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歷史,就要學活的歷史,這裡有一篇好文供分享
妥協的藝術:美中能從「宋遼澶淵之盟」學到什麼?
2017/07/26 王俊評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605635
▌妥協的藝術:美中關係能從澶淵之盟學到什麼?
提到澶淵之盟,一般人的印象不外乎北宋王朝透歲幣維持與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的和平,有
點類似原先提出百日計劃互利共贏目標。這段歷史常被過去的中國史家視為藉由「歲幣」
買和平的「恥辱」,但百年和平終究是事實。就像北宋改革派名臣富弼說的,歲幣不到軍
費的百分之一,卻能維持長期和平,哪裡失策?
宋遼關係初期頗像是今日的美中台關係:宋立國時,遼早已是首屈一指的強權;遼支持北
漢與宋爭奪中原正統,但後選擇與宋修好,對北漢只維持防禦承諾;作為新興強權,北宋
懾於遼的強大軍力,但也不畏懼為了消滅北漢,以及重新收回被後晉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
六州,完成天下一統,而與遼開戰;遼雖然明知北宋的企圖,卻選擇以戰略守勢應對。
北宋對遼關鍵性的979年與986年兩次北伐,皆以先勝後慘敗作收。從此形勢逆轉,遼開始
以收復失地的名義,多次入侵北宋,最終在1004年,演出皇帝與皇太后御駕親征,深入北
宋腹地,直逼京城開封,但最後無力取得關鍵勝利,而與後者在1005年立約。根據史書《
續資治通鑑長編》之記載,雙方商定:
恢復友好關係,口頭約定雙方君主建立「宋兄遼弟」的「新型大國關係」
1. 宋向遼納歲幣
2. 邊界恢復原狀,雙方的防禦設施恢復戰前狀態,但不得擴充或新增
3. 彼此不收納向對方逃亡的盜賊、罪犯等
4. 邊界恢復被宋方禁止的「榷場」貿易(條約未正式記載)
澶淵之盟這段歷史常被過去的中國史家視為藉由「歲幣」買和平的「恥辱」,但百年
和平。終究澶淵之盟這段歷史常被過去的中國史家視為藉由「歲幣」買和平的「恥辱」,
但百年和平終究是事實。歲幣不到軍費的百分之一,卻能維持長期和平,哪裡失策?
雙方關係恢復後,每年也互相派遣使節訪問,並對飢荒等天災進行人道援助。就東亞國際
關係史來說,「澶淵之盟」顯示秉持唯我獨尊天下觀的中原帝國,也能與其他國家保持「
平等」國際秩序,而且比天下觀那種必須打遍全天下無敵手才能「王者無外」的理念,更
能維持和平。
當然,前提是他承認打不贏。
單純比較澶淵之盟與三十年和平條約,雙方都有兩大強權承認對方對等地位等條款,
不過澶淵之盟的相互妥協更多,也是成功的關鍵。至於誰妥協得多?顯然是北宋,大概就
只差沒有與遼國和親,但妥協換得的和平利益是巨大的,北宋得以全力發展經濟與文化,
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統治者最關切的民亂,數量也相對稀少。
雖然古今相較,國家的政治制度、所面臨的國際環境、規範結構等差異甚多,但如果
想要建構穩定的美中關係,類似澶淵之盟的妥協勢必不可少。不過問題也就在於此:到底
誰應該做出更多妥協?
澶淵之盟中宋朝的犧牲明顯較大,可是崛起中、且認為自己才是站在「歷史正確」一
邊的北京,能接受嗎?
若按照澶淵之盟對雙方邊界與防禦設施的規定,中國顯然至少必須停止在南海的人
工島建設與部署,甚至有可能要按照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針對中菲南海主權爭端,在去
年7月發佈的仲裁內容,予以拆除。但美國至多只是停止現有的「航行自由作戰」。
兩者差距甚大,中方能否接受,自不待言。
此外,中國向來對美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的海空「抵近偵察」相當不滿,雙方自2009
年來為此多次摩擦,最新的一次發生在今年七月24日,兩架中國殲-10戰機被美國官員指
控,在山東青島外海約148公里的東海上空,以大約91公尺左右的近距離,「危險攔截」
美軍EP-3偵察機。如果雙方要妥協,是美國要從其立場撤退,還是雙方都撤退?這顯然也
很容易想像。
經濟貿易層面,宋朝雖然輸送歲幣,也重新開放榷場貿易,但遼國的對宋貿易,始終
處於貿易逆差:宋人需要從北方購入的馬匹,在遼看來屬於需要管制的戰略物資,免得宋
人培養出強大的騎兵;但遼國需要從宋朝購入的物資,卻比較屬於民生層面,或者如茶葉
、絲綢等只有宋朝才能生產的「高階產品」。
因此雖然宋朝付出了歲幣,卻又能從榷場貿易回收;而可是遼國基於貿易的特殊性,
以及本國經濟的情況,並不會要求宋朝「改正」這種狀況。反之,川普政權卻極力要求改
正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如果在安全與經濟層面,都很難達成向澶淵之盟那樣的妥協,高層
如何建立穩固的戰略互信?
但美國並不是經濟相對落後的遼國,百日計劃也正是要提振美國的對中出口,以降低
美國對中貿易赤字。可是現在中國拒絕這方面的高度妥協,也不願改變國內的遊戲規則,
減低美商進入中國市場的困難度。
如果在安全與經濟層面,都很難達成向澶淵之盟那樣的妥協,高層如何建立穩固的戰
略互信?最多或許只是本屆領導人個人之間的友好關係。毋庸置疑,這很容易隨著領導人
更迭,或其他事件的發生,而產生變化。
或許,我們本來就不應該期待,中國對「盛世」的渴求,能與美國的「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並存。畢竟,澶淵之盟的成功也得利於宋朝政治文化不斷朝內斂的方
向發展,缺乏唐朝那樣的外向擴張文化;相對的,遼國也無意繼續向南擴張,更重視維持
在宋朝相對難以滲透的滿洲與北亞的霸權地位。
但今日的美中關係,無論是武力的發展競爭,還是爭奪「國際建制」
(international regime)的主導權,兩者最終都有碰撞的一天。我們只能期待,如果衝
突不可避免時,人類文明的發展,能讓這兩國以理智溫和的方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