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梅克爾政黨大挫敗 保守勢力消退?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40u9h
https://i.imgur.com/oZ7ervZ.jpg
梅克爾時代結束,德國基民盟在聯邦議會選舉拿下創黨史上最糟糕的成績。在主要兩黨選
情膠著下,聯合政府組成可能要花上數月的時間,新任總理選舉也暫時無期。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2021年聯邦選舉的第一批預測結果已經在週日(9月26日)晚間出爐。中左翼的社會民
主黨(SPD)以25.8%的些微優勢領先中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及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
(CDU/CSU)的24.1%。雙方都表示希望領導下一屆政府,以數字來看,現在重點在於誰能
拉攏更多盟友。
環保主義的綠黨有望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獲得約14%的選票。親商業的自由民主黨
(FDP)有11.5%,而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有10.5%。社會主義左翼黨則在5%左右徘徊。
有些人預測,德國會延續2013年以來保守的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的「大聯盟」,但如
果雙方合作失敗,德國聯邦政府可能會出現自1960年代以來首次有三方聯盟共同統治,選
項包括基民盟/基社盟、綠黨和聯邦民主黨之間的聯盟,或是社民黨也可以尋求與綠黨和
自民黨合作。
各黨派的說法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肖爾茨說,他希望聯盟談判能在聖誕節前結束。他在柏林社民黨的黨部
慶祝選舉結果開出紅盤。他向一群歡呼的支持者說,選民們已經明確表示希望他成為「下
一任總理」。他說:「我們有能力治理一個國家……讓我們等待最終結果,但隨後我們將
開始工作。」
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也呼籲在聖誕節前組建政府,他說:「我們不能對選舉結果感到
滿意……我們將盡一切努力建立一個由保守派領導的政府,因為德國人現在需要一個使我
們國家現代化的未來聯盟……這可能將是我們第一次有一個由三個夥伴組成的政府。」
綠黨總理候選人安娜萊娜‧貝爾博克承認,儘管她的政黨贏得了比上一次聯邦選舉更多的
選票,但表現並不如預期。她說:「我們想要更多。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部分原因是我
們自己在競選開始時的錯誤——我的錯誤。」
綠黨在今年稍早的支持度暴增,甚至在民意調查中取得領先,但在一系列包括剽竊醜聞等
失誤後,人氣受到打擊。雖然綠黨沒有機會獲得總理職位,但他們可以在下一個執政聯盟
中發揮作用。
德國聯邦選舉制度
德國人每位選民有兩張選票,一張是投給他們選區的直接候選人,第二張是投給政黨,經
過多數決和比例代表制的原則產生聯合政府。任何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都能保證在聯邦
議院中佔有一席之地。這確保了大黨和小黨都有代表,但卻使得德國國會成為世界第二大
機構立法機構,這次可能有900個席位。
此外,這次選舉結果有可能導致聯盟談判曠日費時。此前,2017年的聯盟談判是德國歷史
上最長的一次,使德國在近6個月內沒有一個政府。
一旦新政府成立,德國總統才會提名一位總理,由聯邦議院選舉產生。這通常是新組建的
政府中聯盟夥伴的主要候選人。為了當選,總理候選人需要獲得投票的絕對多數。到目前
為止,包括梅克爾在內的所有總理都在第一輪中當選。
在德國,任何有資格的選民都可以對選舉提出異議。他們必須在選舉日的兩個月內向柏林
聯邦議院的選舉審查委員會提出書面正式反對意見。該委員會處理所有提交的材料。對每
個人的質疑作出決定,每個反對者都會收到聯邦議院的反饋,整個程序可能需要一年的時
