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臺灣」:日本前

作者: vikk33 (陳V)   2022-07-19 14:37:55
「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臺灣」: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與前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北村滋對談
啟示錄
https://watchout.tw/forum/Vu6f6NpNTUrwdUzbWz3j
自今年 2 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許多戰略家、政論家論及美、日、中、歐、俄等國
際形勢,多常見到文中有一節提到「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論述。中國汲汲要侵略臺
灣,與俄羅斯之入侵烏克蘭有同、異之處,尤其新的戰略與戰術,以及國際社會如何行動
,都有討論的必要。做為一個臺灣人對自己國家與身處安全,不允忽視。茲先提中、俄之
預謀。
中俄聯合侵略的預謀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駐烏克蘭記者古川英治的報導:俄國總統普丁在 2 月 4 日參加北京冬
奧時與習近平協商,彼此相互支援其「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是侵略臺灣。共同
聲明還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簡稱北約),反對北約擴大;中
國對歐洲的安全保障問題,支持俄國的提案。反之,俄國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明白表
示反對臺灣獨立。對印度、太平洋,中國意圖抑制美、英、澳的安全保障( AUKUS,澳、
英、美的三邊安全協議)。
以上是表面上看到的內容,說不定兩者還有密約。當普丁與習近平相會後,當時媒體的評
論以為習近平要求北京冬奧後才發動戰爭,以免影響冬奧的舉行。此種評論太過單純化,
說不定俄國發動侵略時,中國擬從東北亞到南海製造事端,尤其是針對臺灣。但沒料到俄
國的侵略陷於困境。中國支持俄國,受到美國等自由民主國家干預和譴責,故只好用海空
干擾的辦法對俄國交代。
比如 5 月 23 日美、日高峰會議,中國卻在 5 月 19 到 23 日演習;又如美國參議員達
克沃絲等來台訪問,中國也在 5 月 30 日以 30 架次的各種飛機侵擾臺灣西南海域。又
如澳洲國防部在 6 月 5 日發布消息,該國飛機在南海受到中國戰鬥機放鋁箔干擾絲的劣
行。諸如此例,欲製造事端,但一旦發生事故,如何收拾是否計算在內?此等事件是否為
對俄國表示支援,作為交代?一方面對美國支援臺灣,逼美國回到「戰略模糊」(日文作
「曖昧戰略」)的政策?
日本記者事先就知道俄羅斯的入侵計畫
去年(2021年)10月,俄羅斯軍隊開始集結在烏克蘭邊境。今年 2 月 24 日發動侵略。
在前夜 23 日 9 時過後,古川英治獲得長年採訪俄羅斯政府的關係者之連絡:「要逃離
基輔(Kiev)只有今夜。」包圍烏克蘭的北、東、南的約 20 萬俄軍將在明天開始發動總
攻擊。
攻擊的計畫要在三、四天包圍首都基輔,在其國內從事破壞工作,打算顛覆現任總統的澤
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另立傀儡政權。並以精密度高的巡航導彈攻擊首都
的軍事據點,癱瘓政府機構。另外,以空襲破壞都市,並以戰車侵攻、但不打市街戰。以
特殊部隊入侵,遮斷通信網、以及電力的供給,又以煽動造成混亂,展開包圍網。
各被包圍的都市切斷其主要交通線,該都市就無法持久。如此則烏克蘭政權會很快投降,
市民即使抵抗,也很簡單的被壓制;多半應會順從佔領軍。
古川氏所獲得的情報確實正確,俄羅斯在翌 24 日晨 5 時發動攻擊。但此次侵略戰爭如
眾所知慘敗,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俄羅斯所以有如此如意算盤,是以自 2008 年發動侵
略戰爭,以及在 2014 年侵占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的經驗之順利所致。普丁與習近平的「核
心利益」的擴張主義之預謀,普丁先嚐到苦果;習近平的侵臺與援俄計劃在自由民主國家
的譴責之下如何改圖更張,有待緊湊的觀察。但對侵略臺灣領空與領海也不是新花招,或
做為對普丁表示正在「援俄」的交代?
