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8-19 07:26:11標題: 塔利班3承諾未釋疑 民間現示威 東部大城3死逾10傷 首都民眾續湧機場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is.gd/1kjMJk
https://i.imgur.com/I08IJGT.jpg
有阿富汗傳媒周三拍攝到賈拉拉巴德有民眾示威,部分人舉起阿富汗國旗,抗議塔利班控
制當地後以塔利班旗幟取代原有國旗。(法新社)
【明報專訊】
阿富汗塔利班重奪政權後周二(17日)舉行首場記者會,發言人穆賈希德作出三大承諾,
包括不會內外樹敵、不會報復前敵人、在伊斯蘭教法下尊重婦權,惟未釋除阿富汗人的疑
慮和不滿。昨在最少3個城市首見反塔利班示威,另亦有大批民眾周二繼續湧到喀布爾機
場嘗試逃離國家。美國CNN報道,自塔利班周日重奪政權後,喀布爾街頭鮮見女性的身影
,罩袍銷量和價格則上升。曾因爭取教育權被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同日也投
書《紐約時報》,對未來阿富汗婦權表示憂慮。
塔利班1990年代末執政時對伊斯蘭教法有嚴格解讀,包括禁止女性工作,女童不可上學等
。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周二強調今次塔利班上台將很不同,在伊斯蘭教法框
架下允許女性工作和學習。另一發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同日接受英國傳媒訪問亦
表示,將不會強制女性穿著覆蓋頭至全身的罩袍,女性亦可接受小學至大學教育。不過許
多阿富汗人對塔利班的承諾持懷疑態度,爭取阿富汗人權及婦權的23歲女教師桑蒂雷(
Pashtana Durrani)向路透社說:「若他們限制課程,我將上載更多書到網上圖書館;若
他們限制上網,我將把書帶回家;若他們限制教師,我將開設地下學校」。
馬拉拉憂阿富汗婦權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周二也在《紐時》發表題為《我擔憂我的
阿富汗姊妹》的文章。現生活在英國的她寫道,「阿富汗女孩和年輕婦女再次面臨我過去
的處境——她們因想到可能永遠不被允許再看到教室或拿起書本而感到絕望」。馬拉拉又
質疑塔利班尊重婦權的承諾,「鑑於塔利班暴力壓制婦權的歷史,阿富汗婦女的恐懼是真
實的」。
婦女少上街 罩袍銷量升
目前不少阿富汗婦女仍憂慮塔利班昔日打壓婦權的制度重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
周二報道,與前幾天相比,喀布爾街上的女性少了許多,就算有婦女上街,也穿得較以往
保守,臉上經常蒙着面紗或穿上罩袍,罩袍的銷量和價格都上升。一些婦女認為,考驗塔
利班平權的的承諾,其中一個標準是他們會否給予女性政治和決策的工作。
阿富汗最少3個城市昨日爆發反塔利班示威。其中在東部大城賈拉拉巴德(Jalalabad),
有居民嘗試在市內一個廣場懸掛原阿富汗國旗以取代塔利班旗,有居民稱塔利班人員向示
威者開槍,造成最少3人死逾10人傷。另外兩城市亦有示威者揮舞阿富汗國旗。
塔利班周二表示,將建立一個包容的伊斯蘭政府。流亡海外的塔利班第二號人物巴拉達爾
(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與多名高層,周二從卡塔爾抵達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
,是他10多年後首次回國,預計將着手籌組新政府。塔利班稱,包括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在內多名塔利班領導人,正與曾是敵人例如前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
就成立新政府談判。另外,阿聯酋外交部昨證實,周日變天後流亡的阿富汗總統加尼和家
人正身處該國。
前總統加尼身處阿聯酋
英國國防參謀長卡特(Nick Carter)昨表示,世界應給塔利班空間組建新政府,「它可
能跟人們記憶中的1990年代的那個塔利班有所不同」,如果給他們足夠空間的話,「這個
塔利班可能會更加理智」。不過英國首相約翰遜昨警告,各國不要過早承認塔利班政權,
並表示英國會根據塔利班行動而非其言論、它對待恐怖主義、罪案和毒品的態度,以及女
孩受教育的權利等,來判斷這個政權。
(CNN、紐約時報、路透社)
西方混亂撤離 喀布爾機場人踩人17傷
https://i.imgur.com/dC23gcV.jpg
喀布爾機場昨日仍有不少人在等候被安排搭飛機撤離。(法新社)
西方國家加緊在喀布爾的撤走人員行動,昨日仍有大批人湧往當地國際機場,出現混亂。
路透社昨引述北約官員報道,在喀布爾機場其中的一個閘口發生人踩人事件,導致17人受
傷。
