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Pokemon Go造成熱潮後 網路上各種成功分析文紛紛出爐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巴不得當作成功聖經一樣的學習
彷彿受到醍醐灌頂一樣 馬上想要拿自己的工作來應證一下
但是好像多數人都忘記一件事情
Pokemon Go會成功 不是因為他在其他地方做了多好
而是因為他是「Pokemon」
虛實整合的遊戲 Pokemon不是第一個 也不是唯一一個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真的會為了這一款遊戲走出去?
是因為他遊戲的主題 勾起很多年前大家心中的神奇寶貝魂
而且這個遊戲的模式剛好完美的移植了神奇寶貝的故事主軸
如果今天全新的故事主軸 要你出門走半天路收集不知名的卡通人物
在身邊沒有認識的人有一起加入這個生態圈以前
沒人跟你討論、沒人跟你戰鬥、跟你比較 收集訓練這些生物的樂趣何在?
遊戲設計再棒 遊戲內容多豐富又有什麼用?
Pokemon因為他是Pokemon 所以他可以省略前端培養玩家數的緩慢階段
從原本澳洲一兩個闖警察局抓怪的小新聞 快速的viral起來
這個成功的關鍵點
就算其他廠商在時間醞釀跟技術合作上 再怎麼進步
遊戲流程跟介面設計的 再怎麼化繁為簡
都不會有跟Pokemon Go一樣有辦法這麼快的創造出大量的話題
至於周邊玩家開發的APP、社群的傳播力量、各種店家搭便車...
這些都是Pokemon Go創造出大量玩家數後的「結果」 而不是「原因」
如果覺得做好這些事情就是Pokemon Go式的成功的因素
那就是倒果為因了
成功分析文最大的價值 在於成為後進者學習的範本
哪些事情是在他成功之前做對了、哪些事情是在他成功後才衍生出來的
哪些是他跟別人真的做得不一樣、哪些是其實大家都這麼做
哪些是他可以做但是其他人做不到、哪些是真的值得大家一起學習
如果只是單純的"描述現象" 能給予的啟示還是有限
※ 引述《Dayeah (!!)》之銘言:
: 完整圖文版:
: http://entermanager.blogspot.tw/2016/08/PokemonGo.html#more
: 從台灣開放《Pokemon Go》至今,大家衝到第幾級、登錄了幾隻神奇寶貝呢?
: 這段期間,三不五時可以看到許多人對這款遊戲的冷嘲熱諷...
: 身為一位資深遊戲玩家+行銷人,面對這款人類史上空前的熱門遊戲,
: 想跟大家分享《Pokemon Go》教了我的五堂行銷與商業課。
: 一、內容是關鍵,但要時間醞釀+技術配合
: 《Pokemon Go》的成功,來自於三方合作、缺一不可:
: 遊戲內容由任天堂提供,
: 虛實整合的遊戲技術由Niantic負責,
: 而地圖與GPS定位當然由數位地圖龍頭─谷哥(Google)支援。
: 二、以簡馭繁的遊戲化精神(Gamification)
: 上一個全民瘋狂的網路遊戲是什麼?
: 2008年的《開心餐廳》、2010年的《憤怒鳥》、2013年的《Candy Crush》
: 但實際比較Google趨勢,可以發現對的內容結合對的技術,
: 《Pokemon Go》創下的紀錄,是網路發展至今最驚人的指數型成長。
: 三、留心使用者經驗的枝微末節
: 《Pokemon Go》的APP設計上,有著不少用心的細節值得讚許;
: 即便是周邊衍生的非官方輔助APP,譬如「IV Calculator for Pokemon Go」
: 也可以看出其如何創造好的UX/UI(使用者體驗/使用者介面)。
: 四、社群網路快速傳播即時UGC
: 許多人為了捕捉神奇寶貝的稀有種,
: 在101大樓、新北投、南寮等地方手刀奔跑,
: 然而,玩家們如何知道何時、何處出現了稀有種?
: 一切全賴由人類玩家構成的網路雷達「Poke Radar」APP互通有無。
: 這種完全出自於網友自發的偵測網路,
: 是史上初見的即時使用者產製內容(Real Time UGC)的大規模應用!
: 五、虛實整合商機先聲奪人
: 商機可分兩部分:
: 《Pokemon Go》本身的商業模式,
: 以及其他企業「搭便車」的做法。
: 後者有協助打怪的、有協助收集寶貝球的,
: 也不乏運用話題行銷、無縫置入自家產品服務的業者。
: 大家有看到其他的行銷趨勢或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