俄羅斯的侵略自 2008 年開始
當前世界最大的不安是兩個專制獨裁的大國,即俄羅斯與中國,說明了「社會主義也有帝
國主義」,但社會主義常被當做迷魂藥,以為可以拯救人類。
但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昔日加盟「蘇聯」(全名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之土
地與人民都看作俄羅斯的,不承認他們的主權。這一點和現在中國的「天下觀」一樣,歷
史上的領域,看作是自己的;憑這一觀點覬覦臺灣。若這個觀點能成立,蒙古人和滿洲人
可以聲稱中國大陸是他們的領土。
話說回來,普丁為征服歐洲在 2008 年侵略在黑海東岸的喬治亞(Georgia)並吞併南奧
塞提亞共和國、阿布哈茲共和國(Abkhazia)。
2014 年因烏克蘭親俄羅斯的腐敗政權被市民示威運動推翻,俄羅斯迅速佔領烏克蘭南部
的克里米亞,並煽動東南部,並軍事援助東部親俄的武裝集團,成為俄羅斯的代理戰爭,
因此烏克蘭的軍民犧牲 1.4 萬人。1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因俄羅斯使用混合(hybrid)戰,即以軍事作戰與非軍事的網路攻
擊配合的作戰,用電子戰部隊遮斷烏克蘭軍隊的無線通信,並在事先以網路攻擊,把烏克
蘭軍的指揮命令方法等情報入手,對烏軍下偽指揮令,並受俄軍集中攻擊,使俄軍以約
1.5 萬人擊潰約 5 萬人的烏軍。2
八年前的教訓,烏克蘭今非昔比
自 2014 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不斷製造假消息,醜化、仇視烏克蘭,為節省
篇幅不予敘述。
普丁不停攻擊烏克蘭,例如 2021 年 7 月在總統府以俄、烏、英等三國語文發表論文,
主張烏、俄是同一人民,指美歐分化搞兩者分裂,否定烏克蘭有主權。
另外今年(2022年)2 月 21 日在電視上對國民做一小時的演講,說是:烏克蘭不只是俄
羅斯的隣國,在歷史、文化與精神上與俄羅斯無法分開;烏克蘭沒有獨立國家的傳統等;
為節省篇幅,無法在此贅述。由此可知普丁在鋪陳侵略的環境。
但八年前的克里米亞戰爭到現在,烏克蘭因戰敗的教訓,在為面臨的混合戰爭做準備。總
統澤倫斯基在行政上數位化,設置網路改革部;該部在有事時作為網路戰鬥部隊的司令塔

又美國在去年 12 月中旬確認俄軍將發動侵略,提供網路指揮前線團隊,而歐盟供給網路
安全的即應部隊,從基礎設備到探索、除去網路惡意攻擊(malware),都給予支援。此
次戰爭爆發。俄羅斯的駭客侵入奧克蘭政府機構,但因有以上的支援與周到的準備,故俄
方不能得逞。以上參考北村滋(Kitamura Shigeru,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的意見

然而安倍晉三(Abe Shinzou,前內閣總理大臣)指出「情報戰」應分為「情報收集」與
「情報發信」;北村氏指出情報收集,安倍認為烏克蘭的情報發信也佔優勢。他特別注
意 GAFA(即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等民間企業的存在。通過Twitter與
YouTube將現場的映像即時擴散於世界,這是烏克蘭總統應用社群軟體(SNS)的發信力使
該國壓倒俄羅斯的原因。有關這一點,是臺灣朝野應留意的地方。
安倍論臺灣與烏克蘭的異同
上文曾說出中、俄侵略臺灣與烏克蘭的模式有相同的地方,如烏、俄是「同文同種」、烏
克蘭不是國家;這與中國對臺灣在意識形態與宣傳上是相同的。
俄、中有預謀,俄國入侵烏克蘭,中國欲侵略臺灣與搗亂亞洲都是配合的。幸運的是俄國
侵略陷入困局;對中國之企圖發生重大的影響,但國際社會對這一點已有共識,故都認為
「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臺灣」。中國每換了領導人,對掠奪臺灣以便進一步在世界爭霸
都當做任務。到習近平時代倡「和平統一」之外,更明目的高倡「武力統一」。習某為了
國內的黨爭、想進一步世襲黨、國的領導人。高倡「武統」成為其必要的「惡」。
上文提到北村滋與安倍晉三兩人,兩人有一篇重要的對談2,其中一節兩人論「今日的烏
