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德等五國與俄換囚 廿四人獲釋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4-08-03 08:47:05
標題: 美德等五國與俄換囚 廿四人獲釋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8136987
聯合報 記者胡玉立、編譯茅毅、江昱蓁/綜合報導
https://i.imgur.com/ix55lGb.jpeg
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一日與俄羅斯進行一九九一年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換囚,共有
廿四人獲釋,另有兩名未成年人也獲釋。俄方在土耳其釋放華爾街日報記者格什科維奇和
美國前陸戰隊員惠蘭等三名美國公民。美國總統拜登親自交涉協商,盛讚此次大換囚為「
外交壯舉」。
美俄關係雖因俄國自前年二月起侵烏而處於低谷,但雙方仍持續透過祕密管道談判換囚。
俄國聯邦安全局(FSB)也證實,遭扣留與監禁在北約組織(NATO)幾國的八名俄
國公民被送回家了。克里姆林宮聲明亦提到,俄國總統普亭一日正式赦免格什科維奇、惠
蘭和近十二名俄國社運及異議人士,感謝協助籌備換囚的「各國領袖」。
由於最終達成的換囚協議事涉七國,因此需美國的歐洲盟友做出重大讓步,其中包括德國
總理蕭茲政府願釋放被判處無期徒刑定讞的FSB殺手克拉西科夫。被關在俄國及其盟友
白俄羅斯的西方記者、間諜疑犯和異議人士得以分別返回美德兩國。
七國釋放至少一名囚犯,土耳其則負責提供其首都安卡拉當換囚地。華爾街日報報導,這
代表土國總統厄多安又一次的外交勝利,藉此讓土國位於俄烏戰爭談判的中心。這也是自
前年俄烏開戰以來,土國居間的多次換囚行動之一。
拜登在歡迎美囚家人到白宮時,就此次換囚被共和黨等人士批評為美國及其盟國交出被控
或被判犯下重罪的俄國公民,以換取莫斯科釋放遭其監禁的記者和異議分子,凸顯並不對
等辯解說,「這類協議的要求很艱難,但對我來說,沒有比保護國內外的美國人更重要」
。拜登並意有所指地說,「今天是個有力例證,說明為何在這世上擁有朋友至關重要」。
他並稱讚參與換囚的盟國,做出大膽又勇敢的決定,並提供後勤支援。
前總統川普則質疑此次換囚條件,還要求公布與俄國換囚細節。他在自創的社群媒體「真
實社群」寫道,「我們的談判代表『總是使我們難堪!』我曾救回許多人質,但沒給對方
任何東西,也從未給過任何現金」。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一日在記者會強調,其中未涉及
任何金錢交換,美國也未因此放寬對俄制裁。
獲釋的華爾街日報駐莫斯科記者格什科維奇去年入獄,七月遭判間諜罪;也獲釋的美國前
陸戰隊員、密西根州企業安全主管惠蘭二○一八年因間諜罪名入獄,格、惠和美國政府均
強烈否認兩人擔任間諜。
還有俄裔美國記者庫瑪謝瓦,她七月因遭控散播俄軍的虛假消息被定罪,但其家人和雇主
均否認指控。獲釋的俄國異議人士包括普立茲獎得主卡拉姆扎、俄國反對派政治人物雅辛
和人權運動重要倡導者奧羅夫奧羅夫等。
納瓦尼之死 一度影響換囚協議
美國廣播公司(ABC)一日披露,這次大換囚協議歷經多時談判,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
瓦尼二月死於獄中,一度影響換囚。拜登也直接參與協商,因事涉多國,他今年初說服德
國總理蕭茲,七月宣布退選當天還致電斯洛維尼亞總統,使談判在兩周前取得進展。
美國官員說,拜登七月廿一日宣布退選當天、在社群媒體發表退選聲明前一小時,都還在
與斯洛維尼亞總統通電話,敦促他們做出最後安排,讓換囚順利完成。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一日直言,美國及其盟國所擬的換囚協議,其實還包括釋放二○二一
年被捕的納瓦尼,但俄國當局二月宣布他在獄中身亡。前述美國官員還說,談判團隊得知
納瓦尼的死訊後,有些人在讓美國公民格什科維奇與惠蘭回家的努力上一度喪失動力。但
是蘇利文仍召集團隊,指示提出更多政治上的可行選項。
蘇利文指出關鍵在於俄國換囚名單第一人是柯拉希可夫,但他被關在德國,這需與美國的
德國對口單位做廣泛外交接觸,並由拜登直接與蕭茲共同處理此一問題,「我們非常感謝
德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前述美國官員提到,「這一切都在拜、蕭(一月)通話時進行討論,接著蕭茲二月訪美時
對拜登說,『為了你,我會這麼做』。拜登隨即交代蘇利文『搞定它』」。
美俄交惡仍換囚 德國是關鍵
烏已鏖戰近三年,使美俄關係降至冷戰結束以來新低點,為何還能談成這次具里程碑意義
的換囚協議?外媒分析主因有以下幾點。
俄國與西方國家幾十年來最大規模換囚,可能有助拜登在其剩餘約半年任期為其外交政績
增色,並有助他公開支持的賀錦麗角逐白宮寶座。
儘管拜登任內的外交成績很可能主要取決於俄烏與以哈戰爭,但美俄此時達成複雜、多國
參與的換囚,在全球緊張升高使烏戰及中東衝突陷入僵局而難有突破下,提供拜登急需的
外交成就。
這次換囚對解決拜登幕僚認為的拜登外交政策優先事項有很大幫助,尤其在他宣布退選並
支持賀錦麗後。美國政府前中東政策顧問羅斯就認為,這是靠靈巧外交手腕締造的成就。