塔利班周日進佔首都喀布爾後加緊控制,在前往機場的通道設立多個檢查站,有報道指部
分人經過時遭鞭打和毆打,甚至被阻止繼續前進。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指,塔利
班稱會提供安全通道讓平民前往機場,美方會要求他們兌現承諾。荷蘭外長則指周二的疏
散情况混亂,有美軍人員拒讓阿富汗人進入機場,以致他們無法離開。
德軍機載7人 荷蘭人不獲放行
喀布爾機場周二恢復軍民航班,多國繼續撤走人員,但部分班機只有小量乘客,如一架可
載逾100人的德國A400M運輸機周二起飛時只有7人。荷蘭外長卡格(Sigrid Kaag)形容機
場外情况混亂,該國需撤走1000名使館職員和翻譯員等,但一架由荷蘭及其他北歐國家共
同營運的軍機周二起飛時,機上卻未接載任何前往荷蘭的人。她提到即使阿富汗人有所需
證件,守衛機場的美軍仍拒讓他們進入登機口,而每班機只能在喀布爾地面停留約半小時
,她盼美方能延長停機時間。一名男子向荷蘭新聞台NOS稱,他多次表明自己是荷蘭人並
出示護照,卻未獲美軍放行。
料仍有1.5萬美公民滯留
白宮周二表示,當日有13班美國航班接載1100人離開,累計已從阿富汗撤走3200人,未來
幾天的目標是每天載9000人離境。有參議員助手稱,華府高級官員周二向參議院作閉門簡
報時透露,估計仍有1萬至1.5萬名美國公民身處阿富汗。
(華爾街日報、衛報、路透社)
滯阿兩港人 接洽入境處
阿富汗局勢緊張,香港入境處昨日表示,接獲兩名身在阿富汗的港人查詢有關當地的最新
情况,並已即時提供相關資訊。入境處會繼續與身在當地港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及
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保持密切聯繫,留意事態發展。
另一方面,印度一直強烈支持阿富汗政府,遭塔利班敵視。周一當印度準備撤走駐阿富汗
大使館內的使節和公民時,塔利班一度禁止他們離開,經官員交涉後,使館內的人最後獲
塔利班護送乘車前往機場。
在塔利班控制首都喀布爾前,印度大使館內約200人中有四分之一已離開阿富汗,餘下150
名外交官及國民,周一準備撤離的官員說塔利班拒絕讓他們離開外國使館所在的綠區。他
們於是決定聯絡塔利班,要求護送車隊離開。直至深夜,車隊終獲准離開,首輛車駛出使
館時,有塔利班戰士向車內的乘客揮手微笑,並引路及護送往機場。
前往機場的5公里路程,足足花了5小時,印度使館乘客每分鐘都在擔憂遇襲中度過。沿路
設有不少檢查站以及千計因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到了機場等了兩小時後,印度使館的人登
上軍機,周二早上抵達印度。
(法新社)
塔利班「神秘發言人」首亮相
https://i.imgur.com/hOiX72f.jpg
喀布爾街頭周二有婦女舉着標語集會,要求塔利班保障婦女權益。(路透社)
塔利班「神秘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以往一直遮蓋或模糊臉部出現在
傳媒,並僅透過文字或語音跟外界聯絡,周二晚的記者會,是他首次公開以真面目示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哈基姆(Yalda Hakim)稱,她與穆賈希德聯絡逾10年,周二晚
首次見到他公開樣貌並回答來自女記者的首道問題,感到震驚。她稱穆賈希德現身發表的
言論,如強調不會報復等,跟她過去收到的信息相差甚遠,包括他一些強硬伊斯蘭主義內
容,予人嗜血印象。有人則揣測多年來回應傳媒的「穆賈希德」或不止一人。
塔利班另一發言人周二接受阿富汗最大私營電視台Tolo TV的女記者訪問,是塔利班高級
官員首次在國內接受阿富汗女性訪問。Tolo TV母公司創辦人穆赫辛尼(Saad Mohseni)
認為,塔利班願意接受女記者採訪,並在記者會回應女記者的尖銳問題是重要標誌,他對
此保持審慎樂觀,並呼籲西方比起停止與塔利班對話,應繼續跟其接觸。惟他亦指出,塔
利班正盡力安撫西方政府和媒體,故現階段媒體可享較多自由,但預期之後會對提出尖銳
問題的記者收緊限制。
(BBC、華盛頓郵報、衛報)
撤軍受質疑 拜登支持率挫7個百分點
塔利班進佔喀布爾後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因下令自阿富汗全面撤軍而備受質疑的美國總統
拜登,支持率較上周急跌7個百分點,跌至只有46%,是他上任近7個月以來最低。美國傳
媒周二報道,拜登認為阿富汗政府貪腐無能,不願繼續為它「吊命」,並希望將焦點放在
應對中國。
路透社和益普索(Ipsos)周一(16日)發布約1000人參與的網上民調,顯示僅46%美國成
年人認同拜登任內的表現,較上周五同類調查的53%下跌7個百分點。同日由益普索所做、
網上調查1000人的另一項民調發現,只有44%美國人認同拜登在阿富汗的撤軍和外交決策
