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如何分辨自己或他人的堅持不是執著

作者: apple03 (大海)   2021-01-16 05:26:28
問:如何分辨自己或他人的「堅持」不是「執著」?
答: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就像為人生設立目標、
定下方向,使自己不容易迷失。
然而所堅持的究竟是善的原則?還是傷人不利己的執著與偏見?
卻和做人的基本道德相關喔。
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於私利或只為了少數人,
或是貪圖一時便利,不是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
不接受建議和協調,也不願意調整先前的看法,
便是執著與偏見。在佛法而言,稱為「我執」。
最後可能對人造成傷害,
使得事情無法圓滿成就,也可能因此結下惡緣。
我執,會把自己變成煩惱與衝突的製造者。
因為自我意識太強,過度堅持自己的性格與想法,無法運用彈性圓融待人,
表現在外的言行容易傷人。此外,對於自己過度在意和擔心,
精神處於緊繃狀態,無法放下、放鬆,不但自己受苦,周遭的人也痛苦,也是一種執著。
如果凡事由大處著想、尊重他人為先,做著對眾生有益的事,
則是善的堅持。善的原則往往通於普世,不但自己接受,
其他人也能接受,而且不僅現在能被接受,過去與未來的人也都能接受。
至少在行事上做到不惱害眾生,做到為人的最基本原則。
佛教基本戒律「五戒十善」,是佛教徒衡量生活行止的基礎準則,
稱為「人天善法」。「五戒」是不做殺、盜、淫、妄、酒,規範不應作的行為;
「十善」是五戒的擴大與加深,不僅要戒除作惡,還要積極行善。
遵循「五戒十善」,時時提醒自己用同理心、柔軟語,
在心念上包容所有人和事,以慈悲待人,
以智慧處世,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偏見與執著自然減少,「我執」也會逐漸淡化消失。
最簡單的作法是,當考量一件事情時,不存有自我中心、
不放進自己的利害得失,進一步還要考量是否有益於眾生,
即使是「擇善固執」,也是一種對善的堅持,就算執著,至少也是好的執著。
文:轉載自《人生雜誌》358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