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英國脫歐漁權邊境關卡障礙難解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1-10 09:00:27
標題: 英國脫歐漁權邊境關卡障礙難解
文章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67816
華科 2021-01-10 06:40
https://i.imgur.com/xSdyizN.jpg
作者表示,脫歐後的英國,在政治上再無強大的歐盟做靠山,經濟上將失去「歐洲共同市
場」一員的身份,民間的往來和貨物的進出,將重新面對海關的查驗並繳交稅賦。(AP)
歐盟自1957年簽署「羅馬條約」以來,經歷多次因各會員國間國家利益上的衝突,威脅到
歐盟的團結,但最後皆能透過密集協商和妥協,避免歐盟解體的惡夢。此共體時艱的共識
,不應被一紙脫歐決議而改變,穩定與和平的關係,才可維護英歐最大利益。
英國脫歐過渡期2020年12月31日結束,歐洲聯盟與英國達成脫歐協議,歐盟成員國已批准
2021年1月1日暫時生效,向英國有協議脫歐暫邁進一步。歐盟源自經歷數次戰火蹂躪下的
歐洲,在殘破的家園和喪失無數生命的悲痛心理下,於1957年,由德國、法國、義大利和
荷蘭等6個國家共同簽署了歐盟的肇始盟約——「羅馬條約」,希望藉由經濟的聯盟,解
決政治上的衝突,以談判代替戰爭,解決爭端。
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Brexit)公投,結果以52%贊成及48%反對票,確定了英國將終止
與歐盟間的政經聯盟,並隨即開啟了一連串的脫歐協議談判,以確定2021年1月1日起,英
國與歐盟分道揚鑣後,和歐盟27個會員國間往來的法律地位和各種規範。而倫敦金融中心
的發展,不但影響英國,也牽動整個歐盟,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場。我國與英國和歐盟間經
貿往來密切,就金融業務而言,倫敦一地即設有5家台系銀行的分行和1家證券子公司,英
國脫歐協議進程的發展實值得我們注意。以下擬就英國脫歐協議進度和爭執焦點,以及未
來仍將繼續影響英國和歐盟間利益的因素略述如下。
不滿經濟和財政政策 歐盟成員間凝聚力飽受威脅
歐盟自成立以來,在德法兩國的主導下,雖經過幾次的擴大,卻一直堅守自由市場機制,
以保障歐盟境內公民、資金、稅賦等在統一的歐盟法規基礎上,得以自由移動,以期資本
和勞動力發揮最佳配置與效益,並形成包含英國在內,人口總數約5億人的歐洲「關稅同
盟和單一市場」(The Customs Union and the Single Market),在全球保護主義日漸
成形的洪流中,形成另一舉足輕重的經濟板塊。
為擴大單一市場的經濟綜效,歐盟理事會於2004年決定進一步擴大納入受前蘇聯共產集團
影響甚深的10國,包括波蘭、捷克、立陶宛、匈牙利等俗稱A10的中、東歐國家,促使大
量新會員國人民遷徙至較富裕的西歐國家,以更低的工資搶食就業市場和社會福利。因歷
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加上生活或行為模式的差異,逐漸對被移入國家形成難以忍受
的壓力。加上近年來在西歐國家不斷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強化了西歐民眾排斥大量外來
民族或反歐盟的心態。
此外,相較於亞洲或美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表現,歐盟或歐元區內低迷的經濟成長和縈繞
不去的高失業率,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何嘗不也是西歐民眾心理的具體表現,連
支持歐盟最力的德國,也出現以脫歐為訴求的政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在法國、荷蘭、義大利等西歐國家也陸續出現類似政黨,凸顯了人民對歐盟,甚
至歐元區在制訂經濟和財政政策的不滿,對歐盟的凝聚力形成嚴重威脅。
無法接受歐盟方案 英脫歐貿易談判曾膠著
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當然不是歐盟所樂見。許多負面的報導認為,脫歐後的英國,在政
治上再無強大的歐盟做靠山,經濟上將失去「歐洲共同市場」一員的身份,民間的往來和
貨物的進出,將重新面對海關的查驗並繳交稅賦,此外,其他非關稅(如查驗的延遲等)
的不便,都將造成雙方往來的困難和難以估計的成本。
以目前脫歐的協議內容來看,未來英歐間的經貿往來將採「包裹式」的協議方式,在互惠
互利的對等原則下(Equivalence),希望人民與貨物能繼續往來如昔。由於談判過程齟
齬不斷,進展並不順利。至2020年10月底止的談判膠著點,一為脫歐後,歐方在英國漁場
捕魚的權利和捕獲量的配額上的爭議;一為英國所擁有北愛爾蘭與愛爾蘭近500公里交界
線應否設立實質的邊界二大議題。因皆具有領土主權意義,政治敏感度高,談判雙方皆有
堅持,不願輕言退讓。但英國歷經大英帝國時代的淬鍊,談判手段高明,多次表示寧願「
無協議脫歐」也不願妥協的架式,使得談判氣氛充滿不安,而英國也似乎仗著雙方皆為
WTO的會員,一旦談判破裂,仍有WTO在貨物貿易上的規範作為最後防線。
釋出善意遭拒 以倫敦為總部之國際銀行另覓他處
倫敦主導了全球主要的衍生性金融交易,為了避免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生效日時,因協
約尚無法底定而產生的金融市場動盪,英國於2017年底通過一項法令:「臨時容許法令」
(Temporary Permissions Regime, TPR)給予具EEA(European Economic Area,歐洲經
