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白宮將於本月15日主持《以阿和平協議》簽署儀式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9-09 11:06:26
標題: 白宮將於本月15日主持《以阿和平協議》簽署儀式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sl2qvt
白宮高級官員向半島電視台記者證實,以色列與阿聯酋將於本月15日在白宮簽署關係正常
化協議;同時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說,伊朗和土耳其應就《以阿和平協議》達成統一決
定。
美聯社援引白宮官員的話說,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將主持以色列與阿聯酋簽《以阿和平協
議》(又名《亞伯拉罕協定》)的簽字儀式,以阿兩個國家的高級官員代表團將出席該儀
式。
消息來源還說,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將率領以色列代表團,而阿聯酋代表團將
由外交部長謝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代領。
根據特朗普政府促成的《以阿和平協議》,以色列同意暫停吞併被佔領西岸的大片土地,
但巴勒斯坦領導人認為該協議背叛並違反了阿拉伯人的共識,即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
關係正常化應在巴以沖突得到和平解決的前提下進行。
其他國家
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表示,期待沙特和其他國家以阿聯酋為榜樣,承認以色列並與以色列
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
預計和平協議簽署後,阿聯酋將成為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一個海灣國家和第三個阿拉伯
國家,前兩個國家分別是1979年與色列建交的埃及和1994年建交的約旦。
簽署儀式在阿聯酋和以色列於8月13日宣布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後一個月進行。
剛宣布達成協議後,阿以兩國便開通了首架直達的商業航班,建立了電話線,並承諾在許
多領域進行合作。幾天前,美國和以色列的一個代表團訪問了阿布扎比,討論了阿聯酋與
以色列在若干領域的合作方式。
經濟代表團
以色列官方電台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阿聯酋代表團將在未來兩週內抵達以色列,代表團
成員包括政府官員和商人。
8日,以色列最大銀行工人銀行行長率領一個商人代表團抵達阿聯酋,這是兩國宣布關係
正常化後雙方之間進行的首次經濟訪問。該代表團包括一小群從事高端科技、金融技術和
工業項目開發的商人。
阿聯酋聯邦國民議會國防和外交關係委員會負責人阿里・納奈米在接受以色列報紙《新消
息報》記者採訪時說,阿布扎比王儲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將很快訪問以色列。
阿里・納伊米補充說,美國政府正在努力確保盡可能多的阿拉伯領導人參加《以阿和平化
協議》的簽署儀式,並表示該協議將給阿聯酋人與以色列人帶來親密的關係,而不是像以
色列與約旦和埃及之間的關係那樣。
另一方面,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伊朗-土耳其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表示,阿聯酋
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對該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使伊斯蘭世界和巴勒斯坦事業受到傷害
。魯哈尼強調,伊朗和土耳其必須對《以阿和平協議》採取統一立場,並補充說:「該地
區的國家和鄰國有能力保證該地區的安全,外國的干涉將阻礙這一目標的實現。」
───────────────────────────────────────
壽慧生:阿以和平協議背後的美國中東政策
http://www.daguoce.org/article/12/1126.html
來源:《國別和區域研究簡報》2020年8月第7期
作者:壽慧生
【導語】
2020年8月13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在
電話會議中簽署了一項「全面和正式」的和平協議。該協議被稱為《亞伯拉罕協議》,是
自1994年以色列和約旦簽署和平條約以來首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簽訂的此類協議。兩位
領導人隨後發表聯合聲明稱,以色列將「暫停對和平願景中提及的地區宣誓主權,並將目
前的工作重點放在擴大與阿拉伯其他國家及穆斯林世界的關係上。」聲明還表示,以色列
和阿聯酋代表團將在未來幾週舉行會議,簽署一系列有關投資、旅遊、直航、安全、電信
及其他問題的雙邊協議。對於此次協議的意義,各方評論不一,對於其背後的動因也有諸