克蘭是明日的臺灣」之外,另外有一節討論臺灣、烏克蘭兩國的共通點與不同點。
臺灣、烏克蘭的共通點:(一)中國、俄羅斯都是保有核武的國家,兩者都是聯合國安全
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二)臺灣、烏克蘭都沒有同盟國
其次,關於臺灣、烏克蘭在國際上的不同的地位:(一)烏克蘭在世界上被認為是獨立國
,也加盟聯合國。因此烏克蘭被侵攻是明確的違反國際法,所以受到世界的批判。(二)
臺灣沒有加入聯合國,承認臺灣是國家的國家很少。
以上是安倍從國際關係的立論,臺灣自 2 月 24 日俄侵烏以來,電視媒體每天都對戰爭
有所討論,但都太過樂觀,缺乏由「國家論」的立場討論。以下繼續介紹安倍晉三與北村
滋兩人的立論。
安倍與北村指出臺灣的死穴
安倍與北村也從國際外交比較臺灣與烏克蘭的地位。安倍指出,此次俄羅斯的侵略,聯合
國大會以多數通過譴責案;會員國 193 國之中贊成者 141 國,反對者 5 個國家。但一
旦中國侵略臺灣,有多少國家會贊成對中國的批判?
北村接著說,國際上有許多國家的認識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藉「一帶一路」
強化對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力。安倍指出中國與俄羅斯的不同在經濟力;中國以壓倒
性的資本為背景,企圖確立世界霸權。
由以上之論述,也能使國人知道,今年 5 月 22 日臺灣雖然有 13 個友邦向世界衛生組
織(WHO)提出邀請臺灣僅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仍遭到否決的原因
。5 月 24 日的新聞有一段話非常重要:
「中國提出法理基礎,實質依據和國際共識三點來反對臺灣參與。發言中再次引用聯大
第 2758 號決議和世衛 25.1 號決議,稱『這些決議為 WHO 遵循一中原則處理臺灣問題
提供法理基礎,臺灣地區參與世衛大會的問題,必須按照一中原則通過兩岸協商來處理。
』」
按以上記載,中共政權所說的「一中原則」即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
」已取代中華民國為「中國」代表,但文中不提中華民國而是用「蔣介石政權」。
當(1971)年在聯合國表決前,當時中華民國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已建議蔣介石必須改國
號為「中華臺灣共和國」,並知會美國;表決後雷震上書提「中華臺灣民主國」兩人之論
都謂用「中華」二字無意義,是用來安撫大陸人。此問題 50 年來包括筆者在內有不少文
論3,實已感到厭煩,但不管政黨輪替與再輪替,每一政權都是愚民政策,不對人民說清
楚。有一些政客為了攫取政權,並與中共政權掛勾,不斷強調用目前的國號是維持「法統
」,而指主張「主權在民」者為「台獨」,台獨者人人可殺之的意圖,從根本剝奪民主國
家主權在民的法理,即「自決權」。而目前的執政黨也遵循「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的主
張在起舞。
另一方面,有一些臺灣人願做政客的奴才,不論是非,只跟著喜好的政客跑,「有主場而
無是非」而不是服膺真理,今年「九合一」的地方選舉將到,政客又掀起民粹主義愚弄人
民。臺灣的選民應該自覺,支持在政見上認同臺灣為國家的候選人。總之,再回溯上面所
舉的安倍與北村兩位先生的談話,臺灣國家與個人的生存只有靠認同臺灣的人,不計個人
之得失爭取自決權,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臺灣為名的民主共和國」,成立「正常國家」。
安倍反對美國對臺灣的「曖昧戰略」
上舉安倍與北村的對話,諒是在今年四月。日本對中國歷史與現政權的行為模式在研究上
是勝過美國的。安倍反對美國對臺灣政策的模糊戰略,現在直譯如下:
「美國到現在還採取對臺灣政策的曖昧戰略。中國侵攻臺灣時,是否要軍事介入不明言。
『美國說不定會軍事介入』來牽制中國。另一方面使臺灣獨立派想『美國說不定不會軍事
