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
2020-04-07 19:41:58https://reurl.cc/oL1lLQ
文/馬克.桑頓
(2010/10/13於Mises Circle演說)
約瑟·薩勒諾,我在米塞斯學院的朋友和同事,今年出版了一本標題為《貨幣:健全與紊
亂》的著作。全書共26章,主要是作者在各地出版物上發表過的文章。這些文章的共同目
的,都是向非專家的讀者解釋健全貨幣的原則。
健全貨幣包括兩大原則:第一個原則,是肯定市場選擇和維護貨幣的能力及其帶給社會的
所有巨大好處。第二個原則,是反對政府干預貨幣以及它對社會造成的全部惡果。
本書非凡之處,在於展現了所有關於貨幣的重要理論辯論,當然對一些複雜歷史事件特別
是大蕭條,有著精彩的條分縷析。政策分析貫穿全書,其中涉及到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
部分,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討論。最後,本書在未來展望中,囊括了幾篇關於金本位以及如
何實施的重要文章。
我極力向你推薦這本書。《貨幣:健全與紊亂》是一項偉大成就,其中包含的信息,正是
我們讓世界恢復正軌所需要的。今天我將為約瑟的成就,以及他恢復健全貨幣原則的目標
,奉上我的演講。
#健全vs紊亂
健全貨幣的原則承認,貨幣是市場給予社會的一項重要貢獻。貨幣起初只是一種用作交換
媒介的商品。例如,我接受煙草作為勞務報酬,即便我本身不想消費煙草,因為我知道,
使用煙草可以在菜攤購買幾個番茄。
最初,可能有許許多多像煙草這樣的財貨,服務於交換媒介的目的。然而,由特定商品充
當最佳的交換媒介,這是一種自然趨勢,最終剩下的只有少數商品。
這些財貨,自然具有最適合充當媒介的性質。這些性質包括耐用性,因為你不希望一種媒
介,在你接受之初到最終用來交換的這段時間,可能損壞變質。另一個重要性質是,這樣
的商品是可以分割的,所以你可以從中分配出用於交換的量。例如煙草,可以準確稱重。
番茄則相對不好分割,也不如煙草那麼耐用。最優秀的媒介,也要便於運輸,因此代表著
相對於其尺寸和重量而言的較大價值。它們也應該是難以偽造或模仿,並易於儲存。那些
從市場過程中脫穎為最出色媒介的商品,被稱為貨幣或一般交換媒介,因為它們在市場上
具有最廣泛的適銷性。
關鍵要注意到,這不是某些擺脫人之引導的神秘過程。相反,它是一個企業家過程,存在
某些個人,發現了某些特定商品,具有在特定經濟中所需要的特性。這些人從他們的發現
當中受益——獲得利潤。最優秀的企業家發現總會被人模仿,從而促進市場採用某些商品
而捨棄別的商品。
很久以前,人們發現,最好的交換媒介是金屬——特別是青銅、錫、銅、銀和金。這些商
品非常耐用,高度可分割,易於運輸,難以仿造。為了增強可分割性,鐵匠將金屬切割成
相等大小的部分,添加印記以證實重量並注明生產者。貨幣的鑄造業,就以這樣的方式產
生。
為提高存儲和運輸貨幣的能力,又出現了銀行及銀行鈔票。最初,金匠和銀匠——已經各
自有一個存儲自己金屬的安全場所——承擔存儲或儲藏貨幣的職能。為了提高貨幣的便攜
性,紙質鈔票作為降低運輸成本、規避盜竊風險的方式出現。我從倫敦前往巴黎,就不必
勞神在途中運送100磅白銀,而是要求我的倫敦銀行家,為我開一張100磅白銀的鈔票,然
後我可以在巴黎的代理銀行兌現或者再次存款。
這在今天看起來,可能都很簡單,但情況遠不是這樣。在實際發生以前,貨幣和銀行業發
展的複雜過程,是永遠無法被想象的。香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戰俘營裡,很快地成
為貨幣,雖然如此,這僅僅是因為人人都已經熟悉了貨幣的用法。在史前時期,尚沒有人
能發現當代形式的貨幣。各國政府也無法建立這樣的制度。政府只是壟斷了既有的貨幣制
度。
每個人都承認貨幣是重要的,但很少有人意識到貨幣究竟有多麼重要。沒有貨幣,交換能
力會非常有限。以貨易貨,是一個成本高昂而繁瑣的過程,你必須找到一個人,他有你想
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為了實現交換,還需要雙方就各自讓與多少達成協議。人
們對本身消費的大部分商品,都必須自給自足,因此可供消費的,也會少到可憐。專業化
