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李顯龍投書《外交事務》,談「岌岌可危的亞洲世紀」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05 17:06:12
標題: 面對美中兩強爭霸,亞太國家該如何選邊站?李顯龍投書《外交事務》,談「岌岌
可危的亞洲世紀」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729985
李忠謙 2020-06-05 15:56
https://i.imgur.com/Fi0EaA0.jpg
習近平與川普。(美聯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6月4日出版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細數亞太國
家在中美爭霸之下的為難處境。李顯龍在這篇〈岌岌可危的亞洲世紀〉中指出,中國在
1970年代的中美建交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快速崛起,也讓亞洲的美式和平(Pax America-
na)受到挑戰。不過李顯龍強調,就算目前的解放軍再強大,也無法代替美國在東南亞扮
演的安全角色,東南亞國家更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而美國與中國所做的戰略選擇,除
了將形塑全球秩序,也對亞洲的繁榮與和平(或說「亞洲世紀」的到來)影響深遠。
李顯龍在文章一開頭,引用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1988年為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說的一段話:「近幾年有一種議論,說下個世紀是亞洲太平洋世紀,好像這樣的
世紀就要到來。我不同意這個看法。」李顯龍認為,30多年後的世界局勢證明了鄧小平的
先見之明。亞洲如今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區域,十年內亞洲經濟體的規模將超過世界其他
經濟體的總和,但鄧小平的告誡依舊讓人無法忽視:亞洲世紀的到來並非必然。
李顯龍認為,亞洲之所以能在二戰後走上繁榮之路,是因為「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創造了有利的戰略環境。但美中關係如今日益緊張,也讓包括新加坡在內的
東南亞國家深感憂慮,甚至引發了亞洲與國際秩序的思考。因為東南亞身處大國利益的交
匯點,必須避免自己變成夾心餅乾,或者被迫做出糟糕的選擇。
如今的亞洲新格局,將會帶來更多成功或是讓這個區域更不穩定?李顯龍認為這取決於中
美的決策與共處模式,也端視兩國是否能避免彼此矛盾傷害到雙方的合作。李顯龍說,亞
洲各國都不希望被迫在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之間做出選擇,但華府試圖遏制中國崛起,北
京則希望在亞洲畫出一個專屬勢力範圍,這將讓亞洲走上長達數十年的對峙之路,也讓各
界預期實現的亞洲世紀岌岌可危。
李顯龍認為,二戰後的亞洲可以1970年代為界,劃分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在1970年代
之前,美國正與蘇聯爭奪全球影響力,中國雖然在韓戰與越戰期間與蘇聯聯手抗衡美國,
但中國的經濟依然封閉停滯,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聯繫也很少。不過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正
在起飛,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南韓與台灣。美國所倡導的全球秩序,確實為亞洲提
供了一個安全保護傘,讓亞洲的穩定與繁榮得以實現,彼此也能在此基礎上合作與競爭。
美國的跨國企業的大量投資,則為亞洲帶來了資本、技術與創意。
不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1971年秘密訪問中國,鄧小平1978
年在中國推動「改革開放」,這兩件事將「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推進一個新的
階段。季辛吉訪中奠定了中美恢復邦交的基礎,中國則在「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起飛。
除了中國有了新的機遇,在越戰與柬埔寨內戰劃上句點後,東南亞各國也開始專注經濟發
展,迎頭趕上前一波經濟表現不錯的國家。
https://i.imgur.com/km5EZ3M.jpg
季辛吉(左)在中美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顯龍承認,中國的經濟崛起讓許多亞洲國家希望搭上這輛便車,隨著中國的貿易額與旅
遊業逐年成長,亞洲各國的供應鏈也與中國緊密結合。不過短短幾十年,亞洲的主要貿易
夥伴已經不再只有美國與其他經濟發達國家,中國搖身一變,成為這個區域最大的經濟體
與主要貿易夥伴。不過「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後,確實碰