間。
要使聯邦議院的選舉結果無效,異議必須滿足兩個要求。首先,必須有一個違反《聯邦選
舉法》、《聯邦選舉法》或《憲法》的選舉錯誤。其次,報告的選舉錯誤必須對聯邦議院
的席位分配產生影響。反對者也可以對選舉審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提出異議,並一直上訴
到聯邦憲法法院。
(綜合報導)
───────────────────────────────────────
德大選今揭曉 組閣談判恐數月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773571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德國國會大選投票在當地時間廿六日結束。路透報導,這次大選勝負難料,中間偏左的社
會民主黨支持度略為領先總理梅克爾的基督教民主黨,不過差距在誤差範圍內,且兩黨支
持度都只有廿多個百分點,離單獨過半有很大距離。選舉結果揭曉後,得票領先的政黨料
將展開數周組閣談判,甚至可能長達數月,這段期間梅克爾將繼續擔任看守政府總理。
六十七歲的梅克爾從二○○五年起掌權,二○一八年十月因基民黨在地方選舉大敗,宣布
不再爭取第五任期。這次大選將為梅克爾十六年執政畫下句點,其結果將決定德國這個歐
洲最大經濟體的未來。
投票從當地時間上午八點到晚上六點(台灣時間廿六日下午兩點到晚上十二點)截止,共
六千多萬名十八歲以上民眾有資格投票。在投票前夕,逾三分之一選民未決定投票給誰。
另方面,提前郵寄投票的選民創新高。
德國總統史坦麥爾呼籲選民踴躍投票,他說:「去投票就是讓自己的心聲被聽到,沒去投
票就是讓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
三位總理候選人中,六十三歲的社民黨蕭茲支持度最高,他是目前德國左右共治大聯合政
府的副總理。身為梅克爾的副手,許多選民認為,比起梅克爾的正牌接班人基民黨總理候
選人拉謝特,蕭茲更能延續梅克爾路線。不過,就算社民黨得票最高,蕭茲很可能需要再
拉攏兩個黨才能組閣。
蕭茲說:「選民才是我最重要的盟友,因為選民讓社民黨得票愈高,我愈容易組閣。」
六十歲的拉謝特在家鄉亞琛投票後說,這次選舉將決定未來幾年德國走向,「每一票都很
重要」。
路透指出,這次選舉將產生一個分裂國會,社民黨和基民黨不論何者獲勝,最有可能的作
法都是尋求和綠黨及自由民主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對綠黨而言,這次大選是最重要的一
次,因為氣候變遷是選民最關注的議題,且綠黨首次在聯邦層級選舉中支持度超過百分之
十。
不過,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的聲勢已因連串醜聞而下滑。持自由派立場的自由民主黨
在許多議題上與綠黨不同調,但在氣候變遷方面與綠黨同樣吸引年輕選民,因此兩黨都很
可能入閣,也都可能成為造王者。
70年首見 中央可能3黨組閣
德國廿六日舉行大選,將結束長達十六年的總理梅克爾時代,但德國總理並非直接民選產
生,而是在政府組成之後,再由聯邦議會投票選出,且這次選舉料將產生最大黨得票率也
只有兩成多的分裂國會,影響新政府組成。以下是德國選後可能發生的狀況。
探索性談判
德國多年來都是兩黨組成政府,但這次極可能出現三黨組閣。三黨組閣雖然在德國的地方
議會並不少見,但自從一九五○年代以來就不曾出現在全國層級。
在一般議會政治體系,奪得國會最多席次的政黨,通常會被國家元首推舉組閣。但在德國
,所有政黨都可以參與所謂「探索性談判」。
談判的初始階段沒時間限制,也沒有限制政黨分別舉行組閣談判,但傳統上是由最大黨邀
請其他小黨談判。一旦選舉結果公布,組閣談判將立刻展開,各黨將相互探索彼此的紅線
,研究是否可能合作。
選舉結束後,廿七日各黨將召開領導階層會議。各黨新當選的議員也將在本周舉行首次會
議。新選出的國會須在選後卅天內,也就是十月廿六日前舉行就職儀式。
組閣政黨磋商
如果兩個或三個政黨原則性同意結盟組閣,接著必須正式展開談判,由多個工作小組反覆
磋商政策議題。等到所有談判結束,將討論出由哪個政黨負責哪個部會,然後正式簽署厚
厚的聯盟協議。這部分談判也沒有時間限制,同時由即將下野的政府主持國政。結盟組閣
的政黨接著推出總理人選,再由聯邦議會表決。
