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馬克龍:法國絕不容忍種族主義但絕不拆除歷史人物雕像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15 07:08:52
標題: 馬克龍:法國絕不容忍種族主義但絕不拆除歷史人物雕像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1dMMKH
作者:安德烈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日宣布全境加速解禁,「翻過新的一頁」;針對法國近日爆發的反警暴
風潮,馬克龍既明確表明法國絕不容忍種族主義,同時表示,以共和國名義保衛法國人民
的警察和憲兵值得尊重。他還說,法國不可擦去自己的歷史,絕不拆除歷史人物雕像。
加速解禁
馬克龍宣布法國全境除了兩個海外省外全數進入綠色區域,巴黎大區一如法國其他區域變
成綠色,初中、小學22日起全面複課,巴黎大區將一如之前法國其他地區所做的那樣,餐
館、咖啡館周一起開放室內營業。
星期一起,法國本土如同海外省。療養院、養老院將全面恢復接待親屬探訪。第二輪法國
市鎮選舉將按照預定計畫,在6月28日進行。法國周一起恢復歐盟成員國自由流動,取消
內部邊境。計畫7月一日起,將向疫情解除的歐盟以外的國家開放邊界。
針對各界對政府處理危機的批評,馬克龍辯護說,法國應該為我們取得今天的抗疫成果感
到自豪。在三個月的防疫過程中,法國投入了5000億歐元,動員了最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能有多少國家全部做到這些?這是法國的國家力量和法國的社會模式所致,這是法國的
運氣」。但是,馬克龍也指出,在這一煉獄般的抗疫過程中,也暴露了法國的弱點,法國
在一些醫療產品上對其他大陸的依賴,法國的文牘主義,沉重的組織程序,法國社會存在
的不平等現象以及地區之間存在的不平等等等。馬克龍保證,政府將從這次危機中吸取教
訓。
危機基本過去,下一步,法國將如同全球許多國家一樣,面臨嚴重的經濟後果,但是,馬
克龍排除了將通過增加稅收以彌補國家為應對新冠疫情付出的巨大財政支出。但他同時警
告,法國人應該更多工作,生產更多。馬克龍表示,衛生危機過後,經濟和社會的陰影在
徘徊,現在是為法國未來兩年勾勒道路的時候了。未來兩年,恰恰是馬克龍總統本屆任期
剩餘的時間。
馬克龍表示他將在徵詢各方意見之後,將於七月份提出一個指向未來兩年的社會經濟發展
計畫,包括建立一個振興經濟,全面強化環保建設的更強大的經濟發展模式。眾多分析人
士預料,馬克龍下一步還可能將要進行內閣改組。
法國如何面對歷史
在全球性反警暴法國也不例外的大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態支持警察。他說,我們不
會容忍種族主義,反猶以及任何歧視行為,但是,法國不可能在混亂中建設,共和國如果
沒有秩序,就不會有安全和自由。這一秩序,正是我們領土上的警察和憲兵每天冒着生命
危險,以共和國及全體人民的名義來實施保障的。這就是為什麼說他們值得國家的尊重。
反警暴以來,從美國到英國爆發了推翻過往與殖民主義以及販賣奴隸歷史有關的歷史人物
雕像的風潮,與英美具有相近歷史的法國也面對着人民對歷史的重新審視,但是,法國總
統馬克龍警告,共和國不會擦去任何歷史蹤跡,不會把任何歷史人物一筆抹掉。
法國奧朗德擔任總統時期的前總理、現任奴隸記憶基金會主席的埃羅周六要求把法國國民
議會以路易十四時期法國著名政治家、財政大臣柯爾貝爾命名的大廳改名,以及法國財政
部以其命名的大樓改名,馬克龍明確回答:「法國將不會拆卸歷史人物雕像」。柯爾貝爾
身為路易十四宰相,在他主持下,1685年制定了『黑人法典』。在法國國民議會大門口,
赫然立着這位歷史人物的雕像。上周曾有人提出拆掉柯爾貝爾雕像,因為他制定了『黑人
法典』。但一些歷史學家反對通過毀滅歷史人物雕像來抹殺法蘭西民族記憶的做法。
馬克龍周日還強調,政府將採取措施,努力落實人人機會均等。馬克龍重申法國將進一步
進行國家機構改革,加速地方分權,「國家的組織結構以及我們的行動必須深刻地改變,
所有的決策都不能單單由巴黎做出」,馬克龍希望法國開啟新的一頁。
───────────────────────────────────────
種族主義:歐洲並不清白
https://p.dw.com/p/3dgja
作者:Barbara Wesel
歐洲不能光指責美國,因為在許多歐盟國家也公開存在族歧視。要求改變狀況的呼聲日益
高漲,示威遊行此起彼伏。
(德國之聲中文網)
保護「歐洲生活方式」是歐盟會委員斯基納斯(Margaritis Schinas)的任務之一。這位
希臘政治家認為應對種族主義問題也是他負責的範疇。斯基納斯在由德爾菲福經濟論壇(
Delphi Economic Forum)組織的一次活動中說:「與美國相比,我們的問題較少,社會