介入』,以防獨自行動。然而現在,曖昧戰略孕育著中國誤判美國意思的危險。美國應明
確表示防衛臺灣。」
以上是安倍的主張,其實安倍在任內、及續任的菅義偉到目前的岸田文雄都有一貫的對中
認識,但美國到目前仍重申「一中政策」,情形如下。
5 月 23 日拜登與岸田文雄的美日高峯會,記者訪問拜登,拜登表示會防衛臺灣,當日白
宮隨即強調「臺灣政策未變」;翌日的日美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後記者會仍表示承諾沒
變,但國務院重申「一中政策」,拜登也表示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以上的情形,國際上的評論莫衷一是,上文舉出拜登的東來與美國參議員的訪台等,中國
用軍演威脅,輕忽美國。而之前的 5 月 18 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楊潔篪(中共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按此是黨的職銜)通電話,楊指責美國打「臺灣牌」,
且要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並撂話中方必將採取堅定行動
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還說「我們說到做到」,「根據香港媒體『香港01』的分析
,中方的『說到做到』是一種最後通牒式的警告。」
以上看到拜登出訪前,中國對美國的恐嚇已到侮辱地步,但美國的姑息而不是以堅毅的態
勢對應。前文提到美日高峰會,拜登表示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會介入,無疑是受日本反對
「曖昧戰略」影響,但前文提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種種情況,我等不能不考慮到台美之
間是友邦而不是盟邦,美國有各種自身利益的「有限度的援助」考慮,在此避免再說下去

美國應積極支持臺灣正名
上文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外國媒體早已確知消息談起,說明臺灣媒體不但駐外記者少,
駐外使節少,臺灣似乎不在世界體系中。臺灣的民主化漸被世界民主國家認同,培養對外
人才以瞭解各地域、各國之歷史、文化、政經、甚至習俗與禮節是刻不容緩的工作。這是
國家領導人必須關注的地方。
其次,關於美、中問題。如安倍晉三所說的對台政策之「曖昧戰略」不可取。中國共產黨
自取得政權以來就是要搞「共產主義的世界革命」,以打倒「美帝」為口號。但因力有不
逮,故聯合第三世界的國家,1955 年萬隆會議的主張已有明白的顯示,但1970年以來的
五十年,美國支援中國,甚至提供武力侵略的科技。1989 年天安門事件忽略被壓迫的人
民,帶領世界許多國家幫助中國「近代化」。如今美國養肥了豺狼、反噬美國;中國要侵
略臺灣變成與美國爭霸的第一步驟。
美國因中國善於用叫囂手段,只好敷衍應付,以免困擾,故對中國侵略的第一目標臺灣用
「戰略模糊」來對應。相對的,日本的政要如安倍總理者從古代瞭解中國歷史文化與當今
中國之政治,對「曖昧戰略」的主張不以為然。
反觀中國。中國對外的戰略清楚,絲毫不模糊;中國不是在 2007 年對美國提出瓜分太平
洋、並要求幫助製造航空母艦嗎?2013 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聲明不做世界警察,習
近平就在南海島礁填土作軍事基地嗎?又中國的「一帶一路」經陸、海往西發展,現在更
積極的向太平洋發展,時間不也是在 5 月拜登到日、韓的時刻、未將美國看在眼裡?筆
者只舉以上之例除了說明中國的「戰略清晰」之外,又在五大洲的許多地方建立據點。中
國積極要打倒美國,美國目前的態度在領導民主國家陣營,但對中國的曖昧令人深感不安

台美之間的問題。台美的關係希望美國不要放在中國問題內考慮。第二次大戰後臺灣被委
任管理權責在美國,舊金山和約的結果臺灣亦不屬於中國所有。馬英九與中國根據開羅宣
言,也是「聲索」或「聲索國」而已。中華民國在1971年聯合國的決議不代表「中國」,
