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馬尼拉的黃、賭、毒,殞沒著窮人的縉紳上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20-04-22 22:05:55
販毒已成了貧者的謀生方式:杜特蒂的毒品戰勝迎來了治安,卻沒戰勝貧窮
毒品一直是菲律賓重要的議題。由於毒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且易取得情況下,毒品吸食者數量相當多。杜特蒂政府為了掃蕩毒品、提升治安,於2016年後實施「向毒品宣戰」(Wars on Drugs)政策。但隨之而來各種爭議,例如透過私刑隊來殺害毒品吸食者、盤商;死傷或入獄的大多數是貧窮人口,而非有錢的中上游毒販。因此,本文透過整理報導與田野描述外,提出「向毒品宣戰」不應該僅注意「毒品」本身,還需要理解「都市環境」如何促使民眾染上毒品的困境。
充滿毒品的社區生活?
2016年,甫上任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即宣布「向毒品宣戰」的政策。政策實施之後,獲得正反面的評價。部分媒體開始批評杜特蒂作風,不但藉由毒品戰的口號濫殺無辜,更有人認為他利用取締毒品來完成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有報導指出自毒品戰過後,菲律賓的治安與吸毒人口銳減,再加上嚴格的施政之下,讓馬尼拉治安呈現新氣象。
然而治安變得好的代價,可能是對「人權」的漠視。菲律賓媒體Rappler(2016, 2020)的報導,政策第一年已有一萬多名窮人在毒品戰中往生。他們被殺的理由不外乎是非法持有毒品,部分批評者認為,這一群持有者僅是毒品戰爭下的弱勢犧牲者,尤其在大馬尼拉地區,毒品是這一群弱勢群體重要的「糧食」,缺乏了這些將會讓他們生活無以為繼。當「向毒品宣戰」後往生的都是這些想要工作卻不易找到工作的窮人,而非販售毒品的盤商,面對伏法的差異,讓批評者質疑杜特蒂是「向毒品宣戰」還是「向貧窮宣戰」。
上述的爭辯,任一方都擁有各自的立場與理由。筆者認為要了解毒品氾濫的問題,除了毒品取得與吸食之外,還必須思考「都市環境」為什麼容易促使這群人需要吸食毒品?本文認為,向毒品宣戰的同時,也必須透過都市社會學的視野,理解毒品在都市之中為何會成為社會弱勢的重要「精神糧食」。
「悲憐上帝的孩子」:馬尼拉的都市問題
禁止毒品政策與都市環境是息息相關,因此在討論毒品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馬尼拉的都市問題。
馬尼拉最重要的都市問題來自於「貧民窟」。2002年由日本拍攝的紀錄片《悲憐上帝的孩
子》,描述了馬尼拉都市貧窮人口所居住的垃圾山環境。位於馬尼拉湯都區(Tondo)的垃
圾山是世界知名的貧民窟。居住於垃圾山的貧民多數來自外省鄉村,而這群人令人震驚的
不僅是依賴撿拾垃圾維生,更是與垃圾共生。由於生活貧困、不易找到工作,他們透過撿
拾垃圾山的廢棄物換取生活所需,以及重新料理各種廚餘成為他們餐桌上的食物。垃圾山
似乎回應了《Planet of Slum》(中譯《充滿貧民窟的星球》)作者M. Davis(2006)提到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都市問題在於,貧民窟與窮人的生活為都市常見的生活型態。
事實上,馬尼拉貧窮人口不僅居住在垃圾山如此嚴峻的地方,馬尼拉公墓也有許多貧窮人口與墓園共生。上述這些極端都市居住現象,都反映當前馬尼拉都市問題,也展現出馬尼拉貧富差距的具體現象。
從都市問題,部分評論者認為因為他們居住在都市生活的困境,給予了貧窮要吸毒的理由。因此,一部分吸毒者並非單純的「想吸毒」,而是在惡劣的環境下才讓他們接觸毒品,也透過毒品來面對貧窮的生活形式。
https://image4.thenewslens.com/2020/4/mv1x3gvhyoav8cs1upblheadpyn2g9.jpg
馬尼拉的棚戶區,大多數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環境擁擠。
向毒品宣戰,還是向貧窮宣戰?