最糟的可能……
根據德國聯邦憲法第六十三條,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多數同意而任命。如果無法組成
跨黨派聯合政府,總統史坦麥爾仍可提名總理人選,最可能由得票率最高的政黨中選出。
聯邦議會接著針對總理候選人舉行不記名投票,需絕對多數才能通過。如果無法獲得絕對
多數支持,可以在二周後再次投票;若仍未獲得絕對多數,則立刻進行第三次投票,只要
相對多數即可通過。
───────────────────────────────────────
默克爾卸任形成政治真空 歐洲恐變「群龍無首」
https://is.gd/Qt9zbj
【明報專訊】
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政16年期間一直主導歐洲政局,她在大選後不久將會卸任,為歐洲政壇
帶來巨大的政治真空和變數。法國明年1月將成為歐盟輪任主席國,總統馬克龍覬覦默克
爾的「歐洲話事人」地位,但有分析認為,「後默克爾時代」的歐洲更可能出現「群龍無
首」的局面。
馬克龍繼任「歐洲話事人」未明朗
默克爾雖被指缺乏戰略遠見,但在德國還是歐洲,影響力都是舉足輕重。馬克龍則極力主
張歐洲須具「戰略自主」,增強自衛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然而,澳洲早前撕毁跟法國
的常規潛艇合約,凸顯馬克龍有時徒有野心卻力有不逮。《紐約時報》指出,默克爾縱然
遺下政治真空,也不代表能造就「馬克龍時代」的誕生。有分析指出,無論是馬克龍還是
哪位新任德國總理,都可能沒有默克爾的影響力,因此歐盟可能步向長期不明朗和弱勢,
只能草草應對挑戰,甚至有「運作癱瘓」之虞,最終危及歐盟團結。
既然馬克龍的影響力未必及得上默克爾,他若要在歐盟伸展抱負,仍要在德國新政府成立
後,與相對弱勢的德國總理合作。但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董事總經理拉赫曼(
Mujtaba Rahman)預期,新任德國總理對歐洲的影響勢力較弱,加上法國明年大選,馬克
龍本身地位也存變數,估計要到選後大局方會明朗。
默克爾離任後另一受影響者可能是來自德國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Politico歐洲版
指出,歐盟以往也有最高層職位跟本國領袖分屬不同政黨引發爭拗的情况,最近一個例子
是來自波蘭的前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倘若德國換上社民黨的肖爾茨出任總理,屆時
他跟屬基民盟的馮德萊恩關係或有暗湧。馮德萊恩原本就不得所屬保守派歐洲人民黨黨團
(EPP)的歡心,只因默克爾和馬克龍支持才出線。有社民黨員表示,肖爾茨會對馮德萊
恩保持「制度上的巨大尊重」,但後者華而不實的風格或難以討好肖爾茨。
(紐約時報、Politico歐洲版)
───────────────────────────────────────
梅克爾繼承者的歷史性慘敗?難看但「尚未變天」的德國大選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774081
【2021.09.27 德國】
「投開票只是前奏,大選真正的『政權保衛戰』,得要透過數星期的政黨協商才能決定。
」2021年的德國聯邦議會大選,26日晚間結束投票後,目前仍全德仍在進行投開票作業。
但根據《德國公廣聯盟》與《德國電視二台》截至27日清晨所更新的出口民調結合計票數
據,現任最大執政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簡稱:聯盟黨),在前黨魁梅克爾
(Angela Merkel)即將退休並沒有參與連任選戰之際,正遭遇組黨以來的歷史最低得票
率。
儘管落後的聯盟黨,目前席次仍緊咬不放領先的「社民黨」(SPD),在德國多黨制的選
制與政治生態裡,也還能以「第二大黨」之姿,透過聯合政府談判與結盟其他政黨組閣—
—但「沒有梅克爾就暴跌」的尷尬表現,卻已嚴重動搖聯盟黨在「後梅克爾時代」的政治
信心。像是傳統大報《南德意志報》就對接班黨魁拉謝特(Armin Laschet)的災難表現
,下了一個有聲音的標題「夭壽」(Autsch)。