但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建交並不在1945年以後,但持續到1979年。不應以如上(中國)的關
係束縛臺灣。
臺灣人擁有自己應有的自決權,與上舉之 1971、1979 年無關,而臺灣的民主化,臺灣人
反專制獨裁就是追求民主主義與本身的國民主義,自列於歐美民主國家的陣營,與美國是
友邦。
根據最近新聞的報導: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解釋:「美國在一九七〇年代後期採行一中
政策時,多數臺灣人自我認同為中國人,但他們現在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並發展為強韌的
民主政體,多次和平轉移政權。」
艾斯培的說法是對的,但一九七〇年代臺灣人在「白色恐怖」的統制之下,有美麗島事件
、學生運動,甚至為自由民主而自焚而犧牲者,因此換來今天強韌的民主體制,但仍受到
中國武力威脅、以及1949年流亡來台而認同中共共產體制的一撮人反臺灣、甚至幫助敵人
滲透臺灣,並且公開聲明要配合中國的武力侵略。但我們堅持臺灣就是臺灣。話說回來,
一九七〇年代的認同是在鐵蹄下的認同。
美國應如艾斯培所說的「一中政策」必須重新檢討。又華府智庫「全球臺灣研究中心」(
GTI)諮詢委員會成員包士可認為「中國不斷扭曲解釋過去的種種協議,美方應該廢棄美
中三個聯合公報,宣佈『一中一台』政策,並恢復美軍駐台。」(按以上引文皆取自6月
23日自由時報。)
筆者及許多學者都贊同「一台一中」及美軍駐台政策。反思美國以「維持現狀」牽制臺灣
正名數十年,也就是說中國企圖武力犯台但尚無實力;美國應在中國「霸凌」時返以顏色
,不能等到中國真正有實力時才支援臺灣人的正名運動。當然,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合法
合理舉動,中國都會有強勢的動作,但這種「行為模式」,美、日、歐等國不是都有數十
年的經驗,早知道如何應對?
臺灣本身的問題
最後提到臺灣本身的問題。國際上關心臺灣安全的國家以「今日的烏克蘭是明天的臺灣」
為題,對臺灣提出不少寶貴的意見,其數目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應以政府的力量
集思廣益。
中國之侵略已侵門踏戶,過去的海峽中線的「默約而成」正被否定,甚至從海、空侵到沿
岸。中國人的習性是「柔弱強食」、「軟土深掘」,沒有所謂「禮儀之邦」;「戰狼外交
」已成為國際上共通語言。
臺灣的領導人信守「維持現狀」並沒有因此免受侵略;領導人默不發聲如何激起愛國意志

臺灣的官界,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員,自兩蔣時代「逢中必軟」已成慣例。「反共抗俄」叫
得滿天響,高官們家在美國做好了潛逃的準備,或是傾共或已暗渡陳倉。前立法委員吳梓
在他的《吳梓先生訪談錄》一書就明指前立法院長梁肅戎「寧可由中共來統治」,「從隱
性變成顯性都表現出來」(見第77頁)。現在不都是「都表現出來」了?叛國與間諜在法
律上都輕判,究竟誰在治國?民間懷疑的聲音影響國家與執政的尊嚴。加上敵人戰艦侵門
踏戶,壯大了他們的膽量。
話再說回來,為抑制敵人氣惱,臺灣應有龐大的無人機、艦,對敵人越界應予伴航,不論
是空中、海上或海底都應予應付。
中國的海軍有三種部隊,除了一般的海軍艦艇之外,又有龐大的海警船和民兵。(民兵不
是普通漁民,是退役的軍人,薪資比漁民高。)三種海軍直屬於中共中央統一指揮。民兵
或海警船可以萬船齊發使誤認漁船的集結作為登陸的前鋒,如此造成誤判形勢而備不及防
,故以無人機、艦應付突來的人海戰術。面臨2022年的變局,應有臺灣國民的自覺
今年臺灣面臨的幾件大事,一是如大家看到的中俄密謀,俄羅斯已大規模入侵烏克蘭,另
一方面中國更以武力逼迫臺灣,但由於民主國家對台的聲援、美日等國更積極的支援,使
局勢處在戰爭邊緣,有一觸即發之勢,未來難於預料。但今年11月「九合一」的選舉,中
國必有更多的算計。
其次,今年 5 月臺灣要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已遭中國阻擾;