多解釋。但只有從美國中東政策變化的角度出發才能深刻理解中東正在面臨的轉變。
01 意義
該協議的簽署立即產生巨大反響。贊同者認為其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阿聯酋簽署該協議
後將成為繼埃及(1979年)和約旦(1994年)之後的第三個與猶太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阿
拉伯國家,第一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在目前中東的緊張局勢中無疑
對局勢的穩定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有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吸引沙特、阿曼和巴林等
國家效仿。
若果真如此,這個協議的意義確實會非同小可,將改變中東地區的外交範式。但這種前景
似乎過於樂觀,目前還難以看出端倪。但至少很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有些評論家所言,該
協議消除了巴勒斯坦人對中東和平的否決權,因為阿拉伯國家不再無條件的站在巴勒斯坦
一邊,將巴勒斯坦人的建國訴求作為與以色列改善關係的先決條件。這可能迫使巴勒斯坦
政權被迫調整政策和策略,更為務實地去適應新的環境。對於同情巴勒斯坦的人來說這顯
然是對他們的背叛。但持不同觀點者會認為這樣有助於打破目前僵局,為巴以和平需找到
一條務實理性地路徑。
但至少,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資深中東問題專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所熱情稱讚的,該協
議的最大功績在於突破了中東長期以來帶給世人的悲觀印象,讓中東不再被過去的仇恨和
狹隘所困,而是能夠面向未來,擁抱和平。正因如此,弗里德曼表示自己破天荒第一次願
意接受特朗普在推特中使用「巨大突破」這種特朗普風格的誇張詞彙來定義此協議的意義
。弗里德曼甚至更進一步稱其為「地緣政治地震」,認為將深刻影響中東各方面的力量。
02 局限
但是在其他人眼中,這樣的描述顯然過於誇張,此次協議遠遠談不上對地區格局的戰略性
改變。尚不論該協議的內容是否能落實、能否持續下去。即便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吸引
其它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簽署類似協議,也未必能帶來很多人所期望的變化。
因為該協議更多的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這個地區已經發生的很多事情導致這個協議的
產生,而協議本身並沒有產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力量。阿聯酋與以色列的關係早已發生根
本性變化,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已經在事實上持續多年,在情報、國防、商業等各方面都已
經有緊密聯繫。就在不久前,以色列官員正式訪問阿聯酋。除了阿聯酋,以色列也已經不
再與任何阿拉伯國家發生戰爭。那些與以色列發生武裝衝突的都是各國的非國家武裝力量
,主要是黎巴嫩的真主黨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阿拉伯世界的頭號大國沙特也不再將
以色列視為敵人。
所有這些變化的原因都源於伊朗。作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共同的地區頭號敵對國家,伊
朗並不屬於阿拉伯世界。自伊拉克戰爭之後,尤其是在打擊「伊斯蘭國」的過程中,逐步
壯大的伊朗已經變成以色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難以容忍的威脅。在此背景下,此次簽署的
協議不過是將過去若干年以來以色列與阿拉伯海灣國家間已經緩和的關係進一步書面化和
官方化。
儘管協議本身的象徵意義不容忽視,但其實質性影響遠遠談不上「地震」,因為中東的「
地震」早已發生。自2011年巴林王國的抗議活動在遜尼派海灣國家掀起巨浪後,這些國家
間的分歧日益明顯,爭論的焦點也遠不止是伊朗問題,而是延伸至關於這些國家未來走向
的根本問題上。因此指望此次協議能為以色列和阿拉伯鄰居們帶來真誠開放的對話與合作
以解決地區內極其複雜的社會、經濟、醫療、環境等方面的挑戰,顯然並不現實。相反,
此次協議及其產生的連鎖反應也有可能強化一些頑固而負面的趨勢,最明顯的就是與伊朗
的無休止的仇恨和衝突。此外,得到鼓舞的以色列猶太主義會進一步侵蝕其民主體制,進
而削弱和平解決與巴勒斯坦人關係的可能性,無論是兩國還是一國方案都會增添更多阻礙
。以色列可以與所有阿拉伯國家簽訂和平協議,但區域和平並不必然帶來與巴勒斯坦人的
和平。反過來這樣的區域和平必然難以持久。
03 動力與策略
雖然該協議的影響究竟是否屬於「地震」級難以定論,但畢竟是多年來首次發生,實屬不
易。那麼除了上述的一些結構性因素外,這個協議的簽署背後還有哪些微觀層面的策略和
動力,藉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地區發生的各種變化?