截至27日清晨為止,德國的社民黨與聯盟黨都堅持自己才有執政的機會。但預計會拖到10
月中旬甚至更久的組閣談判才正要開始,真正關鍵的「造王者們」反而是已經展開談判的
德國綠黨(Grunen,目前第三大黨)與德國自民黨(FDP,目前第四大黨)的「左右小黨
結盟」。
2021年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是總理梅克爾「結束執政生涯」的德國第一役,選民們不僅
要選出新屆國會,民眾的意志也將間接影響「後梅克爾時代」會由誰來接班德國總理。
二次大戰後,為了制衡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德國設計了一套相對複雜的投票方式。德國
選舉制度會將基礎598席平分為「第一選票」和「第二選票」,第一選票為所在選區的議
員直接選舉(50%);第二選票為政黨票,得票率超過5%門檻的政黨才可以進入國會、進
而再依照得票率分配議員席次(50%)。但在第一選票與第二選票完成統計後,第一票總
席次多出第二票分配席次的政黨,還可再依統計與政黨協調追加當選「超額席次」——因
此德國聯邦議會每屆的「最後總數」都不太一樣,選舉的結果也都不直接能反應「誰能執
政」的勝敗現實。
由於強調制衡的選舉制度,很難出現「一黨席次過半」的單一執政結局,因此在大多情形
之下都得由多黨協商、共組聯合政府,接著再彼此談判「喬出」新任總理與內閣的決定名
單。
也因為德國選制與政治傳統的特殊狀態,過往政壇屢屢出現第一大黨與第二大黨選前競爭
、選後同盟的「大聯合」狀態。像是在2017年的德國大選,梅克爾與聯盟大黨最後就再度
選擇與第二大黨社民黨共組聯合政府,直到新一屆大選來臨後兩大政黨才又各自對抗。
根據《德國公廣聯盟》與《德國電視二台》更新於27日清晨3點的最新結果,在整合各地
開票進度與出口民調之後,2021年的德國大選出現了極為激烈但卻相當罕見的結果——由
德國財政部長蕭茲(Olaf Scholz)所領軍的社民黨,很有機會以「小幅差距」壓下聯盟
黨成為德國第一大黨。
而在連續執政16年的聯盟黨,在梅克爾確定選後退休後,則創下了戰後以來的最慘得票機
率,雖然仍有機會透過聯盟繼續執政,但席次與得票率的雙雙衰退,卻已讓負責「接班梅
克爾」的新任黨揆拉謝特,墜入了危機險地。
在《德國公廣聯盟》預估的730席最後席次中,社民黨將取得205席,壓下聯盟黨的194席
;而《德國電視二台》的740席預估總席數,則判斷社民黨可拿下209席,而聯盟黨只有
196席——簡言之,聯盟黨的席次與得票都明顯衰退了8%以上,極可能因此失去組閣主動
權。
除了篤定成為第一大黨的社民黨,與第二大黨聯盟黨外。屬於「第二梯隊」的幾個小黨也
有出色的表現,像是一度有望拚出「三黨鼎立」卻在最後一個月裡聲勢掉隊的綠黨,仍拿
下了14.6%的選票,成為了關鍵的國會第三大黨。同時光譜重商偏右的自民黨,也有小幅
斬獲成為第四大黨。
至於在上屆選舉中,以激進與排外言論一度成為國會第三大黨的「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則延續內鬥與被主流選民無感孤立的頹勢,在本次選舉中跌為第五政黨。
《南德意志報》報導:雖然在選舉之前,大家都已認為本次的選舉必定激烈、社民黨的民
調也稍稍上風,但作為保守陣營龍頭的聯盟黨卻仍對「選後執政」頗有信心,一直到26日
晚間六點投票結束,各家單位公布「出口民調」後,聯盟黨總部才發現大事不妙——因為
只有24.1%的得票率真的太低,低到戰後創黨以來最低。
除了得票率難看之外,聯盟黨雖然緊咬著社民黨,但還是一路落後。就算執政與總理大位
尚有希望,但龍頭易位的噩耗卻以讓聯盟黨內部氣氛一片鐵青,因此《南德意志報》才會
以「夭壽」為標題,指出拉謝特的領頭與黨魁地位可能馬上就要面臨下台危機。
「我們會竭盡全力,讓聯盟黨繼續成為新屆聯合政府的領軍角色!」在結果趨勢差不多底
定後,26日晚間拉謝特也在柏林的聯盟黨總部,故作振奮的鼓舞著黨團幹部與支持者,並
自顧自地強調聯盟黨仍是總理之位的最大熱門,「畢竟在德國的政治生態中,國會最大黨
也不總能保證能拿下總理大位。」
但拉謝特的說法,卻被德國輿論視為「自我安慰」,像是德國《時代周報》的分析就認為
:拉謝特本人的領導形象不佳,除了社會形象遠遠無法填補梅克爾的巨人身影外,拉謝特
還是聯盟黨之所以痛失龍頭主導權的「頭號拖油瓶」。
《時代周報》的民調認為,謝拉特本人的保守老男形象與夏季洪災事件的處理風波,都對