其因果關係已在前文敘述。
再其次,今年11月「九合一」的地方大選,即地方首長與議員的全面選舉,目前已看到各
黨派在積極動員。
因八年前太陽花學運的貢獻,社會上對年輕人寄以厚望,此次果然有許多青年要參選。但
為了當候選人希望有團體的支持,而加入政黨,但政黨形形色色,應該先瞭解該黨的主張
在黨綱是如何規定,運作程序如何,黨的紀律如何,領導人或領導集團(如派系)之實際
運作又如何。但目前看到許多黨的幹部或新加入之成員,都以會造勢而突顯、或善以營造
為媒體之寵兒。過去所見,因當選而獲得權力而橫行,民粹主義因選舉而瀰漫社會,也是
因善於造勢而造成民粹主義。會造勢者常藉面貌、口才、利益團體的支持而蒸蒸日上,但
實際上言語內容空洞,學識淺薄而祇在個人的利益或在地區打轉,對臺灣沒有認同。
而其所加入的政團是以中國的利益為優先,換一句話說,實際是與中國共產黨同流合污,
對於被壓迫的中國各民族沒有片詞加以聲援,並與中國共產黨合唱「統一」、「中華民族
的復興」,但被列入中華民族的蒙古人、維吾爾人、圖博人卻被摧殘的壓迫,是全世界共
知的事情。故年輕朋友加入政黨,應有警覺、明辨是非,不致喪失自我,成為傀儡,禍及
臺灣。
筆者希望候選人有臺灣國民的責任心,能對過去的統治做全盤性的探討以便提出妥善的政
見。臺灣自 1945 年起被中國國民黨統治,統治者對臺灣的近代化與慣習法一無所知,而
以在中國大陸的「前近代體制」所統治。統治上的不合理,因黨國體制的強壓手段致使臺
灣被「同化」而不自覺。這些同化因素在政、社、軍、經、文化,甚至不合理的剝削稅制
顯現出來,但因襲已久,在政治即權力下不得不服從。換一句話說,政治體制與運作方式
在中央、尤其是在地方深深的黨國化,至今以胥吏制度(或稱科員制度)在橫行,而國民
必須遵循其制定的不合理的律令。如此情況,現在的地方首長與議員不是沒有人覺察到,
但有賴於深入、全盤性的研究和揭發之勇氣。希望身為候選人者能提出批判與改革的政見

地方自治是民主國家的基礎,地方自治體的政務官、事務官與議員不是只以管轄區域的「
地方意識」就可以治理,必須與其他地方自治體連繫才能發展;由於共同利益、必須和協
,因此臺灣全國(包括臺灣本身與離島)自然而然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尤其受到外
來威脅時為維護安全更顯得團結的重要。
但不幸的是因外來因素的影響,在意識形態與利益考量已被分化為藍、綠、白,更可怕的
是還有紅與黑。臺灣每逢選舉都被強調顏色的劃分,以意識形態「擬似族群」的出現,更
受外來侵略者的煽動。雖然臺灣的教育程度至少在國中教育以上,竟然毋視理智與倫理,
當然也有的受不合情理的影響,個人無法獲得合理待遇,轉向支持會造勢者與派系,淪為
「有立場、無是非」的現象;這是在位者不但要檢討,而且要找出因果關係、改善治理。
這現象不儘然是政府,民間亦然。
但候選人既然要為鄉里服務,也應考慮以上的因素提出合理的政見作訴求。
再看 2022 年的今日狀況,中國用「軍事戰爭」以及「非戰爭的軍事行為」脅迫臺灣,國
家處於危亡之秋不是言語可以形容,尤其「非戰爭軍事」的侵略滲透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
注,並指出「內應勢力」的存在。候選人必須謹慎,抗拒誘惑,不要為虎作倀,在歷史上
被列入「貳臣傳」,留個惡名流傳千古。
以地方選舉與草根運動結合,推動「臺灣認同宣言」
今年臺灣所面對的,如眼前所見受中國的軍事與外交的封鎖,國際上肯定臺灣,唯一出路
是自主性的建立,以「臺灣就是臺灣」的正名,受民主國家的支持。從結論先說,由地方
發動,而「九合一」的大選正可以推動自救運動。
上文已說過,臺灣只試想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就因現在的國號
「中華民國」被排拒。美國的官員指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不合時代;另又有提議應
採「一台一中」政策。這是今年發生的問題,若回到歷史,自 1971 年聯合國代表權被否
定而出現雷震等的提議已經超過 50 年,也在上文提過,但現在如蔣政權的時代「以不變
應萬變」的「維持現狀」不也是異曲同工?
