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分享一下心得,
不過其實一輪都沒打完,一直在重開以探索系統的設定...
一般家臣的階段,當然只有領地可以開發,這邊就不贅述。
只是需要留意的重點是,特化建築在領地開發時很重要。
尤其是名所,因為這個是宿場的必要資源,
而宿場會大幅提高娛樂與往來,這兩項屬性剛好都是商人町的發展重點。
這邊我不是很確定,
三國志/信野系列我習慣在遊戲一開局時就拼命賺錢,
反正糧食或其他資源不夠的話可以用錢去購買。
所以我一開始玩的時候就狂蓋商人町,
結果不知道是不是石高太低的關係,人口一直增長不了,
然後就是無法擴建領地範圍。(話說,日文用進出這個漢字好特別@@)
鐵炮與軍馬相關建築就不用蓋了,
因為當玩家成為城代(還是城主?)以後就不會繼承上去,
這個部份是我覺得遊戲設計上很嚴重的問題,
稍微測試馬上就會發現這個詭異設定了...遊戲製作團隊的趕工跡象太嚴重。
城代階段可以開始使用部分內政指令。
因為城/領地的勞力是共用的,
建議這個階段還是以開發領地為重,
因為有些城有可能區畫有限,尤其是山區的支城,
如果被分配到這種鳥地方,以後成為城主後可以提案轉封到較有潛力的城,
而領地的收入則是一輩子跟著玩家,所以當然還是以領地的發展為重。
另外,家臣/城代階段無法主動出兵,
唯有大名提出要求時才能選擇是否出兵支援,
而且在這兩個階段時是強制手合的,
以往習慣大地圖自動戰鬥的玩家可能要練習一下操作,
尤其是攻城戰的手合必定會損失慘重。
ps: 鳥設定來了,強制手合是瞬間移動到戰場,完全不用算行軍時間...
城主階段算是一個分水嶺,
因為到這個階段才能擁有自己的部屬。
內政的設計跟領地開發差不多...但也差很多。
差不多的地方是,可以蓋的建築與功能是一樣的,
但最大的差異在於城的內政設施可以投資、領地的不行。
上面有提過,領地收入很吃特化建築,
因為娛樂、往來、武藝、治安、信仰、治水這六項數值都是開局就固定的,
除了特化建築以外,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提高上述六圍。
但城的設施可以透過投資指令來提高六圍,
所以特化建築的必要性似乎就沒有那麼重要,
而且還會占用一格區畫,最後的結果就是會降低內政值的最大化。
進一步來說,有時候我會覺得資源佔用一格區畫很煩。
而且前作是可以把設施蓋在資源的區畫上,
但本作的資源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會佔用一格區畫的特化建築,
只有在資源的周邊可以蓋特定設施。
當然,城的特化建築不是完全沒用,
因為投資會消耗勞力、也會佔用一個武將的行動,
而且投資跟前作一樣,會有邊際效應遞減的問題,
如果要把城的內政發展到最大化,會非常耗時。
所以玩到後半段,我就懶得每個城開發到最大化了,直接蓋特化建築比較快。
軍團長的設計跟太閤五有點像,
只有大名指定要攻打的對象,玩家打下那個城才能算自己的,
不然就只是為人作嫁...
對了,這邊要提一下,
成為軍團長以後,要仔細看一下附近城池家徽旁邊的記號。
如果是一長一短,表示這個是玩家直轄的城(可以開發內政),
如果是只有一條短的,表示這個城雖然不是玩家直轄,但可以命令其出兵支援。
軍團長有個設計不太...厚道,
滅了君主指定的國家,該國如果有武將投降,
他是成為大名的直臣、而非軍團長的部屬。
也就是說,玩家滅了一個擁有眾多強將的國家,
想要吸收那些戰力還得花費大量的發言力去跟大名要。orz
另外幾個小撇步:
1.跟大名提案要求資源的發言力只要20,
但可要求的資源數量是依據大名手上的資源按照比例給玩家的,
所以當大名手頭上很有錢的時候,記得常跟他要錢。
2.引拔武將時,對方如果有妻子的話,會連同妻子一起投靠過來。
所以玩家有看上能力強的他國女武將,
就算她的忠誠度高也沒關係,看她有沒有忠誠度低的老公也可以...XD
最後,問個手合問題:
部隊的戰術是怎麼決定何時可以發動的?
目前我看到的就四種:
突擊
齊射
阻擋突擊
阻擋齊射
可是有時候我會看到這些指令沒有出現、
有時候則是指令出現了卻反白無法使用、
有時候則是一次出現兩個同樣的戰術可以選,
實在不是很懂這些戰術的可使用條件是什麼...
而且,那些戰術上面的星號是代表什麼意思?@@
另外,內政值有個數值叫做練度,這個實際上是影響到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