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英國禁購華為之後: 拋棄自由放任產業政策的時候到了?
新聞來源: https://is.gd/CqdOVX
特殊問題
「基本上,我們讓中國在5G技術上獨佔鰲頭,」他說,「我們放棄了那片領域。」
漢尼根還說,現在危險的是,中國可能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也將取得類似的領先地位
。
對於整個西方世界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問題。
美國沒有5G設備大型供應商,這讓美國對華為擔憂更多。而英國有一個特殊問題。
自由放任的政策
在過去25年裡,英國或許比其他西方國家都更奉行自由放任的產業政策:對外資收購放鬆
管制,不願在科技公司中挑選贏家,即使它們可能對英國的未來至關重要。
舉兩個例子。20世紀80年代末,當我開始做商業報導時,英國通用電氣是英國最強大的科
技公司,業務遍佈國防、電子和電信領域。到2005年,公司更名為馬可尼(Marconi),
陷入困境,但仍然是主要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那年,馬可尼最大的客戶英國電信為一項耗資100億美元的「21世紀網絡」項目挑選供應
商,被選中的公司包括日本富士通、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以及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
華為。
馬可尼未被選中,它被排除在外敲響了公司的喪鐘。
一名工會官員呼籲政府進行干預,並且對《衛報》表示:「沒有其他發達國家會允許這樣
的戰略投資決定,把影響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承包給外國供應商。」
托尼‧布萊爾工黨政府並未進行干預,並且讓馬可尼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一直否認得到國
家支持的華為,後來成為了世界領先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政府干預
進入2006年,英國傑出的科技企業是安謀控股公司(ARM公司),它沒有像馬可尼那樣陷
入困境,而是像全世界幾乎所有智能手機芯片製造商那樣蓬勃發展。
英國脫歐公投後不久,日本軟銀出價24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
保守黨政府稱讚這是對英國的信任票。一些人認為,只要研發部分仍在英國,所有權不再
重要,看看蓬勃發展的外資汽車行業就知道了。
但是ARM公司聯合創始人豪澤(Hermann Hauser)對此次收購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是
又一家英國科技公司令人遺憾地失去了獨立性,英鎊疲軟讓公司變得很便宜。
目前,軟銀似乎很想轉手ARM公司,要麼讓它重回股市,要麼尋找買家。
同時,另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已經取代ARM公司,成為英國本土科技公司的最大希望。
週三(7月15日),總部位於布里斯托的人工智能芯片科技公司Graphcore公司發佈了一款
據稱是全球最複雜的處理器,旨在加速發展從醫保到自動駕駛方面的機器學習應用程序。
製造專門為人工智能設計的芯片是中美爭奪技術霸權的新領域,現在英國也可能參與其中
。
Graphcore已經吸引了來自美國大型風投基金的投資,現在一定已經被外國掠食者們盯上
了。但這次,政府可能更傾向干預。
國家安全
英國正在醞釀新措施,允許對人工智能等關鍵行業的收購進行干預。
過去30年,許多西方政府的信條是自由市場、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目前在美國的帶領下,
各國紛紛退守在壁壘之後。
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更主動採取干預措施,保護本土優秀企業,並將華為等被視為國家安全
威脅的企業拒之門外。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