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Sabermetrics 看板]
作者: WillWaiting (Creep) 看板: Sabermetrics
標題: [翻譯] 為什麼Mario Mendoza很重要? [1]
時間: Sun Nov 26 22:02:30 2006
Baseball Beteween The Numbers 5-1 by Keith Woolner
Mario Mendoza並不是任何一種你會覺得很重要的球員類型。他生涯打了九季,從
1974到1982,只有三季達到200打席。他從未在世界大賽出賽或被票選全明星過。他被認
為有很好的游擊守備但從未拿過金手套。他唯一能夠在聯盟排上前十名的數據是犧牲觸
擊。在他打過的三支球隊裡(Pittsburgh 1974-1978, Seattle 1979-1980, Texas 1981-
1982),只有一季拿到季賽第一名過(74年的海盜, Mendoza的菜鳥球季),而有三季輸掉95
場或更多。他有時會守二壘或三壘,甚至還投過一場球(在1977年,生涯唯一一次,兩局內被
打3安打,2四壞,1發HR,三分自責分)。在超過1300個的生涯打數裡,他只打了四發全壘打
;不起眼的速度表現、選球甚至是超爛的力量;同時沒有任何一季打率高於.245。
簡單的說,Mario Mendoza不是一位好選手。實際上,“不好”已經是很保留的說法
了。他是大聯盟史上最爛的打者之一。他的爛打擊為他留下了唯一的名聲:開始使用“
Mendoza Line”這樣的術語,用來表示.200的打率。打率比Mendoza Line高,這樣的理論
是;你已經達到要放在大聯盟名單內最低能忍受的打擊能力邊緣。
這樣的術語是非常的酸的。前大聯盟人George Brett, Bruce Bochy和Tom Paciorek
是把這名詞發揚光大的人。有人認為這稱號是另一個不同的Mendoza。這線的位置也是一
個爭議的地方:通常這設定在0.200,但Mendoza的生涯打率實際上是0.215。先不管這線
的由來或是精準的定義,這個線暗示了我們非常多的東西。如果你是大聯盟選手而你的成
績比Mendoza Line更糟(或者是在這附近),你要小心你即將失業了。(Mendoza的上壘率
0.245比起Mendoza Line定義的0.300上壘率來的要低;雖然並沒有對Mendoza Line
的長打率做定義過,不過如果有的話Mendoza的0.262長打率要比Mendoza Line定義的要來
的低很多)
為什麼Mendoza Line可以表示這樣的界線?一大堆的球員想打MLB──比MLB所能容納
的多上許多,不論MLB擴大的有多少。有這麼多人來爭取位置,球隊必須要從麼多的小聯
盟球員及其他聯盟的打工者來找出適當的。球隊不須要勉強簽下那些攻擊能力差到可從好
幾打新的隨便可簽到的球員。當球隊在某個位置出現空缺要補時,這一堆有才能的球員隨
時準備好要替代上場並使傷害減少。這種便宜且可以迅速獲得的“取代層級(Replacement
Level)”的概念是從Mario Mendoza和他的名聲所建立的。取代層級的概念對於打造球隊
及衡量球員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只是對他的名字的一種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