他本就不是出色的領導形象嚴重扣分。在選舉之前,只有27%的德國人認為「拉謝特夠格
當總理」;而在上一屆投給聯盟黨的德國選民中,竟也有86%認為「拉謝特不夠格...聯盟
黨應該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總理人選」。
相較之下,拉謝特的競爭對手——社民黨的蕭茲——反而「篡奪」了「梅克爾繼承者」的
公眾形象,雖然蕭茲本人也有領導風格沉悶與活力不足的問題,但在與拉榭特相比的兩雄
競爭下,蕭茲的「總理適任性民調」卻有66%,而原本被視為聯盟黨票倉的60歲以上「老
人票」,優勢也都朝社民黨轉移。
對於謝拉特的故作鎮定,被視為「目前大贏家」的蕭茲與社民黨,雖然只有小幅領先但卻
頗為振奮地主張自己已拿下了「政黨變天的主導權」。在總部發表談話的蕭茲,也罕見地
打破自己一向被輿論指責為無聊沉悶的姿態,興奮地表示:「許多選民轉向支持社民黨,
這是因為德國希望我們主導政府變天,並期待蕭茲我能成為這個國家的新任總理!」不過
蕭茲雖然在得票率與席次比例上「貌似險勝」,但是否如願成為總理,仍需要通過跨黨協
商的「聯合政府組閣談判」——而這也是德國選舉政治最難預測的特色所在。
德國的聯合政府談判,往往會以不同顏色的政黨代表色為綽號——像是聯盟黨是「黑色」
,社民黨是「紅色」,綠黨自然是「綠色」,自民黨是「黃色」,而被視為極右翼的AfD
則是「天藍色」。
綜合德國媒體的當前說法,目前的聯盟談判中,最有競爭力與可能性的組合分別是:
・「紅綠燈」(紅黃綠,社民黨+綠黨+自民黨)
・「牙買加」(黑黃綠,聯盟黨+綠黨+自民黨)
・「肯亞」(紅黑綠,社民黨+聯盟黨+綠黨)
・「紅黑配」(紅黑,社民黨+聯盟黨,這也是目前政府組成)
・「德意志」(紅黑黃,社民黨+聯盟黨+自民黨)
其中,關鍵的政治決戰點,分別在於「社民黨願不願意再與聯盟黨組閣?」,以及「綠黨
與自民黨的提前聯盟談判能不能率先成功?」德國媒體表示,在26日選舉大勢出爐後,政
治光譜南轅北轍的兩個主要小黨——綠黨與自民黨——已提前在社民黨與聯盟黨之前,自
行展開彼此的「結盟談判」。
在德國的政治光譜裡,高速崛起、於29歲以下年輕選民中有「壓倒性支持優勢」的綠黨,
是德國政壇快速抬頭的新興力量。綠黨本回取得第三大黨地位,但其吸引選民的骨幹號召
卻是「氣候政策、綠能與環保」,並在各種社會與國際政策中,採取各種相對大膽的進步
派政策,在社會公義、綠能減碳、制裁中國人權爭議...等問題上,也都比其他政黨更為
積極。
但偏向右翼新自由主義的自民黨,於政治結構的光譜裡則相對保守而重商,在重大政策上
甚至往往有與綠黨打對台的傾向。例如說在移民管控與能源政策上,自民黨往往大力反對
著綠黨的自由去石化立場。
像是在2017年的前屆大選後,梅克爾就曾與自民黨、綠黨討論「牙買加」的聯合談判。但
最終綠黨與自民黨彼此卻因為能源政策與移民問題而撕破臉,這也給了一度不願意再加入
梅克爾政府的社民黨,反悔並重組「紅黑配」的大聯合機會。
正也因為2017年的教訓,本回自民黨與綠黨之間才會「提早接觸」,早於大選前夕就有私
下討論的風聲,選後第一時間也趁著頭兩大黨還沒反應之前提早動作。目前綠黨與自民黨
仍期待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綠黃整合」——因為再一次的紅黑配,將嚴重打擊綠黃兩黨
力求更上一層樓的崛起空間,因此兩大小黨才力求提前整合,先形成單一陣線,接下來才
更有實力與紅黑兩大政壇「討價還價」爭取組閣讓利與政策談判。
綠黨與自民黨的「綠黃交涉」,將影響作為第一大黨的社民黨動向。儘管社民黨仍有可能
與聯盟黨再次合作,但蕭茲要如何面對聯盟黨芒刺在背的威脅?又或者拉謝特目前難堪的
黨內地位,有沒有足夠實力來承諾聯盟黨的未來領導?在此階段,都非常難判斷風向。
除此之外,綠黨本回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但比起選戰初期的威猛聲勢,總理候選人
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的先盛後衰,仍引起了綠黨黨內對於貝爾柏克的適任疑
慮。再加上本回的選舉民調中,已顯示82%的綠黨選民之所以出來投票,都是因為「綠黨
的氣候政策」。相較之下,自民黨的氣候與環保政策在意度只有11%,聯盟黨只有8%。因
此在後續的聯盟談判中,綠黨究竟能爭取到多少氣候政策的承諾?還是會因為入閣而有所
