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嗦先講結論:
假如換掉地方首長就能增加薪水, 那還真的是單純而且很好解決,
但事實並不如此簡單, 台灣的薪水問題在於複雜的很多因素,
而眾多因素又彼此有相關且牽連, 例如產業和教育因素.
產業因素: 產業轉型失敗, 效率和附加價值不佳.
也是有些好的產業, 但是多數轉型失敗且無競爭力.
教育因素: 高等教育崩盤, 中等和技職教育落伍.
一堆大學生和碩博士導致學歷超級通膨, 學了一堆不知所謂的知識, 甚至沒學就畢業.
教授和學術環境的迂腐和停滯, 浪費多少資源.
高國中只會死背知識浪費時間, 三不五時又被教改惡搞
(念了6年英文還不會溝通, 念了一堆不知所云的國文, 只會鑽牛角尖的數學物理)
技職教育學的是競爭力較差的技術, 也無法扭轉水準不佳的形象.
既得利益者因素:
最能代表的就是不動產暴漲, 有房地的爽爽賺, 想買房的被剝削.
所以買了房, 購買力被瞬間移轉到別人身上.
世代因素: 吃老本債留子孫
勞保健保, 軍公教退休金, 政府的債, 產生預算排擠效應.
政府清廉因素: 影響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人民素質的因素:
藍綠顏色思考和惡鬥, 亂選民意代表也不監督, 短視近利貪小利.
中國因素: 強大的磁吸效應
(可以打一大串..)
台灣的薪水停滯和倒退, 開始於20幾年前, 此時也是中低階產業外移,
雖然從那時到現在, 仍有當紅的個別產業在撐, 但高薪的比例已經下滑,
直到最近10年, 連當紅產業的薪水都被拖累.
好幾年前的22k不是人為的因素, 它只是薪水不斷衰退的一個里程碑.
縣市的薪水互相比較, 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差那幾千塊根本沒啥好比的,
溫水煮青蛙, 大青蛙別笑小青蛙, 一樣都是被煮熟的青蛙.
我另一篇在高雄板論薪水
#1K_QMF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