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2-20 07:40:59標題: 拜登:我們處在維護民主制歷史拐點 必須為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做好準備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ZZVTep
https://i.imgur.com/fmA9gWM.jpg
歐盟與G7國家旗幟(AFP - Damien Meyer)
2021年2月20日07:13 莉雅
華盛頓—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2月19日)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發表講話時宣布前總統特朗普的「美
國優先」時代結束。他隨後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講話中承諾將與盟友合作,共同應
對當今時代所面臨的獨特挑戰。拜登還表示,世界正處於一個民主與專制統治博弈的歷史
拐點,他相信民主會獲勝,但美國及其盟友必須為與中國的長期和激烈的戰略競爭做好準
備。
「美國優先」結束,美國又回來了,跨大西洋同盟又回來了!
拜登總統星期五通過視頻參加了七國工業集團的領導人峰會並發表講話。這是他就任總統
以來的首次國際亮相。他在講話中宣布前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時代結束。
在隨後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次特別會議上,拜登也力圖打消歐洲在特朗普執政四年
期間對美國產生的疑慮和不信任。「我向全世界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美國回來了。跨大
西洋聯盟回來了。而且我們不會向後看;我們一起向前看,」拜登說。
他特別強調了跨大西洋聯盟關係的重要性。「這可以歸結為:跨大西洋聯盟是我們建立集
體安全與共同繁榮的堅實基礎。在我看來,歐洲和美國之間的伙伴關係是而且必須繼續是
我們希望在21世紀實現的一切目標的基石,就像我們在20世紀所做的那樣,」拜登說。
他說,美國完全致力於北約同盟,並已下令美國軍隊停止從德國撤軍並將取消上屆政府對
駐紮在德國的美軍人數的限制。
處於民主與專制博弈的歷史拐點,但堅信民主必勝
以前曾經多次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拜登說,世界今天面臨的挑戰與以前不同,目前全球
的形勢發生了改變。他說,人們眼下正處在一場對未來以及當今世界的方向展開的根本辯
論中。
他說:「我們在兩派爭論之間正處在一個拐點,鑑於我們所面臨的所有挑戰——從第四次
工業革命到全球大流行病——有人爭辯說,專制是最好的前進方式,而有些人則明白,民
主至關重要——對應對這些挑戰來說至關重要。」
拜登說,民主將會而且必須獲勝,但「民主國家必須證明,在這個改變了的世界上,民主
仍然可以滿足我們人民的需求。」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一直宣揚北京所說的「中國模式」,並倡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
案」。
必須共同應對與中國的長期激烈競爭,但歡迎這種競爭
拜登在講話中說,民主國家必須一起應對中國構成的挑戰,而且這是一個長期性的使命。
「你知道,我們必須共同為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做準備。美國、歐洲和亞洲如何共同努力
確保和平,捍衛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促進我們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繁榮,將是我們展開的
後果最為重要的努力之一,」他說。
他說,與中國的競爭將是激烈的,而他歡迎這種競爭,因為他對歐洲和美國及其在印-太
地區的盟友在過去70年打造的全球體系抱有信心。
如何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這位美國總統說,美國及其盟友可以贏得這場競賽,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所需的
歷史性的投資和夥伴關係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保護創新的空間和知識產權,保護在開放
、民主的社會中通過自由交流思想而茁壯成長的創造性天才,同時還要確保經濟增長的好
處得到廣泛、公平的分享,而不僅僅是造福少數人。
拜登說,除此以外,還必須抵制中國政府採取的削弱國際經濟體系基礎的經濟濫用與脅迫
,要求中國公司遵守同樣的公司治理標準與遏制腐敗和壟斷行為的規則。
拜登總統說,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在科技領域以及網絡空間的規則制定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我們必須制定規則來治理技術的進步以及網絡空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中的行為規範
,以使它們被用來提升人民,而不是用來壓制人民。我們必須挺身捍衛使我們有可能實現
這一切的民主價值觀,頂回那些想要壟斷和使壓迫正常化的人,」他說。
拜登:不是使東西方陷入對立或回到冷戰