拜登幕僚披露,美國在兩周前接獲俄羅斯準備接受協議的正式消息,直到他七月廿一日宣
布退選前一小時,因確診新冠而居家隔離的拜登還在打電話。
另外,美國盟邦德國扮演個中關鍵角色。拜登在記者會坦言,他特別感激德國總理蕭茲。
換囚協議「要我從德方取得若干重大讓步,但鑒於此事涉及的人物,原本覺得無法辦到」
。協議能成的關鍵在於德國同意俄國總統普亭的要求,即釋放克拉西科夫。多年來他一直
是克宮與西方換囚名單的頭號人選。今年稍早普亭就暗示他有興趣換囚,以釋放正被關在
德國的「愛國者」,而此人正是克拉希科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拉特基認為,換囚協議凸顯拜登任內的美德關係比川普任內有
很大改善。德國政府點頭是因美德對彼此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信賴及共同利益。
目前仍不清楚為何普亭不等川普可能明年一月重返白宮後,而是與拜登大規模換囚,畢竟
川普更符合莫斯科利益。但普亭可能研判,還不如先與拜登交易,以免明年與美國新政府
可能重頭來過。
───────────────────────────────────────
俄羅斯和西方再度大規模換囚 過往案例一覽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8020361.aspx
中央社 綜合巴黎外電
俄羅斯和數個西方國家昨天在土耳其協調下進行換囚,最終共有26人獲釋,包括2名未成
年者,這是冷戰以來彼此間最大規模換囚行動。以下是法新社整理雙方長久的換囚歷史。
2022年12月:美國女子籃球明星格林納(Brittney Griner)
現年33歲的格林納2022年2月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機場被捕,她被控偷帶含大麻油的電
子菸匣入境,同年8月被判9年徒刑。
她被關押到2022年12月,才在一場換囚行動中獲釋。交換的是遭到美國法院判處有罪的俄
羅斯軍火商布特(Vicktor Bout)。
格林納出獄後過幾天,烏克蘭也與俄羅斯進行戰俘交換,換得64名烏克蘭軍人和美國公民
穆瑞克齊(Suedi Murekezi)獲釋。穆瑞克齊是2022年6月在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控制的地
區被捕,罪名是參加挺烏反俄示威。
2022年4月:前美國陸戰隊員利德(Trevor Reed)
利德在俄羅斯被控攻擊警察遭判刑9年,他2022年4月在土耳其進行的換囚行動中獲釋,交
換的是2011年依走私毒品罪名遭美國法院判處20年徒刑的俄羅斯飛行員雅洛申科(
Konstantin Yaroshenko)。
現年30多歲的利德,2019年還是美國德州的一名大學生時,與俄羅斯女友一同前往俄國,
卻在當地被指酒醉後襲警而遭到逮捕。他坐牢2年後,2021年11月在獄中進行絕食抗議。
2010年7月:美俄歷史性交換間諜行動
2010年7月9日,美國和俄羅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機場進行冷戰鐵幕倒下以來彼此間最
大規模換諜行動。
當時美國以10名俄羅斯間諜交換4人獲釋,雙方各自專機在機場跑道上相鄰停放,交換完
成後相隔15分鐘起飛。
其中俄諜包括安娜.柴普曼(Anna Chapman),她被捕之前以企業高層之姿塑造出蛇蠍美
人形象。
莫斯科釋放的4人當中則有3人被控替西方刺探情報,包括前俄羅斯軍事情報局(GRU)上
校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
斯克里帕爾獲釋後移居英格蘭南部避難,到了2018年他在當地遭人下毒,引起俄羅斯和西
方之間的外交危機。數個西方國家指控俄國是他遭暗殺未遂的幕後主謀,但莫斯科否認。
冷戰時期:「間諜橋」
在冷戰於1991年結束之前,俄羅斯和西方會定期進行換囚,主要是交換間諜,地點則在柏
林外赫法河(Havel River)上的格林尼克橋(Glienicke Bridge),這座鐵橋連接西柏
林和蘇俄控制的波茨坦(Potsdam)。
其中首場值得紀念的換諜行動發生在1962年2月10日,當時獲釋的有最著名蘇聯間諜之一
阿貝爾(Rudolf Abel)及美國飛行員鮑爾斯(Gary Powers)。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
柏(Steven Spielberg)2015年將他們的故事翻拍成賣座電影「間諜橋」(Bridge of
Spies)。
而在1985年6月11日,有25名東德政治犯在格林尼克橋上與4名在美國被判有罪的蘇聯共產
集團間諜擦肩而過互換。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換囚出現在1986年2月11日,當時西方釋放了在美國關押的捷克
夫妻檔間諜柯曲夫婦(Karl and Hana Koecher)和拘留在西德的3名間諜,換得蘇聯異議
人士夏朗斯基(Natan Sharansky)獲釋。
夏朗斯基曾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坐牢9年,罪名是替美國刺探情報。他被釋放後隨即移居
以色列,並投身政壇。
(實習編譯:林亭宇、核稿:張正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