由於當前馬尼拉仍有五百萬人口處於貧窮線之下,吸食少量毒品若是幫助這一群貧窮人口消除都市帶來的各種壓力,那麼毒品戰掃蕩的對象就不應該是這一群窮人,而是應該如何讓這一群窮人從毒品的深淵中解脫。
但為什麼在都市工作的貧困人口通常會用到毒品?Lacos以生產力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弱勢居民需要少量毒品。Lacos(2014)指出面對高壓、長時間的工作,例如開長途夜車等,這一群弱勢民眾食用少量安非他命,在不成癮的情況之下,能夠強化工作表現,尤其在非正式經濟之下能夠更有「生產力」。另一方面,也有報導指出這是一種弱勢能夠「賺錢」的方式。
筆者的友人提及,他們的社區確實都有人為了「賺錢」而販售廉價的毒品,尤其是廉價的「冰毒(shabu)」是較多人食用的一種。訪談者說冰毒一方面價格便宜(一次食用約100披索,僅60元新台幣),另一方面是毒性不如安非他命那般影響心智,因此冰毒成為許多抑鬱不得志或是透過毒品買賣而賺點零頭的窮人的選擇。因此,毒品問題還存在著個體差異,而應該有不同的執法標準。
然而政府「向毒品宣戰」後,大量都市窮人伏法、甚至處以私刑。Rappler (2019)透過調查發現被殺的毒品相關者,有五分之一都來自都市貧困家庭。因此該媒體質疑「向毒品宣戰」撥開面紗下應該是「向貧窮宣戰」。忽視毒品與貧窮連結的政策,也讓杜特蒂受到部分媒體嚴厲的指責。
不論是生產力還是賺錢的觀點,都可以看到都市社區與毒品之間的連結。而都市環境造成窮人對於毒品的依賴,難以用一個道德制高點就給予指責。也因此「向毒品宣戰」下,對於販售者、吸食者的懲罰難以解決毒品問題,因為這不僅是誰吸食、誰販售毒品的課題,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他們需要毒品?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16/12/hiadgyn1gece9ybih1orfle3ksjim6.jpg
照片攝於2016年9月12日,一名吸毒者Robert Manuel在購買毒品時被警察殺死,家人和朋友在參加他的葬禮。自該年6月發動毒品戰爭後,城市各地開始有屍體出現,有時是遭警方開槍,有時則是被不明身份的槍手在夜間殺害。
制定政策與都市環境之間的考量
本篇並非要檢討杜特蒂向毒品宣戰的政策是否妥當,事實上,政策頒布之後對於都市治安有所助益。然而,本文希望說明「都市環境」本身,又或者毒品相關者所居住的環境必須納入政策考量的一環,而非僅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否則難免令人有腳痛醫腳的感覺。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流氓社會學家的貧民窟10年觀察》一書提及芝加哥貧民窟說明都市貧窮群體食用毒品的議題。毒品作為非正式經濟除了是一種生意之外,也是貧窮群體為了要面對生活時,能夠提升表現的能力。尤其這一群貧窮群體沒有其他選擇,毒品的生意是他們少數能夠接觸且賺錢的方式,那麼自然有人就會開始做這門生意。
因此,毒品議題並非單純吸食、販售的問題,還必須認識環境如何帶給都市窮人誘因、如何陷入毒品的陷阱而無法自拔。藉由馬尼拉的都市問題與「向毒品宣戰」政策之間的連結,能理解到都市貧民為什麼需要食用毒品、販售毒品,而要解決毒品的問題,不只是單純將「毒品販售與食用者」給予處罰,而是面對都市問題、理解都市帶來的環境所延伸的行為,更是解決都市毒品問題的關鍵。
參考書目
Davis, M (2006) Planet of Slum. Verso.
Venkatesh, S (2015)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流氓社會學家的貧民窟10年觀察》。時報出版。
Lasco, G (2014) Pampagilas: Methamphetamine in the everyday economic lives of underclass male youths in a Philippine 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25: 783-788.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manilastory/133781
※ 引述《AsamiI麻美)》之銘言:
: 馬尼拉的黃、賭、毒,殞沒著窮人的縉紳上流夢
: 貧窮女性的異國夢,在Angeles City的性產業與貧窮的輪迴
: 菲律賓,一座被殖民四百多年的國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才擁有國家自主權。然而面對冷戰的開始,菲律賓並未嚐到太多獨立且自由的空間,而是受到美軍駐紮、隨後菲律賓總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的戒嚴令,以及宗教的影響,菲律賓人仍活在相對保守的社會守的社會並不會帶來相對富裕的生活。隨著國家提倡資本主義的生活形式,顯著的貧富差距幾乎等於是菲律賓的象徵。這樣的現象導致大量菲律賓人遷移至都市之中,而沒辦法前往城市的人們,就尋找其他可能的賺錢管道,而其中色情、賭博與毒品產業成為貧窮社群謀生的一種方式。
