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金穗獎賽後點評:獎勵新進之外,能否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2-06-17 10:11:57
金穗獎賽後點評:獎勵新進之外,能否予以多元類型作品肯定?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83/6392951 漢斯黃
鼓勵新銳創作者的金穗獎歷時多年,上至李安、蔡明亮等如今影壇殿堂級人物,下至《大
佛普拉斯》黃信堯、《紅衣小女孩》程偉豪、《無聲》柯貞年等近年新秀,都曾於該獎嶄
露頭角,可謂台灣電影人的重要搖籃。
金穗獎長年因制度導致的評審重複陋習,已因去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接手主辦後獲
得改善。今年主辦單位邀請林書宇、林柏宏、殷振豪、蔡珮玲等八位影視從業者作為評審
。然而,金穗獎獨厚藝術、劇情電影,或「公視化」溫情作品的跡象,似乎仍有跡可循,
更具商業性、技術挑戰的類型片,或非劇情類作品仍易受忽視。作為電影人的重要搖籃的
金穗獎,如何讓劇情、紀錄、動畫與實驗類型獲得等量評選,儼然是得獎名單公佈後必須
省思的要點。
劇情片親情、校園題材仍為大宗
今年得獎名單中,劇情類作品仍聚焦常見的年少成長、家庭親情題材,包含獲得不分類別
金穗大獎的《龔囝》,描繪舞龍隊少年面對升學、同儕、自我認同的壓力,由《母親的呼
喚》、《念念菸城》學生導演林治文、具舞龍背景的劉澄雍共同執導,技術層面頗為熟成
,拍攝舞龍片段頗具架勢,加上自導自演的劉澄雍、獲演員獎肯定的胡智強雙主演頗具火
花,雖結尾「國旗」作為大人威權的符號,批判略顯粗暴,但本片仍為穩紮穩打、不容忽
視的佳U。
同為學生組的獲獎作品,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好學生阿強》、奪下攝影及演員兩大獎的
《軟弱的梨》,亦皆屬於鎖定校園題材,兩者還不約而同以「竊案」作為劇情推動,完整
度雖有但較為缺乏驚喜。
相較之下,《腸躁男孩》由《手事業》導演李宜珊監製、紀錄片攝影師廖敬堯拍攝,藉由
腸躁症幼童的觀點,呈現出其成長傳統市場的自然純樸,對照他所暗戀女學生家開名車、
吃進口貨的差異,獨顯出團隊在劇本、勘景的細心;另部同為李宜珊監製的《那天,我媽
偷了老師的車》中,非典型少女與母親藉荒腔走板的情節獲得和解,不小心即可能「翻車
」,所幸片中人物刻劃鮮明,加上金鐘女配得主謝瓊煖演出拉抬可看性,兩部作品皆不容
小覷。
非學生類的劇情片得獎作也皆由家庭題材入手,獲得最佳劇情片的《詠晴》描繪中年男子
面對與前妻同名的颱風「詠晴」,猶如歷經婚姻風暴般束手無策。電影以颱風連結台灣人
集體記憶,片尾更採用“Over the Rainbow”名曲,顯示導演張誌騰別具進軍國際的野心
。該片除已是去年金馬最佳劇情短片得主,也順利入選釜山影展超廣角亞洲短片競賽。
然而攝影與特效技術純熟的《詠晴》,去除片中隱喻與符號之外,情節稍嫌平淡而薄弱。
相較之下,曾與它共同角逐金馬失利的《姊姊》,本次在金穗奪下評審團特別獎、美術獎
、觀眾票選講,成功刻畫女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身世秘辛與離鄉求學的多重困境,歸功
於導演潘客印調和素人、職業演員的功力。身為《肇事者逃逸》、《哈囉少女》剪接師的
他,亦於《姊姊》展露優異剪接能力,成功在半小時內片長收攏故事,並增添全片情感渲
染力。
另一部同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看海》,描繪年邁母親與智能障礙兒子的生活境遇,由擅
長親子題材的《少年阿堯》導演林柏瑜編導,藉由黃迪揚、陸弈靜一放一收的演繹,鋪陳
走入身心障礙者家庭日常,直至蕩氣回腸的大海場景結尾,讓弱勢題材不淪為販賣慘情,
而藉由鏡頭賦予深度,也可見林柏瑜的成長。
然而,本次劇情片唯一非台灣創作者的香港學生導演羅樂文,以《夏雪將至》描繪逃至台
灣的反送中抗爭者,歸返至港面對年邁母親、入獄弟弟的複雜心境,藉由黑白攝影、落雪
