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bc12812 ()》之銘言:
: http://tinyurl.com/cwl2d78
: 隨便看看的重點摘要:
: 1. 用兩隻眼睛看球
: 2. 戰斧揮棒
: 3. 重心從後腳完全轉移到前腳 使的後腳離地 同時前腳鎖住 完全釋放力量
: 4. 棒子在擊球區停留久 讓他可以更容易擊中球
今天看到有文章講這個(也拿原文當資料出處)
http://johansantana.pixnet.net/blog/post/98152775#comments
這邊順便提出我的看法....
以這組圖來說, http://ppt.cc/qNJ~
重心轉移應是發生在"揮棒前階段"裡面的的"抬腿階段", 這時頭部必然往前移, 如同紅線
所示, 準備姿勢的頭部位置, 跟擊球後的位置不同; 但另一方面, 當前腿著地後(進入發
射位置), 打者開始旋轉身體, 此時頭部位移是非常小的, 如第5張圖的綠線, 一直到擊球
後, 頭部位置都沒有太大改變, 這跟上面的BONDS和PUJOLS是一樣的
另外, 關於抬起後腿的部分, 我引用網站http://tinyurl.com/cwl2d78
第二段來討論,
The action is only a byproduct of transferring his weight from his back foot
to front side. As he keeps his front leg straight and his right knee snaps
into place, the jolting force of his weight moving forward has to go
somewhere. If not for his back foot popping up, it could lead to tearing in
his back hip.
這個抬後腿的動作, 是他重心往前移動的副產品. 當他前腿膝蓋穩固了前腿, 使之保持直
直的, 那麼重心前移所產生的猛勁也就出現了, 如果他的後腿沒有提起, 這會撕裂後髖部
也就是說, 當前腿著地瞬間, 若前腿比較筆直(或是膝蓋角度固定), 髖部為了繼續旋轉,
必將後髖部往前牽引出來, 導致提起後腿, 像是CANO也會有類似的狀況, 而另一方面像
BONDS或ORTIZ, 前腿著地瞬間, 膝蓋比較彎, 會隨著轉後腿同時把前膝蓋打直, 若加上打
者重心比較往後, 那後腿就不會提起了!! 另外像Frank Thomas或上圖的PUJOLS, 前腿比
較彎, 但照樣提起後腿, 我認為這是重心比較沒那麼後面的緣故
附帶題外話, 提起後腿是因為前腿維持筆直的後續動作, 而不是故意提腿, 這跟
Charley Lau 提倡把重心完全放前腿上而提起後腿(類似投球那樣)應該是不同的(如中職
的楊松弦)
整體來說, 提起後腿應該不是Harper的專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