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泰拳,最近剛好看了功夫傳奇-武泰無懼~
節目主要是介紹古泰拳(Chaiya系)和現代泰拳。
其中的Chaiya很重視頭部防禦,此外也滿多接手/連消帶打的招式。
(接手可能真的是各國傳統武術的特色)
可是接手的部分,在現代泰拳的身上,好像只有在防高腳踢的時候常用到~
我個人猜想可能是一腳控住了,對手就是處在極度重心不穩的狀態。
另一腳很難起飛腳,要揮拳也因為距離遠打不到,況且就算打到了也沒啥破壞力。
所以接"腳"後,先不考慮下一動要做什麼,自己也是處在相對安全的狀態~
接"手"則不然~所以這可能是在現代格鬥擂台比較少用到的原因之一~
所以回到詠春(或傳武)上,真要打出具有接手特色的擂台比賽,
那是不是要在規則設計上,鼓勵選手多做連消帶打的動作!?
(像散打要選手多摔,得分就最高)
我一直認為雷明輝師傅在功夫傳奇的比賽展示,是比較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詠春搏擊!!
不過,老問題,沒有具水準且規模大的競技交流平台,訓練及技術很難有跳躍式的進展,
而以台灣現今的環境下,要想快速的能打,但又拋不下傳武,
好像只有傳武和散打並進這條路可行!
(好像有板友,就是八極和散打兼修)
我最近也在考慮兼練散打,看是不是能打出詠春風格的散打或散打風格的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