制度也更好。」但是他承認,在機會均等方面,歐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的問
題有待處理」。
法國的一廂情願
尋找工作時的歧視也是」我們有待解決的「議題」之一。巴黎法學院學生耶斯科特(Kes-
iah Etame Yescot)指出,每天忍受歧視的生活是痛苦的。她說,找工作時遇到的歧視也
是」我們應該應對的問題之一」。她一家挨一家地向律師事務所遞交實習申請,但是全部
被拒絕,得到的大多數答覆是,已經有人了。
「他們想讓我們相信他們是接受我們的。但是我覺得其中有太多的虛偽。這裡與美國發生
的喬治‧弗洛伊德事件不一樣,在那裡你能看到1000公里處的種族主義,但這裡種族主義
隱藏更深。在法國,從很多小事上就能感受到種族歧視,無論是在找工作時,還是在大街
上無緣無故地被攔住查問。」
上週末,她與數千名法國人一起上街抗議種族主義和歧視。法國警察的暴力行為以及2016
年導致亞當‧特拉奧雷死亡事件是引發抗議活動的原因之一。
抗議的矛頭不僅僅是針對警方的野蠻行為。在法國郊區,「種族偏見」已經成為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根據歐洲理事會對5000名來自非洲或阿拉伯血統的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警
察攔截他們的次數是法國其他居民的20倍。
法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有了初步成果:內政部長卡斯塔內(Christophe Castaner)指示
警察在實施抓捕時禁止卡脖子。儘管他否認警察普遍帶有「種族主義」思想,但同時也承
認「警察中有種族主義者」。
殖民統治與種族滅絕
不僅巴黎,而且布魯塞爾也爆發反種族主義示威遊行。一位組織者說:」我們之所以來是
因為這是歐洲的首都。「布蘭達‧奧欽巴(Branda Auchimba)對」平日裡警察的歧視和
對非洲和阿拉伯青少年男孩的任意攔路檢查」感到惱火。
另外,她還希望取締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1835-1909)的雕像。比利時的殖民統治
是剛果悲慘歷史的一部分。直到1998年,歷史學家亞當‧霍奇希爾德(Adam Hochschild
)才將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該國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和對該國的剝削記入史冊。
在利奧波德二世的殖民統治下,約有一千萬剛果人喪生。直到今天,比利時的教科書對這
一段歷史仍然保持沉默。布倫達說:「我希望人們能理解我們看到這些雕像時的感受。」
安特衛普市市長現在已將利奧波德的雕像移入博物館。
英國國內的文化鬥爭
在倫敦,甚至市長也支持拆除利奧波德二世紀念雕像。巴基斯坦裔的薩迪其‧汗(Sadiq
Khan)下令拆除位於倫敦東部西印度碼頭的奴隸販子羅伯特‧米利根(Robert Milligan
)的雕像。他說:「我們的很多財富來自奴隸貿易,這確實可悲。我們不能在我們的公共
場所還進行紀念」。
同樣是巴基斯坦後裔的保守黨議員,英國內政大臣普裡蒂‧帕特爾(Priti Patel)則不
主張採取這種抗議方式。他說,抗議者將奴隸販子愛德華‧柯爾斯頓(Edward Colston)
的雕像扔到布裡斯托爾港的水中。他們必須因「這種極其可恥的行為」而受到起訴。
對喬治‧弗洛伊德的同情也在英國引起了人們對平日裡的種族主義、剝奪公民權、以及警
察暴力和歧視的憤怒。
「被視為問題群體」
倫敦皇家學院的犯罪學家本‧鮑林(Ben Bowling)說:「歐洲存在許多個人和有組織的
種族主義的例子。」但是在美國,警察暴力的程度更為極端,每年約有1000人死於警方暴
力。
犯罪學家本‧鮑林說:「少數群體被邊緣化」
鮑林說,「問題是,這些組織是如何對待少數群體和被邊緣化群體的。在英國,你可以看
到警察對黑人和亞洲人的態度。在德國、法國和歐洲其它地方都很明顯,少數民族被邊緣
化,被警察視為問題群體。尤其是不僅警察歧視,而且,經濟和受教育水準以及家庭背景
都可以成為歧視的原由」。他表示,歐洲國家應該認識到他們的未來是多元文化,生活在
這裡的每個公民都應享有同等的機會。
「我羞愧」
歐洲距離這一認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議會的705名議員中只有24名有非洲或亞洲血
統,儘管非裔、亞裔佔歐洲人口的大約10%。其中的瑞典綠黨議員愛麗絲‧庫恩克(Swe-
de Alice Kuhnke)表示:「我感到羞愧,因為我們並未真正代表歐洲人民。我們必須確
保未來有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國會議員。」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