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梁羽生的作品,在市立圖書館都可借到
依照精彩度與知名度來說,是金庸>古龍>梁羽生
但依照文詞的優美度,大概是梁羽生=金庸>古龍
梁羽生的詩詞寫得很好,在這點上金庸無法與之比擬,古龍就更不用說了
在人物的取名,個人是覺得金庸=古龍>梁羽生
不能說梁羽生的人物取名不佳
例如張丹楓、金世遺、冰川天女、白髮魔女玉羅剎等,也是很有特色
只能說梁羽生的小說雖然格局遼闊,然而在劇情鋪呈與劇情曲折上略嫌平淡
小時候拜市圖所賜,金庸跟梁羽生的作品大部分都看過,唯獨古龍沒有看
不知是何緣故,倒也忘了原因
8,90年代,台灣在播放港劇,也不少如小李飛刀、楚留香等知名作品
因此對這古龍的印象完全來自電視劇
回頭來說,金庸小說當然是愛不釋手,國小時就已讀完
當時看的是遠流二版,如果最初看的世紀新修版,應該會感到有些失望吧(笑)
我覺得金庸小說在節奏掌控上是非常不錯的,情節進展明快,不會過於累贅
新人物的登場與舊人物的支線交替上,也是非常流暢
個人認為以劇情的適齡度而言,小學生還可以接受
若是古龍小說的話,覺得頗多部分都不太適合小朋友看
莫非這是小時候沒找到古龍小說的原因(?)
當時電視台也有在演射鵰,電影有笑傲江湖與倚天屠龍記,就加減看
但最愛的還是小說原著,只能說搬到螢幕上由真人搬演就是尚差一味
不過林青霞的東方不敗,卻是遠遠超乎原作很多,甚是令人感動(轉頭)
最喜愛金庸的年紀,大概也就是國小時了,那時候傻呼呼的相信有武俠這回事
還買了一堆智冠的金庸系列作品來玩,以及多數人都玩過的金庸群俠傳
小蝦米 野球拳 南賢北丑 十大善人 十大惡人....
隨著年紀增長,覺得對金庸的愛逐漸遞減,也許是興趣轉移了
也許是對金庸的劇情發展不再是這麼滿意
個人認為金庸作品的人物劇情還算是比較單純明亮的性格
好人壞人,都能依稀找到丈尺衡量
不像近代的作品,常常許多角色亦正亦邪,你也不知他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獲著霹靂天宇布袋戲,到最後人氣角色都被歸化為正道,如此渾沌令人難以解喻
初看金庸作品時,也同時看武俠連續劇跟布袋戲,發現金庸很多元素都被借用
現在看古龍小說,也發覺很多手法跟概念曾經出現在布袋戲中
例如霹靂的血榜殺手代理人切仔麵,這個概念就是來自陸小鳳傳奇的繡花大盜篇
只能說很多東西都是彼此挪用的吧
最後題外話,小時候覺得梁羽生有些作品看不太下去
現在再拿起來看果然完全無感,個人還是推萍蹤俠影錄、冰川天女傳
大唐游俠傳、雲海玉弓緣與挑燈看劍錄這幾部
古龍跟梁羽生的著作很喜歡一系列連續好幾部現代港漫式的連載手法
金庸小說在二版三版後,也逐漸著重整體世界觀的彼此前後關係
雖然小時候很愛這種感覺,但長大後反覺未必要這麼強調
可能是港漫太過牽強附和所造成的後遺症吧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古龍跟梁羽生,或著拿來跟金庸小說比較看看,別有一番滋味
倪匡也寫了非常多武俠小說,有機會想看看,不只有他的衛斯理系列而已
另外王度盧的鶴驚崑崙五部曲也不錯(第四部就是臥虎藏龍),有機會也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