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得原po作者同意,讓我轉過來,軒轅大可以幫忙轉給康永大哥看看嗎?非常感謝
※ [本文轉錄自 gay 看板]
作者: aflyer20 (小莫是個乖寶寶) 看板: gay
標題: [投書][回應康永] 我也想過不去在意
時間: Fri Jul 24 00:07:19 2009
我也想過不去在意-上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2408
我也想過不去在意-下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2442
我也想過不去在意
蔡康永與小S在節目中裡常以性別氣質作為玩笑梗,網友對此產生激辯,而蔡康永也在自
己的部落格中提出了說明,認為他自己沒惡意,只要換個心態就不用去在意別人怎麼說。
從小,「娘娘腔」或是「查某體」就是個伴隨著我成長的名詞。家庭聚會中,當長輩向鮮
少見面的遠房親戚介紹自己的孩子,不外乎就是在哪唸書或是高就,甚者多說一下他會什
麼才藝;而我,總是被這樣介紹:「這是我兒子,「他投胎時跑太快,王母娘娘忘記把那
根(陰莖)收回去,才會讓他現在這樣男不男、女不女!」語畢全場哄堂大笑,而我只能嘟
著嘴在旁邊生氣。大人見我生氣了,嘲諷的話語並不會停止,反倒是有股達到目的的得意
感;想不起究竟有多少次,最後我是哭著跑開現場,轉身跑向屋子裡最陰暗的角落。
學齡之後,進入學校教育體系,那是個充滿規訓的環境,什麼時候要出現學校裡的哪一個
位置都是被規定好的,不像以前,我還能氣呼呼地跑去屋子最深沉的那個角落。
面對一次又一次地被欺負,我只能待在原地或是座位,把自己蜷縮到最小,埋頭落淚。有
天,當鄰座的女同學又把我弄哭了,老師進教室時卻不是斥責同學:「你們誰欺負他?」
,而是把手上的教科書與教具重重放在講桌,然後對我說:「高宏翔,你到底是不是男生
,每次經過你們教室都看到你在哭!我真的沒見過你這麼娘娘腔的男生!」
於是,在老師的斥責下,台下的同學及我都學會了解了些什麼。在那一刻起,我們知道原
來身為一個男生,有著陰柔氣質,在這個社會上是不被允許的。甚至我們有必要將其矯正
。
後來,同學便興起了一個「治療性的團康遊戲」,希冀讓我學習當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遊戲開始,所有的參賽者分為兩隊,兩隊分別選出一位隊長。兩位隊長合力將我以大字型
壓在牆上。數公尺外,有著一條起跑線,兩隊在隊長的發號施令下,自起跑線開始,跑到
我被壓住的那堵牆,然後像個武藝高強的俠客飛簷走壁,踩著我的身體向上走,直到兩隻
腳同時落地。在我身上踩了幾下,就代表那一輪的得分。上課鐘響遊戲結束,統計總積分
,多者為勝隊。遊戲結束,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教室,準備上下一堂課;我則是癱軟在
遊戲場,自己拍掉身上的髒污,一拐一拐地走回教室上課。
我不敢告訴老師,因為我知道說了也沒好處,老師只會再笑我是個娘娘腔。我不敢不跟同
學玩,因為同學們都會說:「我們是看得起你才跟你玩,我們是在幫你治好你的娘娘腔!
」當然,也不敢回家告訴爸爸媽媽,畢竟他們也從笑就會笑我娘娘腔。對多數人來說,上
學是件快樂的事,可以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可是對我來說卻不是這
樣。
隨著年齡增長,一路進到高中、大學,課程裡幾乎都沒有提到所謂的性別氣質,教科書裡
提得大多就是兩性要如何相處,兩性要如何從感情進入到家庭,關於性別氣質這一塊更是
罕見。如果有老師帶著大家討論性別職業角色刻板化的問題,就該覺得那老師已經很有見
地。直到這幾年,「兩性教育」轉向「性別平等教育」,也才讓我看到一絲絲曙光。
隨著性別平等教育進入校園,越來越多的學子可以藉由課程安排,習得性別多元的概念,
進而學習到所謂的尊重差異。加入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教育小組後,特別能感受到之中
的差異。當我作為一個講師,進入校園,公然站上講台述說自己娘娘腔經驗時,特別有所
感受。
有次當我在演講,某一區男生表現出噁心的樣態時,班上另一群同學直接斥責他們:「尊
重台上的老師好不好,很丟臉ㄟ!」當下心中真的會有無限激動。如果,在我的成長過程
中,在面對到師長、長輩、同儕的壓迫時,有這樣不同的聲音出現,我想一定會很不一樣
。
我同意蔡康永在部落格裡說的,我們必須要去反轉詞彙的刻板印象,「娘」也可以是很有
自信的,可以是個正向的名詞。但是,我們是不是還是該將一切的努力回歸現實的社會脈
絡之下。畢竟,有太多太多性別氣質與強勢社會期望背道而馳的人,並不是像蔡康永一樣
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夠那麼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這樣,而且我覺得『娘』是一種
稱讚!」絕大多數的一般「娘娘腔」、「男人婆」大眾,大概都無法那麼灑脫地逃開這社
會的規訓,那麼理所當然地做自己。
我也曾想過不去在意其他人的訕笑,但是我逃不開,這社會的鉅型結構,太強大了!即便
我逃開了,又如何,我仍無法拋下那些逃不開的「娘娘腔」、「男人婆」在社會意義中所
帶來的壓迫和歧視。
(世新大學新聞系碩士生、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教育小組種子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