這位美國領導人說,這也是西方國家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的方式。但他強調,這不是使
東西方陷入對抗或是回到冷戰。
「這並不是關於東西方之間的爭鬥。這不是我們想要衝突。我們希望有這樣一個未來,所
有國家都能在沒有暴力或脅迫威脅的情況下自由決定自己的道路。我們不能也絕不能回到
冷戰時期條件反射式的反對和僵化的集團。競爭絕不能阻礙在影響我們所有人的問題上的
合作。例如,如果我們要在所有地方戰胜新冠病毒,我們就必須合作,」他說。
拜登在講話中宣布承諾向世界衛生組織牽頭的「全球疫苗獲取機制」(COVAX)提供20億
美元,並許諾再提供20億美元,以敦促其他國家也加大投入。
他最後對與會領導人重申了他的一貫看法,即民主是起作用的,而且「團結起來,沒有什
麼是我們做不到的。」
───────────────────────────────────────
拜登時代,建「小院高牆」保護科技優勢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tech-war-02192021/5785305.html
2021年2月20日06:39 斯洋
華盛頓—
特朗普政府大部分時期,美中貿易戰是兩國競爭的主旋律。在拜登政府時期,雖然拜登政
府會保留前政府時期的一些貿易措施,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相對於貿易,科技將會成為
美中兩國競爭的前沿陣線。與前政府不同,拜登政府可能會採用「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對中國進行精準打擊, 同時,也可能會在關鍵領域選擇與中國脫鉤
。另外,拜登政府可能也會聯手盟友組建科技聯盟,而這將成為中共最大的擔憂。
科技戰將是拜登政府的重心
2月10日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首次通電話前,美國政府官員說,拜登政府將考慮與盟
友合作,對某些出口到中國的敏感技採取「新的有針對性的限制」。
這位官員說,拜登政府會在一些領域「延續」特朗普的政策。他說:「其中之一是確保我
們不向中國提供高端敏感技術,讓中國得以增進其軍事能力。我們將會在這方面推進。」
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拜登政府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負責網絡和新科技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這
一點與特朗普政府顯著不同。特朗普時期,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一職長時間空虛,兩
年後才確定人選。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在經濟和科技領域遏制中國的角色將得到加強。2月10日,美國國防
部宣佈建立涉華戰略評估專門工作組,工作組組長是伊萊·拉特納(Ely Ratner)。拉特
納是亞洲問題專家,是國防部長奧斯汀的特別顧問。
拉特納在國防部第二天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國防部越來越重視來自中國的挑戰。他說,中
國工作組已經制定了一份需要重新審視的領域名單,「包括戰略、作戰概念、科技、軍力
態勢等等。」
分析人士認為,相對於貿易,科技才是拜登政府與中國較量的前沿陣地。美國加州大學圣
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說:「現在,技術已成為中美
競爭的焦點,因為技術問題確實將安全、經濟競爭和人權等問題結合在一起。這確實我們
與中國之間的重大問題之一。」
謝淑麗是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的成員。該專家小組
聚集了來自美國科技界、學術界和政界的各路精英。該小組去年11月發表了長篇政策報告
《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這篇報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特朗普
政府的對華全面科技封鎖政策的反思。報告建議,在科技領域,應該對中國採取「小院、
高牆」的針對性打擊辦法。
「小院高牆」和選擇性脫離
2月11日,拜登政府向第九巡迴法庭和北加州聯邦地區法院遞交申請,請求暫停審理關於
微信海外版禁令的上訴案件。此前,拜登政府要求聯邦法院暫停抖音海外版TikTok禁令,
以便重新審查這款移動應用程序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根據司法部在向聯邦法院提交的文件稱,美國新政府已經開始審查這款移動應用程序,目
前不會像特朗普政府那樣,要求禁止該移動應用程序。
去年8月,特朗普政府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先後將微信和TikTok 封殺,甚至要求將
TikTok的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公司。不過,由於相關方面圍繞禁令展開的一系列訴訟行動
,讓這些禁令均未能按時生效。
有分析認為,這些請求對於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在美國的未來運營而言是個好兆頭。相對於
微信和TikTok,中國通訊業巨頭華為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最新的報導說,由於特朗普政府