到了一些變化與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科技與政治力量的成長,中國領導人不再依循鄧小
平的「韜光養晦」原則,除了希望確保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海洋
大國,保護與推進自己的海外利益。
至於美國雖然在許多方面仍是超級大國,不過隨著經濟力量的持續衰退,目前還不清楚他
們會繼續承擔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的重任,還是轉為更為狹隘的「美國優先」模式來保護
自己的利益。美國此時也必須面對一個重大抉擇:要將中國視為生存威脅,盡全力加以遏
制;還是承認中國已是另一個大國,願意與其合作與良性競爭。李顯龍說,中美良性競爭
的理想情況,就是在一個議定的多邊規則框架之下進行,並且採取類似聯合國與世界貿易
組織所適用的規範。
對美國來說,這當然是一個痛苦的調整,尤其是華府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有必要以強硬手段
來維護利益,因為他們跟北京的接觸已經失敗。不過李顯龍認為,無論這件事有多麼困難
,在現有的國際規範體系之內,盡最大努力滿足中國的抱負還是值得的。因為美國如果選
擇遏制中國的崛起,兩國很可能就此走上長達數十年的對峙之路。尤其美國並非一個已經
衰落的大國,中國也遠不是當年蘇聯那副搖搖欲墜的模樣。因此這兩個國家的任何對立,
都不會像上個世紀的冷戰那樣,以其中一個國家和平崩潰的情況下走向終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但他也說,「亞洲的安
全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李顯龍認為,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習近平是認為「
太平洋足夠大,能讓中美和平共處,並且有重疊的朋友圈」、還是認為「大平洋足夠大,
因此兩個大國可以將其一分為二,形成敵對的勢力範圍」?李顯龍說,新加坡與其他亞太
國家傾向的答案可說「不言自明」(當然是前者),但它們還是希望不要被迫在美中之間
做出選擇。
李顯龍認為,美軍的力量對亞太區域依然至關重要,如果美軍在亞洲缺席,日本和南韓將
不得不考慮發展核武(尤其考慮到北韓的核力量),美國海軍的第七艦隊也為東南亞的海
上安全提供保障,也因此促進了貿易往來與經濟成長。儘管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但
目前還是無法取代美國的安全角色。尤其中國在南海與好幾個東南亞國家存在主權爭議,
這些國家當然不會認為中國的海軍是要維持這個區域的安全。此外,許多東南亞國家都存
在為數眾多的華裔人口,李顯龍說,這些華裔族群與其他族群的關係非常微妙,東南亞國
家對於中國可能影響這些華人極為敏感,中國無法接替美國所扮演的安全角色,族群的敏
感問題也是一大障礙。
雖然中國取代不了美國,但李顯龍筆鋒一轉,也提到「美國很難或者幾乎不可能取代中國
」。因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供應國的地位,就是美國所無法取代的,就像美國自己也無法
想像「沒有中國市場」。但中國也無法取代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地位,因為全球金融體系還
是要仰仗美國的金融機構,人民幣短期內也不可能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中國的
大公司雖然已在海外投資,但它還需要很多年,才能變成與美國公司同樣規模的巨型跨國
公司。
https://i.imgur.com/XCeQIsF.jpg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國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李顯龍說,基於這些原因,亞太國家不希望被迫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亞太國家希望與雙
方培養良好關係:「它們承受不起疏遠中國的代價,也希望美國明白,如果它們增進與中
國的關係,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在與美國作對。當然,當亞洲國家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時,
它們同樣希望得到中國的理解。」雖然川普政府提出與盟邦分擔軍事預算的問題,但美國
也提出新的印太戰略,這讓東南亞國家感到欣慰。
李顯龍也提到,美中當然不是亞太區域唯二有影響力的主要國家。因此當日本提出《跨太
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PP,簡稱
CPTPP)、印度提出「東向行動政策」(Act East Policy)、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亞
太國家對於包容性的區域架構也都樂觀其成,這也是為什麼CPTPP為美國再次敞開大門,
正在努力組建RCEP的國家也仍然希望印度有朝一日加入。
