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2022-05-20 17:42:22※ 引述《vikk33 (vikk33)》之銘言:
: 俄系的120mm
: 能當榴砲也能當迫砲的營支援火力
: 例如2B16 NONA-K
: http://www.army-guide.com/eng/product1786.html
: 或是
: 自走式的2S31 2S34配備2A80 (當迫砲射程8.5KM,榴砲13KM)
: 還有車載式Phlox
: https://reurl.cc/YvEpLD
: 想討論的是在像是諸如美國也開始想將120迫砲打20公里以上
: https://reurl.cc/k1Og43
: 那這樣的趨勢想討論
: 1.俄系傳統122mm是否仍有存在價值?
: 2.迫砲榴砲合一的想法似乎不出中俄兩國,北約幾無相關動靜,是不實用還是?要不基層重火力統一120mm淘汰105mm提升火力減輕後勤不是很好?
: 3.或者120迫砲打20公里以上就取代榴砲,那105榴是否會走入歷史?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迫榴炮主要是蘇聯裝甲編制和冷戰戰術下的產物,
當機械化部隊過度推進,失去砲兵支援的情況下,
紅軍就需要一種輕型火炮彌補火力。
畢竟D-30 122mm榴炮也是大傢伙...
https://youtu.be/vHRYVcaw-ho
烏克蘭擄獲的2B16,和旁邊的大叔相比就可以知道迫榴砲有多輕巧。
而西方主要是用105mm榴砲,從M101到M119都比蘇聯122mm輕上一噸重量,
在運輸便利性上就比蘇聯來的方便,
也就對迫榴砲興致缺缺。
但是也不是說沒有類似的玩具
那就是法國的MO-120-RT迫砲。
https://youtu.be/P-PtFsfIVns
https://youtu.be/w5F8N-KoldI
MO-120-RT是法國為了海外作戰需求而出現的,
法國為了維持在非洲利益在二戰後持續在非洲有軍事行動,
並且保有少量殖民地。
為了提供海外部隊火力支援,法國另外設計MO-120-RT迫砲
它是一門有膛線的迫砲,
加厚砲管外側也有散熱刻紋,
砲架也加重避免射擊晃動。
這些設計強化了射擊精度,
這讓MO-120最大射程來到13公里
一般迫砲射程5km的誤差半徑有40公尺,
而MO-120-RT則只有15公尺。
值得一提的是美帝海陸也曾經短暫使用過MO-120-RT,
美軍編號為M327 EFSS(遠征火力支援系統)
https://youtu.be/cHtrqSeWNs0
但是只有2016-2018短短兩年服役時間就被USMC汰除,
原因很多,V-22難以運載,砲彈攜帶量不足....
最主要還是戰略上改變,從反恐戰爭改為針對亞洲的印太戰略
這種迫砲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