奇幻設定,捕捉香港當今落寞孤寂的政治景況,雖製作上仍有生澀痕跡,但劇本完熟與演
員區嘉雯、李敏的精湛演出,未能獲得獎項肯定則頗為可惜。
類型電影有所突圍,整體仍受忽視
同時,本次名單令人驚喜的則是最佳學生劇情片《神明在看》,跳脫前述年少成長、家庭
親情題材,靈感發想於網路接龍小說「SCP基金會」,描繪兩名特工看守「神秘目標物」
時閃神,致使悲劇發生。全片以低成本完成類型片拍攝,攝影機全程固定一鏡到底的偽紀
錄片形式,既成功掩飾製作成本不足,同時為觀眾營造未知恐懼感,片中翻玩《MIB星際
戰警》等警匪片梗頗具喜感,亦直指警政學長學弟制、官僚環環關照的陋習,成為本屆金
穗亮點。
另外獲得肯定的類型片,則是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失去》。編導丁啟文巧妙翻玩愛情科
幻經典《王牌冤家》元素,描繪協議離婚的夫妻,為徹底遺忘對方進行刪除記憶手術前,
展開兩人相識、相戀至分離的回顧。短片延續其前作《高清有碼》的低成本製作,連錫箔
紙都能製成頭盔頗具B級惡趣味,然而過度倚賴對白推動劇情成為全片弱點,令故事節奏
略顯拖延。
本屆金穗亦有多部類型片未獲肯定而成為遺珠,包含:姚淳耀與鍾瑶主演、《返校》影集
導演莊翔安執導的《關係暴力》,以驚悚片框架呈現女性面對親密關係暴力的恐懼,更直
擊陽剛氣概如何於當代媒體、社群文化下加以形塑;同為姚淳耀演出的《小天使》,則猶
如《黑鏡》綜合《驚聲尖叫》,藉由家中AI人工智能的「發言」,翻玩約會男女之間的關
係,製造出多重劇情轉折,雖至結尾處理曖昧不明,但仍頗具娛樂性。
學生劇情片《爬出棺財板》則描繪兩名殯葬業者遇上命中帶財的復活殭屍,竟異想天開收
留對方「報名牌」發大財,鏡頭美學明顯向《活人甡吃》艾德格萊特致意,又大力調侃台
灣殯葬、命理文化,成就別具台味的殭屍喜劇;奇幻色彩濃厚的《神奇瓦斯桶》反映青年
面對大人權威的無力感,從而吸瓦斯桶「爽氣」出手復仇,由演員王自強、《紅衣小女孩
》剪接師高鳴盛、金馬動作指導黃泰維加持,讓成品自成一格而爽度破表,同《爬出棺財
板》不應被忽視。
以得獎名單來看,一眾傳統劇情片仍較受青睞,上述類型片並非本屆評審之心頭好。然而
,即便類型電影製作門檻較高,本屆入選作品雖未必完熟,但如上述提及許多短片便於有
限成本下發揮創意,許多題材更別具商業性,尤其當《紅衣小女孩》系列、《返校》、《
咒》等類型長片近年屢屢票房大賣,能否對此類別的新銳創作者予以肯認,該是往後金穗
獎必須思考的要點。
紀錄、動畫、實驗片各有亮點
去年,金穗獎把最大獎授予紀錄片《度日》,片中瞄準雲林青年的日常勞動與生活,鏡頭
審思創作者與被攝者間的關係,令非電影本科或業界出身的新聞攝影師林佑恩獲得肯定;
今年同樣鎖定勞工題材的《永順永和》,呈現兩代物流貨車司機的生活片刻,片中長時間
捕捉車內鏡頭平視受訪者,更藉剪接技法重疊這對叔姪的命運,以及背後共同的家族傷痛
,最終收束人物故事的情感力道,直指貨車司機長年過勞的職災傷害,作品成熟且頗具高
度。
兩部分別獲得學生紀錄片及評審團特別獎的《海與岸》、《未泯》,前者聚焦三位酒店公
關與經紀人起身組成工會、辦理藝文活動自主發聲的過程,以流暢剪輯、鮮明字卡用色以
及搶耳選曲,增加作品可看性,更以明快敘事直面迎擊對酒店文化的污名;《未泯》則相
對紀錄同志詩人羅義皇私領域的日常,作品明顯生澀而結構鬆散,但亦能感受至導演葉家
辰與受訪對象間互動的真誠,凸顯出影像的寫實。
本次動畫作品亦有精彩表現,《島影》以定格動畫呈現擬人化樹苗於自然界的萬千經歷,
更以暗黑與療癒兼具的獨眼鳥、肚蛙仔情節,暗喻人類遇上同儕壓力、親情勒索時該如何
面對陰影順利長大,配樂以卡祖笛、長笛、單簧管、揚琴等器樂呈現相異故事段落也頗為
亮點,成功拿下最佳動作片與音樂兩大獎。
學生組的《水中的女孩》以手繪動畫以幽微呈現女性創傷,精良分鏡與意識流般的敘事,
溫柔妥貼呈現女性的私密經歷,早早入圍國際知名的安錫動畫影展,本次也獲得學生動畫
片獎;同樣頗具手繪感的《你誰》,以咖啡成癮上班族對照酗酒成性的少女,表述資本主
義包裝下,人如商品而有所分類,實則未有異同皆可能被社會拋下,寓意頗為深刻,成為