要求變革的方法除了 51 年前的外交官楊西崑與雷震之外,最近的例子有去年的2021年12
月22日台南市議會無異議通過建議中央政府成立「臺灣共和國」;提案人是國民黨議員蘇
育輝而不是民進黨,但民進黨的中央暨政府默不作聲。
暫時不管是臺灣朝野是否保守、還是卡在特殊人物。2016 年 12 月澳洲學者 Salvatore
Babones(薩爾瓦多.巴博內斯)在 “Foreign Affairs” 《外交評論》發表一篇論文,
題曰 “ Taipei’s Name Game:It’s Time to Let Taiwan Be Taiwan ”〈台北的名稱
遊戲——承認臺灣是臺灣是時候了〉4。此文英文篇幅長達三頁,日譯本特別附有摘要,
摘錄幾句翻譯如下:
「將臺灣看作中國的一省之神話要永續化是毫無意義,現在是臺灣邁進正常國家的時機。
……以中華民國做為島嶼的名稱,應該公式變更作臺灣。如果是如此,不是獨立宣言,而
是認同(identity)的宣言。已經不使用中華民國(使人想起中國)名稱的臺灣,那麼美
國以及世界各國會和現在(實質的準國家)巴勒斯坦一樣,今後會更積極的與臺灣交流。

臺灣自蔣家統治以來就將「臺獨」(臺灣「國家主權獨立」)當做毒蛇猛獸,這裡提的是
「認同宣言」的正名,應無攻擊醜化的空間。但問題是否在第二世代的民進黨。5
2016 年蔡英文當選總統,過去因馬英九的財政向中國傾倒,帶來國家的危機。各方的努
力使蔡英文當選,也是支持民進黨,但沒有人居功。
5 月 20 日蔡總統就職不久,外交部司長彭滂沱發文外交官,今後公文應將「華」改作「
臺」例如「返華述職」更正作「返臺述職」。結果是李大維下令復舊,將彭司長下調為參
事。當時黃天麟投書自由時報為彭滂沱鳴不平;另有敏洪奎在民報專欄刊出「臺灣之痛,
臺灣之羞」,敏洪奎是戰後由中國大陸播遷來臺灣的人士。
問題是「華」字等於中國,譯作外文更為明顯,也因次被中國排斥不能成為聯合國的一員
,中國藉此將臺灣的中華民國列為地方政府,並自認可以侵佔。這一件事顯示不能隨世局
的需要而變法改制,不如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李、陳的不幸是受國際社會的壓制;當然
也受國內保守勢力的阻礙。
目前更嚴重的是沒有認識時代改變與人民的要求,只是故步自封。許多國家是認為臺灣是
實質的國家,但因「中華民國=中國」已在聯合國被否認,美國是顯著的例子,看以下譚
慎格的說明。
譚慎格(John J. Tkacik, Jr.)在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時是美國駐「北京」聯絡處的官
員。美國在 1978 年 12 月 16 日宣佈將承認北京的政權,當時臺灣正在舉行「增補選」
立法委員。選舉活動只限制兩周,當日是進入第二週可以私辦政見的發表日、台北當局遂
發表停止選舉。翌年1月1日正式斷交,依照譚慎格的說法6,是:「『撤銷』對『中華民
國』的承認。」
他接著對臺灣處境這樣說:
「臺灣反而正式成為自我的『土地(country)、民族(nation)、政權(state)、政府
(government)或類似實體』。」
由此看來,臺灣去掉「中華民國」的外殼,俱足構成國家的四要件(要素)。
但關於法的問題,1978 年 12 月 30 日美國總統卡特的《總統備忘錄》聲明:「美國與
臺灣之間現有的國際協定及安排,應繼續有效。」對此,譚慎格說:「『臺灣』再次出現
,而非『中華民國』」;即是以臺灣為美國認同的對象。
其次,對於 1979 年的《臺灣關係法》,譚慎格指出:「美國國會批准卡特總統將臺灣視
為一個『國家』(state),美國與之維持條約和國際協定,從事商務並在防衛上合作的
指令。」
由以上看來,美國是承認臺灣實體是一個國家,祇是欠外交承認,但過去雙邊所訂的法律
有效。總之,臺灣已俱足國家定義的四要素,並延續美國過去與中華民國製訂的法,該法