弗里德曼對以色列方面的動力和策略給了詳細描述,並用尼克松訪華來形容內塔尼亞胡的
策略:藉此機會尋求外交突破贏得中間派和中右勢力的支持,以擺脫國內極端主義者對他
的腐敗指控和控制新館疫情不力的指責。
阿聯酋方面的動力則來自於其地區野心。近年來,阿聯酋被認為正在從沙特的附庸蛻變為
地區強國,積極需求影響地區關係。但在奧巴馬政府時期,阿聯酋與美國的關係日趨緊張
,特別是在伊朗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特朗普對伊核協議的反對契合阿聯酋的主張,因而
在特朗普執政後阿美關係日趨好轉,自然也增進了與本來已經暗通款曲的以色列之間的關
係。因此此次協議一方面幫助阿聯酋對特朗普政府投桃報李,進一步強化與美國的關係,
顯示共同對抗伊朗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藉此幫助阿聯酋提升地區影響力,成為主導地區關
係發展的核心力量。
最後當然是美國。顯然,此次外交方面的「破冰」,美國政府的斡旋功不可沒。為了理解
美國方面的策略,有必要將此次協議與2020年1月28日在湖海莊園發布會上集中展示的「
中東和平計劃」或者「世紀協議」聯繫起來解讀。該計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
的首都,允許以色列將其在所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的、聯合國視為非法的定居點據
為己有。該計劃設想最終賦予生活在由道路和隧道連接起來的飛地上的巴勒斯坦人有限的
自治權,但前提是要滿足以色列設置的條件。「和平計劃」被指責為對以色列過度偏袒。
此後阿拉伯國家不斷對美國施壓,要求美國政府控制以色列在西岸擴張的速度。為了能夠
平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的不滿,便於落實「和平計劃」,美國對以色列施加壓力,同
時也契合內塔尼亞胡在國內政治中尋求突破的需要。以色列承諾「暫停」吞併約旦河西岸
計劃,這是一個巨大的讓步,為巴勒斯坦人贏得了時間。但同時,以色列的讓步又是有限
的,僅僅同意「暫停」而非「終止」,又在壓縮巴勒斯坦的談判空間。這鐘結果對於美國
和以色列兩方都是皆大歡喜。
04 從道義政治到地緣政治
此次協議被稱為是從過去「以土地換和平」轉換為「以和平換和平」,確實意義深遠。年
初「世紀和平計劃」的發布其實已經標誌著自七十年代以來持續幾十年的以「兩國方案」
為核心的巴以和平進程由此畫上句號,巴以關係進入一個新的但也是不確定的時代。此次
協議進一步強化了這個轉變。在這個轉變的背後是美國中東政策和戰略的重大調整——一
切以遏制伊朗為目標,其它傳統議題都開始被淡化,例如敘利亞問題和反恐。同樣,巴以
和平進程也因服務於反伊行動而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而影響到這個地區的力量變化。
這種變化能夠發生的原因不僅僅在於特朗普政府的目標被重置。其背後更為深刻的變化是
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正在發生轉移,由此前的道義政治向地緣政治轉變。此前歷任總
統,無論黨派分歧,在處理巴勒斯坦問題上多少都會從國際道義出發,從維護美國全球領
導者地位、維護地區和平的角度來平衡巴以關係。但在特朗普這裡,這些考量被當成不必
要的顧慮而讓位於地緣政治的需要。這才是隱藏在地表之下的「震中」。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0-09-09 16:30:00
老美:乖 你們都不要吵 乖乖安靜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