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問] 師→聯兵旅→聯兵營的改組理念與利弊?

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2022-06-05 22:50:05
※ 引述《PTTHappy》之銘言:
: 我觀念混淆,提問請見多識廣者指點釐清。
: 幾十年前、美、俄、我國都是(軍→)師→旅(更早好像還有團,不贅述)→營....
: 但是後來好像有些國家,包含我國,為了追求「短小靈活」,所以廢除師級單位(?),
: 組建為聯兵旅。
: 然後俄國似乎更發揚這種理念,把獨立戰鬥組織予以「縮小化」的程度在縮小到聯兵營..
: 在我的觀念中,以往師好像是最基層的各類總後勤的提供與保障層級,所以XX廠、XX醫護
: 站最基礎是設在師?換言之,到了旅的層級,就沒有這些或許實戰中需要的後勤輔助單位
: 。導致獨立戰鬥的組織龐大,必須整個師一起行動(同師內的各個下級戰鬥單位才能有前
: 線的後勤保障),但這樣大部隊程度的機動性比較低云云。是這樣嗎?
: (戰鬥支援的例如戰車營或火砲營,好像到了旅的高度,同個旅之中自然有這類營,倒不
: 必找師去要?必須找師支援的好像是後勤廠之類?是這樣嗎?)
不是,
現在旅、團就已經具有獨立作戰能力。
美式的旅級二級廠就已經具有相當的維修能力,
如果二級廠都修不好,那就要回本土大修甚至報廢的程度。
同樣的旅級底下的醫療營,就是野戰醫院等級,
如果還要後送,那就是重傷除役或者升等領勳章了...
現在美軍的『師』只是繼承歷史傳統意味更高,
底下的旅運作已經不受於師的框架
: 所以改成聯兵旅,把相關後勤單位改以「濃縮版」配置到旅裡面,獨立戰鬥組織的規模就
: 以旅來一起行動,因為旅的人數比師少,就追求靈活機動性而言,有所進步。
最主要還是『科技的進步』造成人力需求的減少。
就以40防砲來說,一門防砲編制5名人員,
炮長一名,砲手兩名,填裝手3名。
https://youtu.be/ZZ2c3u7pMBw
M42防砲車呢?6人!
(炮長一名,駕駛一名、砲手兩名、填裝手兩名)
但是一輛復仇者防空系統呢?2人
而且一輛復仇者效率還能抵上一個防砲排(4輛M42防砲車)
也就是自動化和接戰效率的提升後,人員編制可以縮編,
只是代價就是成本上升...還有人員訓練時間增加。
好處就是不需要師級龐大編制(至少上萬人),
3-4000人的旅級編制就有師級的戰力。
所以才會有1998年精實案的『廢師改旅』。
當然這是學美國1980年代的改革...
: 或許採取棋先一著的思維,俄國乾脆「勇敢實驗」,比「縮小獨立戰鬥組織」的程度更下
: 縮到營來追求更高的機動性..。好像「以前使用得很順手有利」、但「這次俄烏之戰使用
: 得很不順反而吃大虧」.....
: 然後又有人說其實傳統軍→師→旅→營..的組織型態,還是有聯兵旅、聯兵營取代不了的
: 優點的?是這樣嗎?那麼到底傳統獨立戰鬥組織規模,跟聯兵「旅、營」的縮小戰鬥組織
: 的規模相比,各自著重的理念、與利弊為何呢?
: 我有點搞不懂,如果師跟旅之間的區別是師有「完整」的後勤體制;如果不改制為聯兵旅
: ,我國可否還是以師為單位,擷取「加強機動性」的目的,折衷做法上是比較放底下各個
: 旅的旅長有較大的裁量權去「機動行動」,然後遇到後勤等問題還是賭回到師部去處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