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一個蒙古2個世界 城鄉生活差距大居民互不理解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07974
https://reurl.cc/E6zXVn
發布時間:2024-08-02 14:00 更新時間:2024-08-02 15:44
施慧中 / 編譯
蒙古以遊牧民族聞名,但近年來大量青年離開草原,前往首都烏蘭巴托追求現代化的生活
與工作機會,放牧傳統式微,城鄉差距擴大;不過也有都市人受夠了擁擠污染,反趨勢而
行回歸鄉野,城市人與牧民各有生活的苦,互相難以理解。
36歲的庫蘭是大漠兒女,從小在草原長大,清楚記得冬季冷冽寒風,與全家1年至少搬家4
次、逐水草而居的日子。
庫蘭的父母從農民轉為牧民,為的是多賺點錢在城市附近買個小房子,讓女兒可以就近升
學,完成上一代沒有機會實現的受教育夢想。
庫蘭後來獲得國家獎學金,留學盧森堡取得碩士學位,現已結婚成家並住在首都烏蘭巴托
,從事金融顧問工作,有空就帶著兒子回老家探望,是少數得以兼顧城鄉生活的例子。
https://reurl.cc/zDzrqp
財務顧問庫蘭說道,「這是我么弟,我們家在他3歲時就開始放牧了,他從來沒上過幼兒
園,整個幼兒時期都待在鄉下。」
庫蘭跟其他的大漠女孩們能上學,留在城市裡過著現代化便利的生活,她們的兄弟們就未
必。因為家族裡的男丁通常需要留守,雖然不樂意繼承體力勞動,看天吃飯的遊牧傳統也
沒得選。
統計顯示,蒙古340萬人口只剩四分之一還在遊牧,首都烏巴托已經聚集了全國半數人口
,久而久之擴大了城鄉與性別差異,草原上的青年經常找不到對象。
牧民巴祖克直言,「如果我有辦法,早就找一個女朋友了,但就連那些從小在這河邊玩耍
、一起吃肉長大的女孩子,也都搬到了城裡,不想回來了。」
https://reurl.cc/ZV714g
城裡的女孩看不上鄉巴佬,遊牧青年只能守著蒙古包慢慢等待自己的緣分,但就算幸運能
結婚生子,等孩子6歲又要親子分離,把他們送到城裡寄人籬下的念書,重複一次艱難的
掙扎抉擇.傳統生活方式也就在這種循環下,慢慢消磨不保。
不過烏蘭巴托的生活就真的比較進步高級嗎?也有人已經受不了人口高度密集、空氣污染
嚴重,煤礦資源讓國家發財,卻助長了貪腐洗錢,高樓蓋起來猛炒房,排擠學校醫院與蒙
古包社區,基礎建設卻依舊落後,讓城市人也想要返璞歸真。
烏蘭巴托土生土長的護膚品創業家巴策賽格,在2018年空氣汙染最嚴重的時刻,決定搬到
大草原與天地牛羊為伍,家人都說她瘋了。
牧民企業家巴策賽格表示,「我在臉書上貼文,說想要搬到鄉下,但是有點怕,有人要跟
我一起搬離烏蘭巴托嗎?結果大概有400個人說要加入,我們決定打造一個新的村子。」
https://reurl.cc/XRk5QD
養法國阿爾平山羊、養蜜蜂,這群志同道合的城市青年,在鄉間重拾的寬闊自在的人生,
還輪流當志工在額金河上巡邏、保護生態,每天面對好山好水並傳承文化遺產,讓擔心沒
有未來、活不下去的親友改觀。
草原生活慢慢出現多元的新型態,有千禧世代住在蒙古包裡,遠距維持城市裡的工作。
43歲的前出版商人恩赫比利舉家離開城市,現在騎著野狼機車放牧幾百頭山羊,然而想融
入當地的牧民生活,磨合交朋友並不容易,因為牧民都認為城市人吃不了這種苦,撐不久
就會放棄。
新牧民恩赫比利坦言,「有時候我會感到沮喪,但從來沒有後悔的感覺。」
許多牧民覺得城市人很勢利,當極端氣候造成超級寒流、大量牲畜死亡,只會指責他們過
度放牧,又讓大量塑膠垃圾污染草原生活,但都市裡的人也有生活的壓力與痛苦。
https://reurl.cc/Re1Okz
2個族群彼此不了解,雖然是一個蒙古,講著相同的語言,卻難以溝通。
黃瑀喬/編輯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