八部評審團特別獎中唯二的非劇情作品。
此外,令人驚豔的CRUSH ON融合視效、實拍、動畫等媒材,以捷運出軌的「衝撞」事故,
趣味表現少年一見鍾情「暈船」的春心蕩漾,內容繁複目不暇給而稍嫌破碎,但主軸清晰
而創意十足,由學生導演曲書毓一人包辦特效、美術、剪輯、動態等製作,僅獲頒最佳視
覺效果獎也令人惋惜。
今年甫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大放異彩的《事件現場製造》,以3D建模「還原」1984年江
南案,再以主事者吳敦而後踏入影壇、成為武製片經歷,揉和訪談內容、電影史料、武俠
片重現,審視江南案於台灣歷史的多重意涵,以技術與藝術審視「真實」何以被構築,成
為今年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得主;另外,獲得最佳學生實驗片的Fear of Flying,呈現義大
利導演Luca Bonaccorsi於台灣就學的生命經歷,以黑白影相殘影重構兩地空間、文化以
及自身記憶。
兼顧各類作品、獎勵新銳,是金穗日後持續努力目標
今年入選作品共計有32部劇情片、十部紀錄片、十部動畫片、九部實驗片,可謂劇情、非
劇情類比例各半;授予獎項上,劇情類獲得14座、非劇情類獲得11座也接近平衡。然而,
金穗獎中本就屬較少關注的實驗片,本次除固定頒發的最佳實驗片、最佳學生實驗片兩獎
之外,並未授獎給其他作品,恐可歸結於原定評審屬實驗領域的創作者黃邦銓、蘇匯宇雙
雙因故退出,致使實驗片的內容與技術無得獲得更多討論。
回頭審視本屆評審團組成,作為紀錄及動畫領域專業的評審相對為少數,恐也是今年劇
情片《龔囝》獲得大獎認可,而非獲得影評人推薦獎的紀錄片《永順永和》、或紀錄片影
展獲台灣競賽優等的《事件現場製造》得獎的因素之一。私自也認為肩負關懷精神與批判
力道的《永順永和》,或者以多重媒材重構台灣歷史的《事件現場製造》,應比相對安全
牌的《龔囝》更具可看性。
評審團成員的背景與喜好,儼然也反映在前述年少成長、家庭親情題材較被看重,類型片
則較較受冷落的狀況上。筆者無意質疑評審團組成是否有失公允,畢竟絕非不具某領域背
景的評審就沒有評判該作品的資格,也可感受金馬執委會在名單上,努力平衡各方領域、
甚至性別、資歷的用心。然而作為一個綜合類型的影展與獎項,能否讓各領域作品獲得等
量專業的評選,儼然是金穗獎日後仍需思考的要點之一。
同時,金穗在個人單項表現獎上,包含三位得獎演員鄭逸軒、黃稚玲、胡智強皆為新面孔
,並未選擇頒獎給也有入圍資格的姚淳耀、吳慷仁、柯震東、陸弈靜、夏于喬等職業演員
(去年曾授獎給《手事業》主演楊麗音);技術獎項也多肯定學生或新銳、而非業界人士
,回歸金穗「獎勵新進」的初衷。
多元類型作品未獲金穗獎青睞?
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曾於去年談金穗獎變革時,提及該獎項不變的定位即是這是屬於
「新銳」的影展,如今連續兩年來也可以見主辦方的努力,包含:兩年主要競賽項目的評
審皆為業界中堅,更有影評人推薦獎、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等會外獎,提供新進
電影人多重觀點;更會於影展期間放映國內外名導、金穗學長姐的短片舊作,促進新舊世
代之間的連結,也增進影迷對金穗的關注度。
同時,國內影視產業也尚處蓬勃發展階段,新進電影人欲取得資源並非容易,包含本屆眾
多入選作品也多有公部門補助才得以完成,卻也因此為獲公部門青睞,作品縮限為特定反
映社會議題、關懷弱勢或本土印象的題材,如同本屆獲獎的《龔囝》、《詠晴》、《看海
》、《姊姊》等,皆是出自文化部短片輔導金的作品。然而,本次亦有出自公視學生劇展
的《爬出棺財板》、《神奇瓦斯桶》於限制內以類型片突圍的作品,卻未能順利摘獎。
金穗何以在「關注新銳」框架下予以多元作品肯定,能如金穗獎大學長、揚名國際的台灣
之光李安所言:「我也希望一代一代的電影人能夠摸到金穗,再實現更大的夢想,其他
......個人的造化,擋都擋不住。」仍有待日後持續觀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