禁令造成的影響,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表示,華為不必靠手機存活,已經在考慮「智慧
養豬」。
在華為問題上,拜登政府還沒有任何放鬆禁令的跡象。白宮發言人莎琪曾表示,華為等「
不可信任」的電信供應商製造的設備會對美國和盟友構成安全威脅,拜登政府致力於保護
美國的通信網絡。拜登提名的商務部部長人選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表示對中國採
取強硬立場,不過,她拒絕承諾是否會繼續將華為列入黑名單。
雖然拜登政府的整體對華科技戰略還沒有出台,甚至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等
關鍵崗位的人選也還沒有最終敲定,但拜登政府的上述做法與美國科技界和學術界提議的
「小院高牆」的針對性戰略不謀而合。而且,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2019年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主張「加強對雙向技術投資和貿易的限制」,
但應該「有選擇地」設限。
根據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的報告,政府對人力資本或外
國直接投資的限制應該盡可能的有針對性和限制性。比如,美國應該區分廣泛的商業投資
和中國對生物技術企業的早期戰略投資,找到正確的政策工具降低將人才和資本趕出美國
的風險。大學應該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保護與安全相關的研究,將研究轉移到國家實驗室
或者對人員進行高度篩選並擁有獨立的安全設施的機構。
「小院高牆」的對華科技防禦策略最初由美國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的高級研
究員薩姆·薩克斯(Samm Sacks)在2018年率先提出的。根據這個戰略,政府需要確定與
美國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特定技術和研究領域(即「小院」),並劃定適當的戰略邊界(
即「高牆」)。對「小院」內的核心技術,政府應採取更嚴密更大力度進行封鎖,「小院
」之外的其他高科技領域,則可以重新對華開放。
1月26日,由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領導的智庫「中國戰略組
」(CSG)出台的題為《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Asymmetric
Competition : A Strategy for China & Technology)報告特別對如何界定這些核心關
鍵技術問題作出了闡述。這份報告據報導已經在拜登政府內部交流。
報告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從四個角度分析兩國競爭的關鍵技術:第一,卡脖子(choke
point)技術:這一單項技術的失敗,是否會導致更大經濟領域的失敗?第二,競爭護城
河(competitive moats):這項技術是否能為競爭優勢提供強大防禦力?第三,戰爭安
全風險:這項技術是否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第四,加速器技術:這項技術
是否能提升整體創新速度?
基於此框架,報告舉出了一些具體的分析實例:高通能卡中興和華為的脖子;中國的稀土
供應能卡全世界科技行業的脖子;半導體技術直接影響5G、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創
新速度;基因編輯技術既是加速器又是護城河。報告特別指出:下一代芯片(包括半導體
芯片和生物芯片)技術既是卡脖子技術、又是加速器技術、而且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因
此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
報告建議政府在科技領域針對中國開展「非對稱競爭」,在科技領域實施「分岔」(bi-
furcation)戰略——即選擇性脫鉤。報告建議把美元結算、社交媒體、搜索、移動應用
商店和移動即時信息等作為謀求戰略與價值雙重利益的重點,而將電子商務、遊戲、商業
交流以及地方新聞等開放。
《環球時報》星期三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戰略組的這份報告顯示,「美國在中美科技博
弈方面,已經形成了更加體系化、結構化、精細化的戰略框架。」 而「作為堅守建制派
的拜登政府,這些報告無疑具有顯著的參考性和預測性。」
「有選擇的針對性脫鉤」,也是美國最大的商業遊說團體,美國商會在星期三公佈的一份
有關美中脫鉤的報告中給出的建議。報告說,美中全面脫鉤會讓美國企業損失巨大,政府
應該盡快確定哪些區域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其開放。
報告的作者,美國著名的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公司總裁榮大聶(
Daniel Rosen)在報告的發布會上說,雖然在原則上大家都理解中國給美國帶來的安全挑
戰,但是美國卻沒有一個連續的政策工具可以監管與中國的「脫鉤」。
報告說,過於寬泛的限制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比如,影響到美國的生產力和創造
力。從長遠看來可能反而會削弱美國的整體競爭力,最終會影響到國家安全。他說,有針
