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八坂神社&圓山公園

作者: danagmwad (~薑薑薑薑~)   2013-04-23 19:39:16
http://angelch0524.blogspot.tw/2013/04/Yasaka-Jinja-Maruyama-Park.html
[內有多張照片,如有興趣請歡迎點入觀賞^^]
逛完了花見小路後,我弟就一直喊著很累想要回家了(戰鬥力也太弱了你!)
可是我卻一直誘拐他繼續玩啊~
所以我們就這樣走去了八坂神社…嘿嘿嘿嘿
八坂神社是日本全國3000多間的八坂神社總社,自古以來香火鼎盛,
舊社格為官幣大社,原本稱為「祗園神社」,「祗園社」,「祗園感神院」,
但慶應4年發布了『神佛分離令』後,就改名叫「八坂神社」。
八坂神社對於消災解厄跟生意興隆相當的靈驗,所以自古受到京都居民的虔誠崇拜,
也以「新年後第一次參拜的神社」為名。
由除夕夜到元旦,四條通上都會擠滿了前來祭拜的居民跟旅客。
而舞殿屋簷下,則掛著祗園餐飲店所供奉的燈籠,神秘風情不言而喻。
八坂神社奉祀著「素戔嗚尊」、「櫛稻田姫命」及「八柱御子神」等神明
。日本神話中,素戔嗚尊擊退了代表所有災難的「八岐大蛇」而拯救了櫛稻田姫命,
也為民間帶來了幸運,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神明。
有傳說說是大和時代,有一位高麗使者-伊利之的後裔八坂氏,
將奉祀在朝鮮牛頭山的「牛頭天王」移到日本為八坂神社,而為起源;
另一種說法是歸化日本的八坂造一的後裔八坂氏以其祖神「感神院」為起源。
八坂神社也是舉辦祇園祭的地方,這個祭典起源於869年,
因為當年瘟疫流行,為了消除災難而祭拜牛頭天王而來。
另外八坂神社也有流傳著「七大不思議」:
1.西樓門:據說西樓門不節蜘蛛網,即使下雨也不會留下雨水的痕跡。
2.龍穴:傳說正殿下面有個稱為「龍穴」的深井,通道神泉苑,東寺跟龍宮。
3.龍吼:正殿入口旁,由東邊的柱子向西邊拍手會有迴響,據說是因為畫在天花板上的
龍正在低嘯。
4.忠盛燈籠:「舞殿」東邊立著稱為「忠盛燈籠」的舊燈籠。據說日本永久年間,正當
白河法皇前往祗園途中,在附近看到前方似乎有鬼,於是下令陪同的
平忠盛前往剷除。平忠盛活擒對方之後,才發現是一位老和尚正在點燈,
原來是他的雨傘在燈光下被誤看為銀針。
5.二見岩:位於大神宮社內的「內宮」及「外宮」之間的岩石稱為「二見岩」。據說這個
岩石的根很深,可以到達地球中心。
6.美容水:位於正殿東邊的美容水是「美玉前社」前面的泉水,其為八坂神社的末社,
以美之神聞名,自古受到祗園的舞妓和藝妓等女性或者販賣「美的產業」的
商家無比崇敬。據說只要把泉水在臉上滴個兩三滴,就可以皮膚健康,而且
個性也變得很美麗喔!
7.夜啼石:位於日吉社正前方的大樹旁,據說到了夜晚會哭泣。
資料來源: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kyoto/yasaka_temple.html
但其實我主要是來逛廟會夜市的啦(講那麼多wwww)
大家因為來逛夜櫻後,都會買一些東西來吃或者帶去會場來吃。
所以幾乎每家攤子的生意都不錯,大致上價錢都以500YEN起跳,所以也是不便宜捏!
但好玩就好了,出來玩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我也嘗鮮買了些東西
首先是8顆800YEN的章魚丸子~
裡面的內餡是鬆軟的麵糊(?囧)可是吃起來有高湯的味道,其實味道不錯!
只是章魚就是…嗯?囧不是說比台灣還大嗎?好像差不多耶
不過還OK啦…
你看我吃得多猙獰啊!因為好燙啊XDDDDD
可是好好吃喔 又捨不得吐出來Orz…所以就很努力的把他吃掉
(但是一臉猙獰的吃這樣…)
再來就是這小份的炒麵 一盒350YEN…嗚嗚嗚嗚 早知道應該要買500YEN的!!
可是其實味道還好而已…我覺得台灣哪家賣得日式炒麵都贏他
另外我還買了一個小小地愛心型麥芽糖,可是我一直都沒吃…一直放到現在…囧
現在我也不敢吃…就一直放著也捨不得丟掉…一枝是200YEN。
看看一旁的座位,幾乎都坐滿了會社員會者一般賞櫻的民眾。
實在很熱鬧耶~
但後來我去等公車的時候,也是看到不少就是喝醉酒了被人家抬出來的小菜鳥ˊˇˋ"
嘴中還一直說「我沒醉啊~沒醉啊~」這樣的…
最後,我的目標來了…就是這株圓山公園的垂櫻女王
圓山公園被指定為國之名勝,
公園鄰接東山,八坂神社,高台寺,知恩院等。
以「祗園枝垂櫻」作為代表的櫻之名所。
枝垂櫻的品種是「一重白彼岸枝垂櫻」,現在種植的是第2代。
稱他為女王真的不是假的,遠遠看去垂枝微微地與風搖曳,花瓣就輕輕的飄落到地上。
也難怪大家都在這邊觀賞這幅美景,圓山公園的夜櫻真的不容錯過呢
「神佛分離令」以及「神道為國教令」備註:
明治維新後,新政府向國民宣稱將由天皇親自主政,然而事實上,
明治天皇依然只是個象徵,實際掌權的是薩摩藩跟長州藩的能吏。
這時,江戶時代末期崛起的是「尊王攮夷」的國學論已深入了民間,
大部分民眾認為只要「王政復古」,經濟變可以復甦。
當時,明治政府的真正目的是富國強兵,打算積極導入歐美科學技術,
但為了證明推翻德川幕府時所抬出的「天皇親政」名目,且為了表示支持國學論
,只好在明治元年頒布「神佛分離令」,將神社地位至於寺院之上。
這時,神佛合一的思想已經相當普遍,加上德川長年施行保護政策,
所以大部分的社都有僧侶代為主持神事。另外一般的寺院也以經營和獲利為重,
所以很多民眾對於佛教寺院是非常不滿的。
所以當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的時候,竟然引發了全國各地步約而同時興起
「廢佛毀釋」運動,據說當時全國約有半數寺院在此時期遭到破壞或者淪為廢寺。
明治四年,宣佈了「神道為國教令」,將所有的神社列為
1.官幣社(由皇室捐錢主持神事祭典),
2.國幣社(由國庫捐錢主持神事祭典),
3.縣社(由地方首長掌管),
4.鄉社以及村社。
另外也規定神主只能舉行祭祀祭典,不能擅自傳教。
此政策一直到二次大戰戰敗後才結束。
資料來源:茂呂美耶 <<平安日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