和分工極為有限。規模經濟也極為有限。複雜的財貨得不到生產。
你不能簡單地通過克雷格網站(Craigslist,一家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避免易貨
的困難,因為克雷格網站尚不存在。電腦、互聯網或手機也都不存在。
換句話說,我們生活水平的長遠發展,是基於貨幣的發展,兩者同時發生。非洲、亞洲和
美洲仍然存在著不使用貨幣的社會,但它們都是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缺食少衣的原始簡
陋當中。他們沒有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比如室內的抽水馬桶、冷氣、香皂、清潔內
衣等等。他們的生活可能美滿,但關鍵是其社會存在與基於貨幣的社會大相徑庭,他們的
生活水平要低很多。
因此,健全貨幣的原則,是以市場中出現的商品貨幣為基礎,受財產權、商業和企業家精
神原則的指導。當貨幣體系發展和傳播時,當各獨立文化體的經濟融入到這個體系時,會
造成衝撞碰擊。這種融合從來都是一段複雜過程,但最終來看,貨幣融合本身是完全有益
的。
任何遠離健全貨幣原則的步驟,都會對社會產生消極後果。這裡,我特別說說政府對貨幣
和銀行業務的干預。第一種干預是壟斷硬幣的鑄造。可能起初表現是有益的,因為貨幣變
得質地均勻,偽造者受到政府權力的懲罰。然而,任何政府對貨幣的壟斷,都會導致第二
種干預,即貶值或所謂貨幣通脹。政府和偽造者都會刮削鑄幣,最終減小鑄幣的尺寸,以
便有更多錢可花。今天,通貨膨脹的過程,純粹憑賬面上的電子手段完成。
即令國家沒有貶值貨幣供應,它仍然會壟斷貨幣和破壞市場過程。只有競爭性的貨幣供應
商,才可能有某些類型的創新和產品開發。這些變化改善了貨幣,使之更好適應不斷變化
的經濟狀況,從而促進經濟的整體發展。喬治·塞爾金的新書《良幣》提供了一項重要歷
史案例研究:只要政府部分放棄它對貨幣的權力,市場就會填補空白,並提供一項改進的
產品。
在國家的貨幣壟斷下發生的創新類型都是負面的。它們包括部分儲備銀行、復本位、金匯
兌本位、中央銀行、法定紙幣、佈雷頓森林體系、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今時
代的美元霸權以及眼下的量化寬鬆。受時間限制,我無法描述問題的所有這些「發展」。
不過請放心,這些主題,在奧地利經濟學文獻和Mises.org中都有詳盡闡述。
不用說,我們已經遠離了健全貨幣的原則。我們現在有一個不受商品支持的法定紙幣體系
。我們有一個迄今幾乎喪失任何存款準備的部分準備銀行體系。最後,我們還有一個奉行
一系列極端和反常政策的中央銀行。作為通貨膨脹的存在理由,政府的預算赤字正在暴增
。我們現有的負債,未來根本無法償還,「財政缺口」估計高達200萬億美元。
隨著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的逼近,以及金價越過每盎司1,400美元,情況惡化到如
此地步,以致於金本位又重新引起關注。一方面,你看到世界銀行負責人羅伯特·佐利克
,他建議把金價作為目標,當成貨幣政策的指針。另一方面,你看到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
里埃爾·羅比尼,他最近攻擊黃金,因為黃金會限制美聯儲政策的靈活性——即美聯儲無
法刺激增長,美聯儲無法管理價格水平,美聯儲無法成為最後貸款人,美聯儲無法拯救大
銀行。當然,這些正是奧派經濟學者不想有一個中央銀行的原因。
#奧地利學派vs凱因斯主義者
長期以來,經濟學專業,分成不同的經濟思想學派。奧地利學派由數目較小但極富創新精
神的經濟學家組成,他們在許多領先的高等教育機構工作。最近,奧地利學派在學術界內
部和外部都蓬勃興起。然而,這兩個不同的學派之間,不存在相聯貫通的思想。現在的情
況,更像是存在一個奧地利學派的陣營,同時存在另一陣營,由形形色色的凱因斯主義者
組成。
奧地利學派陣營,支持我所認為的健全貨幣(商品貨幣、競爭性通貨、自由銀行業、100
%活期存款準備金)的正面原則。凱因斯陣營支持我所說的健全貨幣的負面原則,涵蓋各
種形式的政府干預。我的看法是,對於經濟這樣一個涉及數百萬人企業家行動的社會系統
,及其究竟是如何發揮作用,凱因斯主義陣營缺乏真正的瞭解。他們似乎認為經濟就是一