濟區域)身份的企業3年的寬限期,得繼續在英國執行業務,直到英國與歐盟間新約產生
,或企業取得新的營業執照為止。而英國原希望釋出的善意能換得歐盟在「業務對等」期
限上給予長期認可,卻已遭歐盟拒絕,僅同意占90%的歐元金融轉換交易的清算交割,仍
得在倫敦清算所(London Clearing House)辦理,卻附加但書,將在18個月後重新審議
其妥適性,或得在30天裡取消現有的「業務對等」協議。
在英國註冊的金融機構,一旦失去業務通行權(Passporting Rights),將不再享有一張
營業執照走遍歐盟的優勢,許多以倫敦為總部,而以整個歐盟為市場的國際級銀行,在不
能排除英國被終止「業務對等」的不確定因素下,已開始出現在倫敦以外的重要金融都市
另覓處所的超前部署行動。
持悲觀看法的人認為,倫敦失去歐盟這一重要市場,業務將大幅萎縮,重要金融機構被迫
遷出有可能持續增加,將直接衝擊倫敦整個金融「生態系統」,影響銀行、保險、基金管
理、證券、衍生性金融商品、金融專業人才、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等所形成的優勢,倫敦
長久以來所享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恐將因此易位。
持正面看法的人則認為,倫敦將自僵化的歐盟金融法規束縛中解脫,得以再次在全球資本
市場或投資銀行業務中大展身手,有利於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整體而言,英國
將再次掌握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自由選擇對英國最有利的條件,折衝結盟,訂定關貿協
定(FTA),且不再負擔每年近74億歐元的歐盟會員費(2017年),正可用在其他建設或
教育等支出上,截長補短間,脫歐後的英國前景應可樂觀以待。
倫敦金融城每年產出占英國GDP6.9%,創造了110餘萬工作機會的英國金融產業。歐盟深知
英國在歐盟境內業務通行權的重要性,而想利用此點作為後續談判的籌碼,以迫使英國在
一些談判膠著點上讓步的企圖昭然若揭。
英國雖將取回金融監理自主權,但全球金融市場受到2008年歐債危機的教訓,全球金融監
理不斷朝全球一致化的方向發展,包括英國和我國都必須遵循由「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
」制訂的「銀行資本適足率」(Basel III)、「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所發布的「會計準則公報」(International Fi-
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歐盟的「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 II(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MiFID)、「歐盟資料保護一般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等,這些規範雖無適用上的強制力,但
對欲與全球業務接軌的銀行、企業或國家的主政機關,包括英國金融監理單位(PRA、FCA
和BoE),即使脫歐後,對金融業者的法規制訂和監管方式,仍須與上述法規或作業準則
保持相當程度的一致性,此也將較易符合歐盟要求「業務對等」時,金融監理應具「一致
性」基礎上的要求。
互為命運共同體 美德法等國不樂見僵局
2020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成為新一代領導人的局勢應已大致
確定。拜登即將領導美國與歐洲所形成的西方民主陣營,和為防堵俄羅斯勢力的再起所建
立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歐美在2020年初面對COVID-19疫情的防疫失利和立冬
以來的強力反撲,防疫大戰成為拜登就任前的一大國事政策。將就任的美國總統已開始積
極與歐洲主要領導人通話,表達將加強或修補美歐間關係的意願,而具愛爾蘭裔背景的美
國新任總統拜登,對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目前在脫歐談判上的堅持態度,將會產生一
定的潤滑效果和影響,以避免英國與歐盟間談判出現僵局,而影響到美國利益。
英、德、法為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3個國家,政治、經濟以及歐洲的國防安全,一直以來
相互競爭,也相互依存,形成脣齒相依,甚至為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包括將就任美國總統
的拜登,應該都不樂見歐盟談判走入僵局,造成整個歐洲民主陣營實力的衰落。而歐盟自
1957年簽署「羅馬條約」以來,經歷多次因各會員國間國家利益上的衝突,威脅到歐盟的
團結,但最後皆能透過密集協商和妥協,避免歐盟解體的惡夢。此共體時艱的共識,不應
被一紙脫歐決議而完全改變。
尤以2020年11月亞洲地區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歐洲面對來勢
洶洶的亞洲競爭,和即將到來的5G網路世界,全球金融與政經環境正面臨革命性的轉變。
2020年入秋以來,COVID-19疫情再次狂襲歐洲,使得地緣如此緊密的地區更須密切合作。
無從預測後續脫歐結果,但面對如此嚴峻情勢的歐盟,欲將心意已決的英國逼入絕境,只
會對歐盟未來的存續帶來更大傷害,2021年英國脫歐生效日起,穩定與平和的往來關係,
才是英歐間較佳的選擇。
*作者為前台灣銀行倫敦分行經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