: 位於菲律賓馬尼拉北方約70公里,車程約一小時的Angeles City是著名色情業的所在地。Angeles City受到美軍駐紮影響,一直到1992年期間,該城市成為重要的「軍用城市」。意即在美軍的駐紮之下,居民從事許多相關美軍外包下的工作,而性產業也隨著駐外軍人的需求,逐漸成為性產業群聚區域。1992年後,菲律賓政府令美軍撤退駐馬尼拉軍事基地,並將原有的蘇比克灣(Subic Bay)以及Angeles City兩處轉為自由貿易貿港以及經濟特區。此一區位特性的轉變,讓該區位從原先以軍人的地理性質,轉為銜接東亞貿易的經濟特區。
: 因此,雖然美軍撤退,但隨後韓國、日本、台灣與美國公司前來駐點,外國人仍然持續湧入於Angeles City,也維持自美軍以來的性產業專區。也由
: 由一開始的美國人,再接續來到的韓國人、台灣人與日本人,使Angeles City與蘇比克灣的菲律賓人長期與外國人「打交道」。受到「軍事基地」、「經濟特區」的區域歷史特殊性,不論是軍性」的需求都讓這裡的情色業蓬勃發展。不僅從一開始提供性服務的「紅燈區」,更逐漸擴增各種「性產業」的延伸服務,除了常見的性交易之外,性伴遊(可依據天數決定擔任多久的伴遊小姐)更是部分Angeles City居民的經濟來源。
: 由於性產業外溢經濟相當龐大,不僅僅是女性與尋芳客兩者之間的互動,還包含延伸的運輸、飲食以及旅遊需求,再搭配周遭的自然地景,使得性產業與周遭產業成為相互補足的產業結構。而性產業的完善,再加上亞洲、美國旅客的宣傳,也讓Angeles City逐漸成為知名的性產業景點。走在知名的性產業專區,都可以看到退休歐美人士來到Angeles C: 筆者曾在Angeles City參與一次爬山行程中,看到美國人「找」了一位伴遊。這團僅四個
: 人。來自宿霧的伴遊小姐從一開始見到美國人的羞澀、沒有牽手,並用著熟練的英文與這
: 位美國人交談,再到女生主動幫男生圍上圍巾,慢慢著更進一步的牽手、簡單擁抱。這僅
: 是在幾個小時之內,在情感互動上就有的接觸。當時的我與他們閒聊時,他們也主動說明自己的感情狀況。五十多歲的美國人有一位女朋友在紐西蘭;而菲律賓人則是有一個老公仍在宿霧。雖然得知他們有各自的感情狀況,但當他們在回程時,兩個人相偎並牽著手時,我發覺或許對他們而言,是在各自感情之中尋找一個出路,而金錢買賣僅是一種方6ozgjjb.jpg
: Angeles City周
: 菲律賓的經濟貧富差距的問題,經常是導致少女持續湧入性產業的因素之一。有人需要的是經濟維持家庭開銷,但也有人想要透過性產業換來脫離貧窮的生活,畢竟人有各種的希望與慾望。
: 因此,Angeles City的性產業與歷史特性,使一部分從事性產業的菲律賓人,希望透過性產業搭上美國人或是韓國人,期望帶他們離開貧困的環境,就能夠「飛上枝頭當鳳凰。」但發展總事與願違。首先,以軍人與商人身分來到Angeles City的人士,由於受到國家身分的法律問題,即便遇到喜歡的女生也不代表能夠將她們帶回母國。
: 若性交易後,女方懷孕了,受到宗教影響,菲律賓女性通常都會選擇「生出來。」然而,將小孩生出來之後,往往面臨了更多的問題。許多「混血兒」他們不一定能夠取得父方的國籍,往往只能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長。同時,原生於貧窮的女方,再加上要扶養小孩的壓力之下,往往讓貧困的生活更加險峻。
: 這一群混血兒被稱為kopino(菲韓混血)、JAPINO(菲日混血)或是美菲混血的小孩,雖然他們有著混血的臉,但生活在貧窮中,既無法得到「爸爸」的協助,也無法得到菲律賓主流社會的認可,貧窮的原生家庭讓他們飽受主流社會的歧視。
: 究竟有多少女性在Angeles City從事性工作,至今沒有確切的數據。根據《華盛頓郵報》在2019年的報導,當地政府為了方便管控,有超過9,000名酒吧女孩被要求註冊為「娛樂工作者(entertainers)」,要求她們每週進行性傳播疾病的檢查,批評者認為,這是當地政府的一種營銷手段,目的是向遊客宣傳該市的色情業上「乾淨」與對遊客友善。《華盛頓郵報》指出,根據調查,未向官方註冊的性工作者人數遠不止於9千人,甚至年紀最小的僅10歲。
: https://image1.t名的性產業專區,通常都會先從酒吧試探彼此,決定價碼。
: 性產業作為一種脫貧的機會還是陷入貧窮的輪迴?
: 由於菲律賓的貧富問題,靠他們的「感情」而有機會改變生活;也有不少少女受到人蛇集團脅迫,被帶到Angeles City從事性工作。然而,不論是早期的美軍還是之後的商人及遊客,都僅把Angeles City的紅燈區視為一種「暫時的歡愉之地」,而且在宗教影響下,倘若從事性工作的菲律賓少女懷孕了,往往會選擇生下來,因此在兩者的認知差異之下,受傷的往往是性工作者。
: 在Angeles City這裡,「矛盾」充斥著這一群菲律賓性工作者的生活。貧富差異的矛盾、階級的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