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美國職棒的小聯盟農場制度 By Bob Hoie (四)

作者: ms9 (卑弥呼)   2004-08-20 21:35:41
※ [本文轉錄自 Prospect 看板]
作者: ms9 (開始盡量抹掉重寫) 看板: Prospect
標題: [譯]美國職棒的小聯盟農場制度 By Bob Hoie (四)
時間: Sun Aug 15 07:44:36 2004
當審判降臨農場(Here Comes the Judge)
一直保持沉默的前法官,此時擔任美國大聯盟理事長的甘迺叟蒙頓‧蘭迪斯,終於對
「農業」議題開火。他開始讓一些被大聯盟球隊「私藏」的小聯盟選手成為自由球員
(Free agency ,起因於1931年美聯的聖路易布朗隊〈1902-1953,金鶯隊的前身〉與其小
聯盟球員的合約被蘭迪斯認為不合規定,於是讓這些選手成為自由球員。其後蘭迪斯讓很
多小聯盟球員因相似的理由也成為自由球員。)1929年末蘭迪斯公開譴責農場系統,並宣
稱要將之摧毀。為了反擊這項指控,聖路易紅雀隊老闆山姆‧布雷登(Sam Breadon,1876
-1949,本來以賣爆米花為業,後來成為職棒隊老闆)引述來自七個小聯盟組織的說法,認
為這種農場系統是對球隊有利的。有趣的是,1921年蘭迪斯曾說過:「職業棒球的目標是
要讓球員的技術更為精進。」應該沒有人可以否認這也是農場系統的企圖吧。但在1929年
,蘭迪斯指控紅雀隊的經理布蘭區‧瑞基與老闆布雷登是要「蹂躪小聯盟」,讓美國的小
城市喪失它們珍貴的文化傳統——屬於自己的小聯盟棒球隊。
整個1930年代,蘭迪斯都一直試圖去摧毀球隊的農場系統,但因為這種農場系統並沒有
違反棒球的法則(not contrary to baseball law),他只好慢慢地從邊緣開始進剿:對
於那些擁有超過一支小聯盟球隊股份的大聯盟球隊處以罰款;還有讓那些被大聯盟球隊透
過違反規定的交易,或是「秘密協定」而「私藏」起來的小聯盟球員成為自由球員。在蘭
迪斯這場偉大的聖戰中,最有趣的莫過於他在1938年放74名紅雀隊的小聯盟球員單飛,
1940年也有91名底特律老虎隊小聯盟球員獲得自由,但這些都只是蘭迪斯在輸掉這場戰爭
以後的零星反擊而已。
有件事比布雷登與蘭迪斯之間的交火還要的來得重要:在1929年的大聯盟會議上,當時
洋基隊的老闆雅各‧盧伯特(Jacob Ruppert,1867-1939,軍人出身,宣稱『職業球隊必
須為了自我的生存而戰。』)表示沒有任何球隊可以負擔得起從小聯盟球隊交易來球員的
價碼,而他:「將被迫買下屬於自己的小聯盟球隊,而其他球隊也會這麼做。」此時的洋
基隊早已經買下了藍山聯盟(Blue Ridge League,1915-1930)的乾姆斯堡小洋基隊
(Chambersburg Young Yanks,1929-1930),1931年的11月他又據報是用60萬美金兼併了
國際聯盟的紐華克熊隊(Newark Bears,1917-1949)。盧伯特還馬上挖角巴爾第摩金鶯隊
(AAA國際聯盟)的總經理喬治‧外斯(George Weiss,1885-1972,1971年獲選進入美國
職棒名人堂,戰後洋基王朝的推手)來替洋基隊發展農場系統。
所以,「農場系統」這個當初瑞基大概因為紅雀隊沒有足夠的財力與其他球團競爭而發
展出來的概念,在不到十年間也被棒球界中最財大勢大的球隊認為這是獲得年輕戰力最有
效益的方法。也許世上總會還有幾個迪馬喬(Joe DiMaggio,1914-1999,美國職棒史上最
夢幻的中外野手之一,生涯打擊紀錄:http://www.baseballhalloffame.org/hofers_and
_honorees/hofer_stats/Hitting/dimaggio_joe.htm)或是泰迪‧威廉斯(Ted Williams
,1918-2002,美國職棒史上最偉大的打者之一,生涯打擊紀錄:http://www.baseballha
lloffame.org/hofers_and_honorees/hofer_stats/Hitting/williams_ted.htm),他們在
被小聯盟球隊發掘之後,轉賣到那些沒有農場系統的大聯盟球隊——但這樣(對大聯盟球
隊而言)是很危險的。所以,最晚搭上這班往農場的列車,同時農場系統也最薄弱的八支