對性的出口管制和其他工具可以有效地解決對相對狹窄領域對國家安全的合理擔憂。
組建針對中國的科技聯盟
中國戰略組在《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的報告中提到了另一個重要建議
是與盟友組建科技戰略聯盟。
報告呼籲建立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韓國、芬蘭、瑞典、印
度、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科技12國(T-12)」論壇,「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科技競
爭」。
組建科技聯盟在美國的學界和商界幾乎以及達成了共識。除了中國戰略組的建議外,美國
商會在星期三的報告也提出建議,敦促華盛頓與志同道合的政府和科技行業合作,制定全
球科技標準。美國商會在1月27日也提出了一份類似的建議。
新美國安全中心去年10月公佈了一份題為「共同代碼:民主科技政策聯盟框架」 (
Common Code: An Alliance Framework for Democratic Technology Policy)。報告建議
組建新科技聯盟,創始成員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
荷蘭、美國以及歐盟。
去年5月,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提議建立一個民主十國聯盟的構想,
為5G設備和其他技術提供更多的供應商選擇,以避免依賴中國公司。報導說,這個5G聯盟
將以七國集團(美、英、法、德、日、意、加)為基礎,加上印太地區的澳大利亞、韓國和
印度。
美國前副總統錢尼辦公室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
(Aaron L. Friedberg)說,西方民主國家一起組建科技聯盟應該是中共最大的恐懼。
他說:「他們正在努力確保美國和其他擁有關鍵技術的一小部分國家不會聯起手來進行合
作。我認為,這是中國在所有領域裡最大的擔心。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搞「小圈子」和「
偽多邊主義」。 我想,他們最擔心的是美國與相對少數的先進民主國家緊密合作的前景
,尤其是在技術領域緊密合作的前景。他們非常想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整理好自家的屋子」,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
除了與盟友聯手之外,「整理好自己的屋子」,加強對科技研發的投入,應該也是未來拜
登政府的工作重心。拜登政府官員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美中競爭,美國會先「整理好自
己的屋子」。科技競爭也不例外。
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在去年11月報告中也提出「整
理好自己的屋子」是美國應對中國的技術挑戰的第一步。
報告說,為了在面對中國挑戰時保持領先地位,美國必須在科學技術能力和基礎研究方面
大幅度擴大投資。報告說,是美國的政策錯誤,而不是中國的行為,而是造成了美國科技
力量削弱。
報告建議,政府將用於研發的聯邦資金至少提升到1976年以來的歷史平均水平,即佔國內
生產總值(GDP)的1%;政府、大學和私人研發資金的總額佔GDP的3%。
拜登總統在競選時曾表示,「我將把對科技研發的投資作為我總統任期的基礎工作,以確
保美國在創新上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拜登承諾,當選後他將延續奧巴馬時代重視研發投
入的戰略。奧巴馬-拜登政府2011年曾提出要讓美國的研發總投入水平達到GDP的3%。
1月25日,剛剛就任的拜登簽署了一項「買美國貨」的政令,其中規定,未來4年,美國將
投入3000億美元的創新資金,主要用於大幅增加聯邦對於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立
衛生研究院(NIH)、能源部(DOE)等部門以及大學的直接研發投入;設立新的突破性技
術研發計劃支持5G、人工智能等影響美國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創新;設立小企業創新研究計
劃(SBIR)的升級版「美國種子基金」;支持勞動力先進技能開發和技術培訓以及建設新
的科研基礎設施五個方面。這也是拜登競選時承諾的一部分。
2021年1月13日,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布的題為《掌舵:迎接中國挑戰的國家技術
戰略》的報告,也指出了美國在科技資金和人力儲備上的不足。
報告說,在當今這個多領域戰略競爭的時代,技術是最重要的競爭要素。崛起的中國對美
國及其盟友構成了直接挑戰,而美國的響應措施遲緩滯後、缺乏組織、支離破碎、效果不
佳。美國政府必須制定一項國家技術戰略,以保持其在創新和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
拜登:國際社會必須反擊北京的經濟威脅
https://www.voachinese.com/a/Biden-china-economic-threat-20210219/5785451.html
2021年2月20日06:22 林森
華盛頓—
美國總統拜登說,國際社會必須反擊北京濫用經濟活動的脅迫行為。與此同時,美國國會
