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拜登上台「暖化」跨大西洋關係 美歐協調對華政策 三大層面成形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Mtm02q
https://i.imgur.com/vkqGVtU.jpg
中國防長魏鳳和(右)上周三至本周三(3月24日至31日)應邀到訪匈牙利、塞爾維亞、
希臘和北馬其頓,展開東南歐4國訪問,這些國家屬中方「一帶一路」進軍目標,有西方
輿論質疑中方拉攏部分國家以分化歐盟或北約,妨礙整合對華政策。圖為魏鳳和周二到訪
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時,獲北馬其頓防長舍凱林斯卡(左)迎接。(法新社)
【明報專訊】
中國與西方就新疆被指存在強迫勞動爭議展開「制裁戰」,中國反擊的強度出乎意料,尤
其是針對歐盟的反制,令外界關注歐盟在中美戰略競爭如何自處。美國拜登政府上場後,
強調重振同盟和伙伴關係,歐盟是最主要的拉攏對象之一。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
學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歐洲對美國有心改善雙邊
關係的「期望值」升高,因此美歐之間某程度上正浮現三大「協調層面」:北約、歐盟和
個別歐洲大國,藉此協調具體對華政策的合作。
明報記者 周宏量
美歐關係在特朗普時代跌至低點,這也是為何拜登團隊極重視修補與歐洲傳統盟友的關係
——在2月慕尼黑安全峰會,拜登便強調「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同盟回來了」;身為「
歐洲通」的國務卿布林肯上月下旬出訪布魯塞爾與歐盟和北約領袖見面,便是另一重要舉
措。
在高敬文看來,拜登政府接觸歐洲盟友的工作「頗為慎重、有力和坦誠」,對於美國欲改
善雙邊關係和準備好聆聽歐洲看法和利益,歐洲方面確存在愈來愈大的希望和期待。高敬
文指出,在對華政策上,美歐之間「在某程度上」正有3個「協調層面」(levels of
coordination)成形:
北約歐盟個別國家3層面
第一個協調層面是北約。高敬文形容這是最有力的協調層面,因為北約本身是安全組織,
所有成員都透過安全的角度看待中國議題,故此台灣、南海、釣魚島和中印邊境緊張都是
曾被討論的議題,需要美國和北約歐洲成員國之間有更多協調。他指出,即使像北約這樣
的組織沒有計劃像在阿富汗般去捲入東亞安全議題,但仍可觀望一旦台灣海峽或其他地方
發生軍事危機時,北約會否不止發一張聲明;北約也可以商討和處理對華高科技轉移設限
、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或甚至未來在南海協調海軍行動。
第二個協調層面是美國和歐盟之間。高敬文稱這部分更多涉及經濟和人權議題:因新疆問
題制裁中國正好展示正在擴大的協調,「我們可以預期協調會在貿易議題方面也能有所收
穫,包括中國(大陸)市場准入和終結國有企業補貼;高科技保護和轉移是曾獲討論和作
出協調的其一議題」。
抗華形式深度因國而異
第三個協調層面是國家之間,涉及美國和個別重要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或法國。高敬文
指出,協調可以不同形式實行,深度也可有差異,視乎各國的利益:以德國為例,它有強
大的既得利益去維持跟中國做生意,因此會對緊張關係的源頭及制裁有更小心的管控,然
而歐洲各國公眾仍能對政府施加輿論壓力或限制其轉圜餘地;在安全議題上,南海是其中
一例,德國已決定加入法國和英國的行列,派軍艦到南海以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該
水域的自由航行提醒中方,這動作「跟美軍第七艦隊有密切協調」。
歐對華顧慮非突如其來
歐盟在2019年發表的中歐戰略前景報告,定調中國在不同層面對歐盟而言的不同角色:其
中在科技領導地位是「經濟競爭者」(economic competitor),在管治模式則是「體制
對手」(systemic rival),可見歐洲對中國的顧慮並非突如其來,但要如何在中美角力
下保持獨立的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始終是難題。這是為何在拜登拋出橄欖枝之際,法國
和德國領袖仍致力強調歐盟的「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或「歐洲主權」(
European sovereignty),但從近期事態發展來看,美歐勢將進一步加強協調對華政策。
華施壓惹反彈 歐商界陷新疆風波兩難
中方強硬反制裁歐盟,勢成中歐關係一大轉捩點,但雙方關係早因北京的所謂「戰狼外交
」出現暗湧。像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前不久,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被指以「嚴厲尖酸」的
措辭致函阻止法國參議員里夏爾訪問台灣,駐法使館還出言侮辱「中國通」邦達,在法國
輿論早掀風波。浸大學者高敬文也直言,中國在歐盟公眾輿論的形象此前已頗差,在制裁
戰後「要在歐洲繼續親華更是很困難」,就連歐洲商界也要退居守勢,以免遭杯葛。
制裁戰令華在歐形象雪上加霜
歐洲在對華政策上一向相對溫和,商界影響力是重要元素,德國因汽車業依賴中國市場而
受限便是例子,「中國通」學者馬曉月(Mareike Ohlberg)曾說:「如果我們(德國)
沒有汽車業,我們的對華政策會有很大不同。」
高敬文又稱,最近的危機迫使歐盟商界退居守勢,歐洲商界將大大加強展示出「它們投身
中國經濟不等同支持獨裁和壓迫的政權」的立場——即使商界中人大多寧願保持中立,不
在政治議題、尤其是人權議題上表達任何立場。
他形容歐洲公眾輿論和企業正加強施壓進口新疆棉的西方企業,愈來愈多歐洲年輕消費者
杯葛那些持續從中國、甚至新疆購買被指是透過強迫勞動收割或加工的棉花的歐洲企業。
他又指,這趨勢的結果是愈來愈多歐洲公司被迫在西方市場和中國市場之間作出選擇:
Adidas或其他歐洲品牌在中國或有比美國更多消費者,但如果將美國、歐盟以至其他民主
國家加在一起,它們或需要三思,然後犧牲中國市場。
高敬文提醒,中國政府策劃最新一波杯葛西方公司的任何行動,又或任何網絡挑釁行徑,
將不會為歐洲所接受:這會令許多歐洲人相信中國是新的「邪惡帝國」,須作更多努力以
加速其崩潰,以至政權更迭。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