球隊:費城費城人隊、費城運動家隊(1901-1954,先遷往坎薩斯城,再搬到奧克蘭)、
華盛頓參議員隊(1901-1960,現為明尼蘇達雙城隊)、芝加哥白襪隊、紐約巨人隊、芝加
哥小熊隊、波士頓勇士隊(1912-1952,先到密爾瓦基,再到亞特蘭大)、匹茲堡海盜隊
(除了聖路易布朗隊以外),也無怪乎會成為1940年代美國職棒最肉腳的八支球隊(聖路
易布朗隊與辛辛那提紅人隊在1930年代開始拓展農場系統,所以它們成為1940年代戰績進
步最多的球隊)。
縱使其他球隊可以吸收紅雀隊的做法,卻沒有人可以跟得上瑞基的腳步。瑞基利用全球
經濟大恐慌的年代(1930年前後),很多年輕人缺乏工作機會之際,用舉辦測試會的方式
簽下了數以百計的球員。整個1920年代紅雀隊旗下的小聯盟球隊,單單從三支增加到五支
而已;1936年它的規模已然擴至28支球隊了,而當時全美國也僅有26個小聯盟組織而已,
使紅雀小聯盟系統(的規模)顯得十分突出(紅雀隊在以下的聯盟都各有兩隊:內布拉斯
喀州聯盟(Nebraska State League〈1928-1938〉:諾福克麋鹿隊〈Norfolk Elks〉與米
噱爾麥粒隊〈Mitchell Kernels〉);喬治亞—佛羅里達聯盟(Georgia- Florida League
〈1935-1963〉):阿爾巴尼旅人隊〈Albany Travelers〉與亞美利克斯紅雀隊〈Americus
Cardinals〉;阿肯薩斯—密蘇里聯盟〈Arkansas-Missouri Leagues〉:不詳)。紅雀隊
的小聯盟系統規模在1937年到達了33支球隊的巔峰—這比第二名與第三名加起來還要多。
瑞基那種「以量至質」的觀念,可以從奪得1942年美國職棒總冠軍的那隻紅雀隊來得到
印證:除了二線(second-line)投手哈利‧岡伯特(Harry Gumbert ,http://www.spor
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Name=BCCFE)與懷提‧摩爾(Whitey Moore,http:
//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Name=BFGAJ)以外,全部都是自家培養出
來的「產品」,而岡伯特也是用紅雀自己的選手比爾馬碁(Bill McGee,http://www.spo
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Name=BFAJD)去換來的。此外,紅雀隊更利用球員
的交易讓自己荷包滿滿:單舉1940~1941這段時間為例,強尼‧麥茲(Johnny Mize,300本
大砲一壘手,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ofile.asp?Name=BFFAC)、喬‧
玫諦克(Joe Medwick,近2,500安的狠角色,http://www.sports-wired.com/players/pr
ofile.asp?Name=BFCEH)與米奇‧歐文(Mickey Owen ,http://www.sports-wired.com/
players/profile.asp?Name=BGCGC)就被紅雀隊拿去換來美金24萬元,以及九名選手。
從大聯盟球隊的角度看來,農場系統的設立當然是美事一樁,而小聯盟也因此更加繁榮
(1933年全美國只有13個小聯盟組織,1940年則激增至44個。譯按:不無可能僅與經濟情
勢有關)。1930年代末期,紅雀隊老闆山姆‧布雷登在回應蘭迪斯又一次的重砲轟擊時表
示,他認為農場系統可以為小聯盟組織帶來穩定與繁盛。但這段時期另有許多影響美國職
棒發展的因素,像是大量增加的夜間比賽(美職小聯盟第一場夜間比賽是在1930年五月二
日,由西方聯盟舉辦)、比以前更好的球隊行銷活動(promotion),還有大量年輕選手嶄
露頭角,這些都讓美國大聯盟的平均每隊觀眾人數在1937~1940年間成長了40%。實際上,
與美國大聯盟球隊有隸屬關係的小聯盟球隊佔全部小聯盟球隊數目的比率,這段時間(指
1930年代)從61%下降到46%。
(未完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