共和黨參議員呼籲,華盛頓應該在許多關鍵領域與北京徹底脫鉤,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和安全。美中關係專家則表示,美國必須兼顧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並且實現兩者兼得。
拜登總統星期五(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呼籲,國際社會必須反擊中國政府
在經濟活動中的脅迫行為;因為北京的行為削弱了國際經濟體系的基礎。
拜登說,國際社會中的所有成員,都必須遵守同樣的規則。美國和歐洲的所有公司,都必
須公開披露其公司的企業和政府結構,並遵守相關規則,以阻止腐敗和壟斷行為。中國企
業也應該堅持同樣的標準。
科頓:華盛頓必須在關鍵領域與北京脫鉤
拜登上任後承諾,將會維持其前任的許多強硬對華政策。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許多對華政策
,旨在遏制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國際實力。財政部長耶倫日前在接受美國電視媒體採訪
時說,美國將維持特朗普政府時期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不過她同時表示,將會對特
朗普時期的關稅進行深入審查,然後再決定是否保留。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兩黨議員當前的一種共識認為,經濟和外交實力正在日益崛起的中國
,是對美國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最大威脅。
美國國會共和黨籍參議員、來自阿肯色州的湯姆·科頓(Tom Cotton, R-Arkansas)日前
呼籲,為確保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華盛頓應該在許多關鍵領域與北京徹底脫鉤。
科頓說:「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任何打贏中國的嚴肅戰略,都必須從承諾將美國與
中國在許多關鍵領域脫鉤開始。」他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並
且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力。
科頓還呼籲,美國應該將稀土資源的來源多樣化,以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建立自己的
國內稀土生產體系。他說,美國政府應該審查所有來自中國對戰略產業的投資,特別是來
自與中國軍隊有關聯企業的投資。
科頓星期五還在其推特上說:「我們應該終止中國享有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回到以
前的製度,由總統和國會每年根據中國在人權方面的進展來審查中國的貿易待遇。」
克雷格·艾倫:兼顧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實現兩者兼得
自從拜登當選總統開始,熟悉和參與美中貿易活動的專家和學者,便一直在思考拜登政府
應該如何在經濟領域與北京打交道。未來的四年裡,美中兩國之間是否會有能多的相互跨
境投資活動?
華盛頓在與北京進行經濟和貿易活動的同時,又如何能夠在確保美國國家利益和安全的前
提下,努力與北京重新接觸和發展建設性的商業關係?
非盈利、無黨派團體「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會長克雷
格·艾倫(Craig Allen)日前在一場線上討論會上說,如何能夠兼顧利益和威脅,把國
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很好地聯繫起來,是美國目前所面臨的真正的重大挑戰。
艾倫認為,之所以說這是目前美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以來,國家
安全層面和經濟利益層面的考量分別朝著相反的方向在發展。「關於國家安全的辯論,在
某種程度上壓倒了經濟利益的辯論。因此,重新校準和審視我們如何能夠在不損害我們的
經濟目標的情況下,去實現我們的國家安全目標,成為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他說。
艾倫指出,週所周知的一個事實是,在最近的美中貿易衝突中,美國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就
業機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研究表明,美中之間的關稅和經濟衝突,導緻美國失去了多達
25萬個工作崗位,但卻未必就一定能促進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因此,如果能夠通過重新
校準衝突中的各個方面,從地緣政治到網絡安全,從全球變暖到氣候和技術政策;做到這
些,就能夠很好地兼顧和彌合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衝突,實現兩者兼得。
「兩者都非常重要。我認為,正在進入角色的拜登政府已經清楚地地表明:美國的經濟利
益,即美國工薪家庭的就業問題,是拜登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 艾倫說。
戴博:美國必須清晰定義經濟與安全利益
華盛頓公共政策智庫「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也表示