妥協?政策上的不確定性與下注,也是影響綠黨未來發展的關鍵看點。
目前,德國社會的主流預期組合,是以社民黨、綠黨與自民黨的「紅綠燈」為第一優先。
相關邏輯除了是蕭茲的穩當總理外,也反映了德國民意覺得「聯盟黨的16年連續執政」確
實已經太久,這也是可能是導致「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可能的變天主因之一。
───────────────────────────────────────
德大選社民黨險勝 小黨成造王者 勢首現三黨執政聯盟 《紐時》:新總理難強勢
https://is.gd/vVTe5U
https://i.imgur.com/t4HoS2t.jpg
【明報專訊】
德國聯邦議會(國會)選舉周日(26日)結束,據德國選舉委員會公布的初步結果,社民
黨險勝現任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後者得票率跌至二戰以來最低。雖然組閣
優先權屬社民黨,但基民盟表明有意籌組新政府,由於雙方不願再合組「大聯盟」政府,
最大可能是以社民黨或基民盟為首,與得票第三、四名的綠黨和自民黨合組三方聯盟,令
「後默克爾時代」以打破戰後兩黨聯合政府傳統來開始。《紐約時報》分析認為,不論最
終誰人上台,德國新任總理將難續默克爾強勢,投放在領導歐洲的時間和心力也更少。
肖爾茨盼聖誕前組政府 拉舍特未言棄
德國選委會網站周一(27日)公布初步數據顯示,社民黨得票率為25.7%,險勝得票率
24.1%的基民盟/基社盟。綠黨(14.8%)、自民黨(11.5%)和右翼民粹「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10.3%)分列第三至第五。這次是德國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沒有黨派取得超過三
成議席,議席分散令執政聯盟談判變得複雜。法新社形容,對於德國來說,過去16年在默
克爾領導下處於政治穩定,接下來的數周和數月將邁入艱難時期。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現任副總理兼財長肖爾茨(Olaf Scholz)與基民盟主席兼總理候選
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都表態盼領導下屆政府,雙方聲稱計劃在聖誕節之前籌組新
政府,引發一場潛在的執政聯盟伙伴之爭。《金融時報》分析認為,總理之位花落誰家,
很大程度掌握在綠黨和自民黨這兩個「造王者」手中。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政治學者科爾
特 (Karl-Rudolf Korte)說:「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綠黨和自民黨身上——他們
將決定一切。」但基民盟一些高層開始認輸,姊妹政黨基社盟的主席索德更明言,排第二
名者不能宣稱要組成政府。
自民黨倡跟綠黨先談 盼加速進程
肖爾茨和拉舍特均有意與綠黨和自民黨合作,但這兩黨在加稅和環境保護的公共投資等議
題存在很大分歧。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對未來合作關係含糊
其辭,只稱這是德國「重新開始」時候。自民黨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建議
,跟社民黨和基民盟展開談判前,先與綠黨商談,以便加速進程。
雖然綠黨表現優於上屆,但未符合期望,該黨4月支持度一度跑出,貝爾博克其後捲入多
宗醜聞,拖累選情。貝爾博克認為處理氣候危機是下屆政府首要任務,「這議題是我們的
談判基礎」。
上屆大選以12.6% 首晉國會的AfD,今屆表現較差,難保國會第三大黨地位。基民盟和社
民黨此前已表明不會與AfD結盟。另外,極左的左翼黨得票只有4.9%,未及5%門檻,無法
透過政黨議席進入議會,市場對新政府肯定不會是左派聯盟鬆一口氣。
學者料被內政分心 將減參與歐洲事務
《紐時》分析認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組閣需耗時數周或數月,令德國在歐洲尚未走出新
