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修版把
"張三丰自認百年修為還不一定贏郭靖"
這段話改成
"生平所遇之人大概只有郭靖....."
(內容就沒有不百分之百引述了)
當新修版一改,一部分讀者就認為當時張君寶不過見了五絕一眼而且年紀小又不會武功,
會這樣說大概是自謙,更多的可能是小時候留下的印象因而崇拜才說出這樣的話。
但我們回想張三丰帶著小張無忌去少林寺時
1.自己曾為少林寺弟子
2.有求於人
才會放下自己宗師級別的地位和少林寺高僧如此"出言"客氣,很明顯當時的話不全然是他
自身就那麼謙虛
胸襟寬闊能辨善惡和謙虛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這點在明教眾人上武當山就描述的很明白,而讚賞明教眾人大多亦是"開口"心裡怎麼想的
在他說的那後半段就很清楚。
張三丰暗暗心想(表示由衷感覺,發自內心)這等內力除了自己和生平所遇之人只有....
世上再想不出有誰。
既然都已經發自內心而且只在心裡暗想,心中當下更是想找出答案,基本上根本沒有必要
再謙虛(試想如果當下是大家,還會第一時間"心裡"去想一群雜魚嗎)
而既然已經到了武學最高境界,能分辨出當時五絕們和覺遠的內力或許也不意外
硬要找證據的話,整天待在覺遠身旁,難道觀察不出來差異嗎,少年時可能真的沒意會到
,但自己到了這個境界自然一清二楚。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觀點,張三丰平時可能宗師風範,非常謙虛。
但在內文的那個關頭根本不需要,這顯得有點多餘。
所以張三丰自認內功大概是五絕級別大概率是內心話而非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