,如何彌合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是拜登政府所面臨的最棘手的挑戰之一。
戴博認為,具體來說,需要理清究竟什麼是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或者威脅?在特朗普政府執
政期間,美國安全部門認定了所有和我們能夠想像到最壞的情況;似乎中國政府立刻就會
實施這些威脅。但是,特朗普政府並沒有真正地弄清具體的中國威脅。
戴博說,我們應該去思考,如何讓那些與中國合作的美國的公司、大學、非政府組織和許
許多多的美國人,能夠在意識到美中之間競爭的前提下,以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方式與中
國合作。
戴博認為,從目前拜登政府所釋放的信息和聲明來看,拜登政府希望將這些安全擔憂放在
法律語境下審視,而不是單純地通過國家安全的視角,或者基於想像中的最壞情景。
戴博說,目前拜登政府已經對美國關於中國經濟威脅的關切,已經理解得相當清楚。但是
,拜登政府的確需要做出決策,首先5必須去定義和理清,哪些是經濟利益,哪些是安全
利益。
「我們需要這方面更好的指導。這包括來自中國真實和具體挑戰的性質、持續時間、利害
關係,以及可能會付出的代價等等。所以這些都是我希望拜登政府能夠盡快回答的重大戰
略問題,」他說。
───────────────────────────────────────
美國正式重返巴黎協定 拜登:氣候變化是全球生存危機
https://is.gd/BWpCbJ
2021年2月20日05:51 貝希爾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2月19日)警告說,氣候變化是必須應對的「全球生存危機」。美國
當天重新加入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
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網絡會議上對各國領導人說:「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都將蒙受
、我們都將蒙受後果。」
「我們必須迅速加快我們的承諾,積極主動地遏制我們的排放,並為實現我們的目標和加
大我們的雄心而彼此追責,」他說。「正因為如此,我擔任總統後立即重新加入了《
巴黎協定》,到今天,美國再次正式成為我們曾經幫助制定的《巴黎協定》的成員國。」
拜登的舉措逆轉了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這項氣候協議的目的是減少溫室
氣體的排放。
這位美國領導人還感謝他的歐洲同行過去四年來堅持在氣候議題上發揮領導作用。
拜登星期五在白宮發表的講話中說:「我們需要一道投資於將為我們的清潔能源未來提供
動力、使我們能夠為全球市場製定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技術創新。」
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這項重大國際協議。他說,對美國來說,「這
樣做符合經濟利益」。但是,按照退約規定,美國的退出在2020年11月4日才生效,這是
在美國總統選舉日的後一天。拜登贏得了選舉。
1月20日,剛剛宣誓就職的拜登總統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的文書。文書被送往聯合國,像所有條約與協議一樣,交給秘書長「存放」,如今,在30
天的等候期之後,美國再次成為這項協議的正式成員國。
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簽署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協定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並在本世紀把地球溫度增長限制在2攝氏度,同時努力把溫度增長進一步限制在1.5攝氏
度。
「協定的目標既簡單又廣泛,就是幫助我們大家避免地球變暖的災難發生,提高全世界應
對我們已經看到的氣候變化影響的複蘇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一項聲明中說。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華盛頓正式重返協定的一天前對記者們說,在減緩全球氣候變化
所造成的影響方面,美國的決定「加強了全球行動」。
「拜登總統的淨零排放承諾意味著產生當今全球碳污染的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在尋求2050年
前實現碳中和,」古特雷斯說。
美國在巴黎協定中做出的承諾是在2025年前把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比2005年低26-28%的
水平,按照目前的軌跡,美國無法實現目標。
拜登總統已承諾採取大力行動來實現這些目標。他任命曾在2015年幫助談判達成《巴黎協
定》的前美國國務卿克里為首任氣候事務總統特使,並讓他加入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里星期五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一道參加活動,慶祝美國回歸《巴黎協定》。
拜登星期五還宣布,他的政府將在4月22日主辦「地球日」領導人氣候峰會,這是拜登政
府氣候外交的一部分。他說,峰會的目的是推動包括美國在內的排放國拿出更為雄心勃勃
的氣候行動。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