台機器,或僅僅是他們憑借財政和貨幣刺激的操縱手段以實現各種結果的存在。
我現在想討論一些奧地利學派和凱因斯主義者之間差異的例子。這些例子包括大蕭條、通
貨緊縮和擺脫這種經濟危機的恰當出路。這些例子,僅僅是薩勒諾書中討論的許多問題中
的三個。在我看來,對以上及其他許多有關貨幣的經濟問題,這本書都是最好的信息及知
識來源。
大蕭條,始於1929年並延續到整個20世紀30年代,是一些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凱因斯陣
營提供了幾個解釋,包括經濟遭受總需求不足的標準答案。然而,總需求不足,只是對現
象的描述,而不是對該現象的解釋。米爾頓·弗里德曼說,大蕭條是由20世紀30年代初貨
幣供應量的下降造成。本·伯南克則認為,大蕭條源於銀行倒閉,這導致20世紀30年代初
的信貸約束。然而,這些也是對衰退和蕭條的描述,不是對這些現象為什麼會發生的解釋
。其他經濟學家甚至把大蕭條歸咎於金本位,因為它阻止當局擴大貨幣供應量。
相比之下,薩勒諾在他的書中表明,美聯儲在20世紀20年代的高通脹,引發了股市泡沫和
整個經濟的不當投資。美聯儲並非在20世紀30年代緊縮通貨,而是企圖且大體上成功地膨
脹了貨幣供應。薩勒諾還指出,我們在1914年就脫離了真正的金本位,代之以美聯儲的官
僚體制和金匯兌本位。大蕭條之所以「大」,是因為胡佛和羅斯福頒布的政策,妨礙了市
場發揮作用,特別是阻止了工資和價格下跌。
這導致了第二個例子,就是由價格下跌定義的通貨緊縮。主流經濟學家對通貨緊縮感到極
大恐懼。保羅·克魯格曼和本·伯南克,在他們擔任當前引人注目的職務前,曾是普林斯
頓大學的同事。他們對通貨緊縮的恐懼,都達到了病態的程度。像薩勒諾這樣的奧派學者
,相反地認為,價格下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好事。如果經濟中的生產增加,成本下跌,那
麼在貨幣供應穩定的情況下,價格下降,工資也會跟著下降。通貨緊縮對一般勞動者有益
。許多行業的企業家計劃業務,為其產品價格的下降做預先準備。
凱因斯主義者將通貨緊縮與蕭條聯繫在一起,但薩勒諾解釋說,通貨緊縮與蕭條之間的歷
史關聯是薄弱的。凱因斯主義者擔心,一丁點通貨緊縮就會導致消費者推遲支出,迫使企
業破產,這一進程將失去控制,成為通貨緊縮的螺旋。當然,儘管通貨緊縮可能與蕭條在
時間上巧合,但蕭條不是由通貨緊縮引起,而是由造成企業家不良投資的先前通脹所致。
通貨緊縮的現實,與凱因斯主義者的恐懼完全相反。當經濟陷入衰退時,價格有下降的趨
勢。資本財貨和土地的價格下降最多,其次是勞動力,而消費品——尤其是不可或缺、無
從選擇的財貨——下降最少。由於企業家認為資本財貨、土地、建築物和勞動力的價格相
對於消費品的價格下降,其中有一些人就會想到,他們可以將這些相對較低價格的資源結
合起來,以便生產價格相對較高的消費品。實際上,通貨緊縮是一種自然的減震器,它能
夠穩定經濟,而非使之運轉失控、步入蕭條。
關於兩個學派之間的區別,最後一例是恢復繁榮的藥方。凱因斯主義者認為,需要增加貨
幣供給,而對創造的貨幣數量,當前似乎沒有任何限制。他們還認為政府應該採取刺激性
開支,而且這似乎也沒有任何限制。作為刺激措施的一部分,這筆支出應該通過借款來籌
措,以增加赤字和國家債務,這似乎仍然沒有任何限制——無論多少都是任務完成所必需
。
奧派學者把所有這些所謂的補救,看成是對經濟重新調整過程的有害障礙。這樣的重新調
整,對於糾正繁榮(即房產泡沫)期間發生的不當投資是必要的。大蕭條、20世紀70年代
的滯脹、日本經濟的長期萎靡和當前的危機(作者指2007年至2011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及全
球金融危機),都證明瞭我們觀點的正確性。
正確觀點是,政府應該停止阻撓、削減稅收、縮小其人員編制和官僚管理機構的規模,為
企業家恢復良好的環境,讓市場發揮出作用。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採用健全貨幣的原則
。我們需要恢復金本位——薩勒諾對此大書特書——關閉美聯儲,並把貨幣和銀行的運作
交還給市場。
#子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