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捷運與交通網路要考慮的是否能賺錢
這是一個考量點之一
但是如果以國家的角度來看
我們終究希望賺的是台灣的總收益而非捷運本身
如果只是把政府是否能賺錢的框架擺在單純的運量和乘客人口
而不去算總帳 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比如台幣今年匯損 光保險業就高達八百億 這只是今年升值7%的結果
這是整個總體經濟的威力
以國家角度而言去算總帳
量級就與捷運公司是不同的
興建捷運 需要徵地成本 需要原物料 同時也要考慮全民到底能否因此而獲利
雖然營運捷運的是捷運公司沒錯 需要就公司的角度去考慮
但捷運公司屬於政府底下的機構
考慮興建與否 更不可能是只有考慮捷運公司的帳
而是以整個國家的和城鎮能夠受惠的程度
考慮政府是一間大型公司
旗下有子部門 包含捷運局
捷運局雖然賠錢 但是由捷運局的存在而導致其他的部門更賺錢
這是一個大公司的戰略布局
而不應該成為反對興建捷運的理由
單單只是討論路網 而爭論是否應該興建
更應該以二十年的尺度去討論
在這個二十年的尺度而言 算總帳我們可以得到多少
而去定論該不該興建
假如提早興建 而不是等到人口增加才興建
這樣子導致捷運公司每年賠了20億
但在初始建設階段省了成本100億
而給整體國家與城鎮 帶來500億的效益 不計入其他外部效益
這樣子的情況 難道不應該支持興建的整體效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