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某板友詢問何時會去搭乘,本來想說有機會去新市鎮再說,
昨天淡水天氣真的太好,而且既然試乘就是要找問題加以改善,
所以昨天還是去搭乘了。
輕軌有些地方的廣播用語真的會讓人誤解,像電梯內的廣播為「第二停」而非「二樓」,
車上廣播目的地用的是「終點站」,昨天就遇到不少乘客一直詢問是不是已經到了,
因為一直聽到「終點站,崁頂站」,他們就以為已經到最後一站了,
這邊如果改用「往」,意思就很容易懂了,但月台廣播是正確的,希望盡速改進,
目前車上廣播順序為英、國、台、客,但車站廣播為國、台、客、英,
且月台廣播是列車到達前就會先廣播,不像北捷是列車停妥了才開始廣播,
不過目前有些車站仍有到達後才廣播的問題,平面車站較多,
詢問車站人員他們說目前系統因為都是無線傳輸,所以有些地方會有抓不到訊號
或定位不夠準確的狀況,目前正在檢視問題並改進,
此外與北捷不同,終點站列車進站前,廣播仍為該班次的終點站,
例如在紅樹林站會廣播「下一班往紅樹林站的列車將到達第幾月台」,期望能在漁人碼頭
段通車前改善,
這問題不知是不是因為正式營運前時刻表可能會再更動,不然應該能跟北捷一樣直接提式列車的預訂目的地,畢竟人在終點站了,提示列車往此站本來就沒有意義,
旅客要知道的是列車要去哪裡,而不是列車將到達這個終點站。
不過車上廣播最大的問題就是慢吞吞,每次銜接不同音檔都要等候兩三秒,
有時候就直接省略後面,
例如本來要播「終點站,崁頂站」,有時候到後面就變成只剩終點站,
要不然就是前面不見了,
不知這問題有沒有辦法改進,不然這樣真的很浪費時間又失去播四語的用意。
昨天也發現,新北捷運的客語不知是不是用的腔調不同,關於紅樹林的「林」用法和其他
捷運都不同,聽起來像是na而非li,不知是什麼腔調。
昨天因為沒有等到往新市鎮的公車,所以只好搭捷運去淡水站轉乘,
順便聽聽看北捷對於特殊用詞(輕軌)的台語會不會又跟之前小巨蛋一樣,結果確定是
「輕鐵」,高雄印象中是直接用文讀「輕軌」,
目前關於「輕軌」,寶錄的公車站名廣播只有國語,立皓的其他三種都有,
台語也是直接文讀「輕軌」,第一次在紅23上聽到覺得很感動,
因為從小聽爸媽講台語,提到鐵軌都不會用軌道這個詞,
都直接講「鐵支路」,本來以為會不會怕大眾聽不懂而改用一些奇怪的用法來講,
幸好改用「輕鐵」,至少聽起來算是比較順又不會差太多。
順便一提,輕軌在各車站的無障礙設施上,比較特別的是,目前法規僅有規範樓梯終端、
電梯按鈕前面要有不同材質的鋪面提示試障者,請參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但輕軌連站內斜坡的端點也設置了,之所以斜坡處不需設置,
是因為法規上認為斜坡不會造成行走上的危險,既然是安全的自然無需特別提示,
對於新北捷運局願意做到比法規要求更好給予肯定,希望未來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