,較前總統特朗普和奧巴馬獲得的51%低,甚至比發起阿富汗戰爭的小布殊獲得的47%認同
率還低。調查亦顯示民眾的矛盾心態,68%受訪者認為無論美軍何時撤走,這場美國歷來
參與最長的戰爭都將慘淡收場,61%民眾希望美國按時間表(政府早前的說法是本月底前
)撤走所有部隊。不過,大部分民主共和兩黨選民都認為,阿富汗政府閃電落台,顯示美
國應該離開。
紐時:拜登無視阿政府速倒台情報
此外,《紐約時報》取得的多份機密評估報告顯示,直至上月美國情報機構已對阿富汗政
府倒台感到愈來愈悲觀,亦警告阿軍將很快潰敗,但拜登直到7月8日,仍公開表示阿富汗
政府不會很快倒台。《華爾街日報》引述數名高官稱,拜登就如期撤軍的決定向其政策顧
問團隊表示,他眼中的阿富汗政府腐敗無能,將美國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援助付諸東流,美
國只是一直為其「吊命」,他希望將美國政策焦點移往更迫切的問題上,例如與中國競爭
和國內基建和新冠疫情。《華爾街日報》又報道,美國上周及時阻止一筆本來運給阿富汗
政府的巨額現金。
(路透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
阿聯證實基於人道理由 收容阿富汗前總統甘尼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180383.aspx
(中央社杜拜18日綜合外電報導)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天發表簡短聲明說,已「基於人道理由」收容阿富汗前總統甘尼(
Ashraf Ghani)。甘尼於塔利班(Taliban)接管首都喀布爾(Kabul)前搭機逃往國外。
聲明表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外交與國際合作部能證實,阿聯已基於人道理由
,歡迎甘尼總統及其家人來到阿聯。」
甘尼於15日逃離阿富汗,當時塔利班戰士正朝喀布爾挺進。塔利班戰士其後進入喀布爾,
未遭遇抵抗。甘尼其後在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塔利班已贏得勝利」,他逃離是
為了避免「血流成河」。
在今天以前,甘尼的下落不明,各界揣測他可能已逃往塔吉克、烏茲別克或阿曼。
(譯者:劉學源;核稿:林治平)
───────────────────────────────────────
美︰不會「免費」承認神學士政權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467545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
伊斯蘭教極端組織「神學士」於國際聯軍八月底全面撤出阿富汗的倒數時刻,十五日攻入
首都喀布爾並成功重掌暌違廿年的政權,二○○一年進兵阿富汗推翻神學士政權的西方大
國正面臨是否打交道的為難處境。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十七日已嚴正表示「沒計畫承認」神
學士代表阿富汗合法政府,歐洲聯盟則言明以對方尊重人權為合作基礎。
俄、中、土 表態接納
相較於一九九六至二○○一年掌權,國際社會這回對神學士政權友善不少,俄羅斯、中國
、土耳其已在第一時間表態接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也坦言,「神學士
已贏得戰爭,所以我們將不得不和他們對話。」但杜魯道態度強硬,稱神學士為「公認的
恐怖組織」,「以武力接管並取代正式選舉產生的民主政府」。
美國軍方、國務院則和神學士商討美軍與外交官月底前安全撤退事宜,但拜登政府強調雙
方長期關係取決於神學士是否和廿年前對美國發動九一一攻擊的「開打」組織劃清界線及
尊重女性權利,雖把人道援助視為己任,但不會「免費」提供外交承認。至於是否承認神
學士政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他們的過往紀錄並不好,但現在談這個問題
還太早。」
在川普政府擔任中亞與南亞事務最高顧問的柯蒂斯(Lisa Curtis)主張,美國應該針對
承認神學士政權設立高標準,以交換神學士採取正面行動,以免美國面臨巨大的人道危機
。跟隨美國撤軍立場的英國外交大臣拉布也說,基於神學士人權紀錄,英國「一般」不會
往來,不過「他們現在掌權,我們現在需要面對現實且須樂觀以對」,正密切關注各方代
表目前於卡達首都杜哈就組成包容性政府談判的結果,惟不抱太大期待。
針對神學士宣稱追求和平、不要復仇,英國首相強森十八日在國會表示,要評判神學士必
須觀察他們的作為,而不是放話,「我們會根據這個政權的選擇來判斷他們,根據他們的
行動而不是言論,根據他們對恐怖主義、犯罪與毒品,以及取得人道協助和女孩子接受教
育的權利」。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