馬克思的定義,資本就是可以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實現資本積累是超越一切的最高目標。這種逐利本性決定了資本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寧做殺頭的生意,不做賠本的買賣”。而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信條就是“資本至上”,其主要任務就是解放資本,由此使資本日趨成為自我增值的社會異己力量。
美國作為最大資本主義國家,完整地經歷了資本異化的全過程。20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是世界最大工業國。工業資本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相連,因此其在自身牟利的同時,也增加了社會財富總量,並吸納大量就業,因此相對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當初美國的繁榮發展(如“咆哮的二十年代”)就與工業資本主義大發展直接相關。然而,在平均利潤率持續下降規律的作用下,工業資本日趨轉向利潤更高的金融領域,由此使工業資本主義演進到金融資本主義階段。促成這種量變到質變飛躍的標誌性事件,就是1980年裡根政府上台。裡根政府打著“重振國威”的口號,實際卻將美國
帶向經濟金融化這一萬劫不復的深淵。裡根政府推行的所謂“供給學派”,其主要做法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和去管制化等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些政策為金融資本大行其道大開方便之門,並由此導緻美國經濟日趨空心化,金融業佔比越來越高。
經濟金融化不僅使資本從社會中脫嵌,還將脫離實體經濟,由此使其失去了社會化大生產這一優勢。金融資本本身並不參與財富創造,只參與財富分配,因此金融資本既不能帶來生產力大發展,也解決不了民眾就業。金融資本的資本積累模式,本質上與中世紀的高利貸並無二致,都是像寄生蟲一樣從實體經濟肌體中吸取營養。
冷戰期間美蘇兩大陣營、兩種制度的競爭與較量,使西方國家如芒在背,始終存在很強的生存危機感,由此註重提高民眾福利,客觀上使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相對緩解。但蘇東陣營的解體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使資本主義制度失去了發展的參照系和外部動力,日漸沉淪,重新回到“利潤最大化”之中,再次露出無情殘酷的一面。
資本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方式,決定了其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必然是唯利是圖,功利至上。在資本至上理念的趨勢下,社會充滿著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尖銳矛盾和對立:“醫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熱病,律師希望每個家庭都發生訴訟,建築師希望發生大火使城市的四分之一化為灰燼,安裝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場大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賣棺材的希望天天死人。”這種理念體現在內外政策上,就是只見經濟效益,不見社會效應;只見眼前利益,不見長遠利益。由此很容易導致局部理性,整體非理性,背離人類社會發展的初衷。
當前這場新冠疫情危機,考驗的是國家的極限生存能力,抗疫更多是總體戰、人民戰。然而,西方國家在資本邏輯的驅使下,其抗疫舉措暴露出無情與無能的一面。比如只治年輕人不治老年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先診治有錢人的做法,乃至“群體免疫”的想法,說到底還是功利主義和經濟效用至上。
然而,這種看似最能實現收益最大化的資本邏輯,看似最為鐵血的“斷尾求存”式抗疫,並沒有使歐美避免成為疫情重災區。這表明,資本至上只會加速國家衰落、降低國家應對重大災難和危機的能力。喬姆斯基說得明白,歐美之所以會出現新冠病毒危機,主要來自於巨大的市場失敗。野蠻的新自由主義使市場加劇惡化。比如西方國家將研發疫苗的任務交給了私人製藥公司。但對製藥公司來說,製造新的潤膚霜遠比研發保護人們免受傷害的疫苗更有利可圖。
觀察西方的抗疫過程,一大啟示就是要學會駕馭資本,既要發揮資本在經濟建設中的能動作用,又要限制其負面影響擴散。一味採取自由化、市場化、去管制化舉措,只會使資本惡性發展,產生破壞性後果。(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qtfZ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0-04-18 20:28:00
並翻譯 官進民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