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運量訂指標 學者:減少灌水
過去國內在審查捷運等可行性評估時,地方政府往往會為求通過,在運量預估、土地開發
等效益上「灌水」,但通車後卻虧損連連。交通部針對前瞻軌道計畫七縣市十五案輕軌、
捷運,修訂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審查要點加嚴把關,學者認為指標訂得更明確有助於「減少
灌水」,但地方政府及委員是否能如實撰寫及審查,仍是「事在人為」。
中華大學運管系教授林祥生表示,過去在審查可行性評估時,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了通過,
寫上含糊的運量數字或「灌水」,這次修訂草案可見訂出更多指標及參數,更明確也讓地
方政府難以閃躲,畢竟「要灌水就要編出更多假的數字」。不過也因各縣市須因地制宜,
草案中未能明確訂定指標,未來在實質審查時仍應有更明確的審查項目、標準,也更應明
確訂出如何移轉私人運具。
不過,林祥生也坦言「要如何閃躲,恐怕仍是『事在人為』」。他認為,既然這次大規模
修訂審查標準,將來審查委員會就應有更多不同代表性的代表組成,而不是固定的老面孔
,才能讓更多不同聲音加入。
淡江大學運管系教授張勝雄則認為,前瞻計畫在討論軌道最缺乏的仍是沒有討論「當地運
輸系統的現況」,要建設,就一定是現況有某些地方不足,才希望藉由建設手段提升,相
關法規中卻缺乏釐清目前都市的交通問題,究竟都市運輸系統現況的瓶頸、需求,他認為
,應先釐清才能討論是否有建設的空間及必要性。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58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