冠疫情、法國明年大選的關鍵時刻陷入困境。報道指不論誰出任總理都會屬於弱勢,投注
於領導歐洲的時間與心力也更少。柏林赫爾梯政府治理學院政治學者羅姆勒(Andrea
Roemmele)表示:「德國將會在歐洲缺席一陣子,不管最終誰是總理,都可能被國內政治
分心。」
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恭賀肖爾茨,並稱歐洲需要一個強力而可靠的德國。法國歐洲事務國
務秘書博納對德國大選結果表示歡迎,稱是「穩定和延續」的勝利;西班牙社會黨首相桑
切斯表示,西班牙和德國的關係今後會更緊密。肖爾茨表示,他領導的政府會維持跨大西
洋關係穩定,但他表明,未來的歐盟必須更加強大和擁有更大自主權。
(德國之聲、法新社、紐約時報、路透社、中央社)
默克爾雄踞30年選區 被社民黨新丁攻陷
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在周日的大選中創下歷來最差成績,就連默克爾自
己過去雄踞幾十年的選區也失守,被社民黨27歲新丁拿下。
東北部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Mecklenburg-Vorpommern)第15選區是在1990年兩德
統一後建立,自此默克爾在這前東德地區的選區連贏8次,2017年上屆大選仍有44%得票,
遙遙領先排第二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候選人(19.3%),2013年時默克爾得票更達
56.2%。
不過在默克爾放棄後,今年27歲的社民黨新星卡秀茨基(Anna Kassautzki,)24.3%得票
,擊敗得票 20.4%、從事稅務稽查的33歲基民盟候選人京特(Georg Guenther)。在大學
工作的卡秀茨基取得勝利後表示:「我感到無比榮幸。這是全黨努力的結果。」她在這個
選區的得票比4年前社民黨的候選人多了12.7個百分點。
反極右新星 力壓基民盟候選人
卡秀茨基1993年生於海德堡,在鄉村長大,後來取得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
。她自言13歲時有感極右勢力愈來愈強大,開始參與政治活動,成為一個和平反法西斯教
育組織的成員,2014年加入社民黨青年團,目前仍擔任黨青年團地區黨部主席。
(中央社)
德國之聲總編:選民求變 傳統大黨政治沒落
今屆德國聯邦議會選舉選情激烈,是二次大戰以來首次沒有單一政黨取得超過三成議席。
德國之聲總編輯卡斯珀-克拉里奇(Manuela Kasper-Claridge)撰文評論道,今次選舉小
政黨勢力冒起,反映德國選民希望政治變革,不再要傳統的大黨政治。
選民憂氣候暖化 綠黨得票大增
卡斯珀-克拉里奇在題為《大聯盟已去,德國希望變革》的評論中指出,德國選民心聲在
今次選舉很明顯,過去一屆執政「大聯盟」(指由傳統兩大黨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合
組政府)的表面承諾已經完結,現在是時候面對氣候變化、國家數碼化和現代化等巨大挑
戰;這些艱巨任務必須依靠較小的政黨共同合作解決,當中綠黨和自民黨將擁有重要發言
權。她指綠黨得票大增,明顯反映選民憂慮氣候暖化,該黨所獲授權將有助在執政聯盟談
判上擁有發言權,推動其改革議程。
自民黨反加稅 恐拖改革後腿
但她也指出,極大可能加入新政府的自民黨立場傾向反監管,支持市場主導和減少官僚體
制,他們雖然希望保護環境,但前提是毋須因此加稅。在這背景下,自民黨可能會拖改革
步伐後腿。
今次選舉另一明顯結果是默克爾的保守派陣營大敗,巴伐利亞的基社盟得票率更是1949年
以來最差。現在要視乎把社民黨由競選初期只有12%支持率、到現時成為第一大黨的總理
候選人肖爾茨,能否拉攏綠黨和自民黨組成「交通燈」聯盟,過程中將要在環境政策和稅
務等議題向較小型政黨讓步。若社民黨組政府失敗,基民盟/基社盟將會冷手執熱煎堆。
德國近代就曾有3次出現非最大黨候選人當選總理的情况。
卡斯珀-克拉里奇表示,選民今次透過選票表明不希望默克爾政治繼續存在,基民盟和社
民黨這兩大黨過去幾十年的力量和影響力已大幅削弱,德國將面臨更多色彩的現代政治。
(德國之聲)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