此外,李顯龍也特別為「一帶一路」的負面形象辯護。他認為「一帶一路」如果實施得當
、遵守財政紀律,確實可以加強區域與多邊合作,解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與發展
需要。雖然部分「一帶一路」的項目因為缺乏透明度或可行性飽受批評,但沒有理由相信
,「一帶一路」的所有項目就一定會替合作國家遭成不可負荷的財政負擔,或者阻止它們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建立關係,因為這樣的後果並不符合中國利益。
李顯龍最後提到,美中兩國作出的戰略選擇,將塑造新興全球秩序的格局。大國競爭在所
難免,但它們如何合作才是一場真正的考驗,這將決定人類在氣候變化、核擴散與傳染病
防治等全球問題能否取得進展。尤其新冠病毒大流行提醒了世人,各國攜手合作有多麽重
要。即使美中關係大好,對冠病採取集體應對措施,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幸的是,新冠疫情使得美中之間的對抗繼續惡化,雙方的不信任感加深,甚至不斷相互
指責。如果疫情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主體(目前看來在所難免),情況一定還會惡化。亞
洲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治、對於改善人民的生活、以及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繁榮的區域,依
然在繼續努力。亞洲國家能否成功、亞洲世紀是否實現,很大程度取決於美中兩國能否戰
勝分歧、建立互信、共同付出,這也是這個時代所面臨的重大難題。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20-06-05 17:27:00
中國人均GDP還會增加 國力還會變強因為 中國人的素質比東南亞好 產品也更好 均GDP也將更高這樣算來 中國GDP總量 超過美國 很容易
作者: ctw01 (0000)   2020-06-05 17:38:00
其實講的挺中肯的,美不可能再去當製造業大國,但中也與太多周圍國家戰略利益抵觸,無法成為令人信服的秩序維護者文中可看出新加坡也盡量不想選邊,不少內容也在和稀泥
作者: Iamidiots (我是白癡)   2020-06-05 22:41:00
GDP超過美國沒有實質意義,中國GDP幾乎是俄國10被,但中國國力也沒俄國10倍呀!在歐洲中東俄國影響力還是大於中國
作者: sath (無證騎士)   2020-06-06 11:59:00
中國傾全國之力 地毯式地把各種商品的生產壟斷其他國家無力競爭 也不再知道如何製造 這樣的產品有多少去了中國以外的世界 能夠容許自己的國家只農耕只服務嗎?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06 12:04:00
要談脫鉤、反全球化,早已是不可能的事了...因此也只能順應當前的趨勢,居身其中
作者: sath (無證騎士)   2020-06-06 12:35:00
"反全球化"的到底是誰
作者: ctw01 (0000)   2020-06-06 14:05:00
1.逆全球化從2008年起金融海嘯後已是進行式,全球化終究有缺點 2.現在產線已經投往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中國製造業主要在勞力密集產業上優勢最多,這種特色就是難以像美國那樣用專利壟斷,任何開發中國家政策得宜都能走向此道路以為沒有中國其他國家就會只剩農耕與服務業也太天真了...即使美國禁止有美國專利的高端科技產品銷往中國,過幾年沒有其他意外 中國也很有機會自己開發出可替代的方法。沒有甚麼是"完全無法替代"的,至少在商業上。即使世界難以完全脫鉤,但說人類持續單方面走向全球化也是也是不是正確的
作者: Kazamatsuri (專業領隊)   2020-06-06 15:20:00
只要人力成本提高到某種程度 商人自然就會去找替代另外不是只有中國才能設工廠 某樓是否太天真了? XD
作者: ksacet (ksacet)   2020-06-06 15:24:00
"中國傾全國之力 地毯式地把各種商品的生產壟斷其他國家""無力競爭 也不再知道如何製造 這樣的產品有多少去了"講真的真的沒多少是這樣 低階製造業不存在這種問題要鎖技術只有高技術的東西才有可能有這種現象-如晶圓製造單純勞力密集的東西 就是哪裡人便宜往哪般而已 商人無主國
作者: sath (無證騎士)   2020-06-06 20:16:00
光是台灣就有多少中小企業被弄倒了"沒多少是這樣" 一語輕描淡寫了多少人的走投無路
作者: ctw01 (0000)   2020-06-06 20:27:00
台灣有多少企業被甚麼弄倒了?s大若有實際事件數據願聞其詳否則講話虛無縹緲讓人不太明白
作者: ksacet (ksacet)   2020-06-06 23:51:00
倒的也沒造成你說的"也不再知道如何製造"這回事要唬人麻煩自己技術練高一點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0-06-07 11:08:00
光面板業跟DRAM業起死回生 就證明不是這樣了...問題不在有沒有能力製造 問題只在合不合乎成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