實質運作的對象是臺灣民族( nation。按,nation 是依照譚慎格的用詞。)
美國認定第五項國家構成條件。依照上述,國家的條件有四,臺灣已具有國家資格,加上
美國承認延續過去與臺灣簽訂的法文外,美國學會與國務院贊同第五項國家構成條件,仍
適用臺灣──即「主張自己是國家(claiming statehood)」。
但臺灣的問題在國內的反動勢力否定臺灣是國家,如立法委員陳玉珍稱臺灣不是國家(見
自由時報,2020年4月1、2、1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甚至將投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人任「不分區」的立法委員;又,當過該黨的多位主席更明白的「否定中華民國」和「否
定臺灣」是一個國家。上引譚慎格的論文「『第五項國家構成要件』與臺灣」一文,
2018 年 12 月 23 日刊在自由時報,人人都可以輕易獲得的,希望政治人物愛惜羽毛,
多研究政策,少在媒體巧言。
結語:「臺灣國家未正常化的危機」是臺灣年底選舉必須面對的問題
回顧臺灣歷史,臺灣人過去飽受世紀的抑壓,忍辱負重,爭取民主。面對國際上的災難如
同身受,不是有錢人也會伸手援助,已成為臺灣建構的民族性,但中國的侵略迫在眼前,
國際社會也已經將臺灣列入民主國家陣營。臺灣朝野卻仍畏縮不敢挺身宣佈自己是一個主
權獨立的國家,反而陷入中國的圈套,已見上述參加 WHA 的實例。
今逢九合一選舉,希望地方選舉與草根運動共同推動「臺灣認同宣言」(如上文引述的澳
洲學者薩爾瓦多.巴博內斯的意見),逕由國會與政府負起正名責任。唯有如此才能成為
「正常國家」,進而邁向與民主國家結盟,不是只有友好關係。這是說,由正名完成國家
定位或進而結盟,面對侵略時各國才能正面的援助。烏克蘭今日已被認定是國家,故能獲
得正面援助;若是進一步加盟北約,俄羅斯豈敢侵略?故最近東歐國家紛紛加入北約。
當今世界上民主國家為臺灣而憂,故有「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臺灣」之用語;但最後還
是要臺灣國人的自覺:立即起而行動!
心得
其實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all politics are local
也請大家勿忘了莫根索政治現實主義六項原則
一、政治乃根據一些客觀的法則運作,而這些法則是源自人性的。
二、要理解國際政治的運作,我們需要了解何謂利益;而這些利益基本上就是關於權力(
power),因此政治有別於其他領域諸如經濟、倫理、美學和宗教。
三、以權力為主的利益能普遍地適用而不受一時一地的限制,但具體而言,權力的運用會
隨着政治和文化環境的不同而展現不同的形式。
四、政治現實主義意識到政治行為的道德重要性,但同時認為合乎道德的行為很多時都不
是成功的政治行為。
五、政治現實主義反對將某一國家的道德理想視作舉世皆然的道德法則。所有國家都會把
一己的利益和願景包裝成為普世的道德理想,因此我們必須避免把狹隘的意識形態視為真
理。
六、政治現實認為政治領域有其特別的運作原則和標準,並且具有超然的地位。正如律師
只會着眼於個別的政策是否符合法治一樣,現實主義者則着眼於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能夠
增進它的權力。
現實是,台灣依然處在利益與政治文化層面與對岸有太多牽扯不清
於是乎「臺灣國家未正常化的危機」與其說認同政治
不如說有更大風險會在國內操作下導向對岸
克服這點才能真正完成印太戰略這個台灣命運所繫
本文願意開放自由轉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