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2014年烏克蘭軍的水準,才是烏克蘭這個國家長期以來的正常水準
: 那年烏克蘭軍武器封在倉庫裡發爛,沒人管理,組織上上下下官僚化腐敗
: 被強襲克里米亞了之後,由於事前沒有預測到這種事,也沒準備SOP
: 國家神經集體麻痺,沒人知道該怎麼辦
: 所以最後什麼事都沒有做,就直接被俄羅斯「駐軍」
: 這完全不符台灣坊間和美國白左幻想的「俄羅斯用訊息混合戰攻陷烏克蘭」
: 純粹就是:2014 年的烏克蘭軍遠比俄羅斯還廢,99%都是自己疏於戰備的問題
: 俄軍雖然也是高度官僚化、高度腐敗的低戰力軍隊
: 但在2014年以前,一直在中亞與中東長期進行低強度的「流氓活動」
: 因此等級仍略大於烏克蘭
2014年烏軍的最大問題在於爆發政治變革(廣場革命)
導致國內政局嚴重不穩、指揮也混亂,克里米亞沒放幾槍就倒戈或潰逃了
駐紮在克里米亞的最高階軍官(黑海艦隊司令)還直接叛逃
安全局特種部隊也有過半直接抗命倒戈,這不是有沒有戰備的問題
烏軍腐敗的影響更多是後續在頓巴斯的戰況,俄軍混和戰、烏克蘭國內持續動盪後,
烏軍去鎮壓亂黨和俄軍小綠人的時候竟然差點打不贏
還只能號召各地行政機關協助籌組國土防禦營(民兵)作為輔助部隊
最後也依然敗給俄軍正規軍的干涉,這才被迫接受所謂的明斯克協議
: 後來烏克蘭的轉變,是從2014年開始的
: 有兩大關鍵,
: 1. 西方的軍事顧問直接進入烏克蘭
: 這些西方顧問「繞過」烏克蘭軍腐敗的中高層將領,直接和有為的年輕軍官接觸
美國退役將領Mark Hertling之前有分享過自己和烏軍交流的經驗,
認為烏軍其實在2010年前後已經越來越開明,只是缺經費、缺目標,不容易改革,
要這樣說的話,現在德軍不也是慘不忍睹XDDD
現在出風頭的烏軍總司令和陸軍司令,雖然兩人在2014年的時候還沒晉升到最高層,
但也已經分別是旅長(上校)和前線參謀長(少將)了......說不是中高層有點奇怪
現任烏克蘭陸軍司令,2013年的時候就是烏軍和北約的合作負責人
我們只能說後續北約更直接的協助烏軍整訓,比此前只有初階合作更密切不少
: 2. 俄羅斯在烏東兩省建立傀儡政權,不斷與烏西進行低強度的戰爭
: 1. + 2. 的結果,等於西方與俄羅斯幫烏克蘭練兵,練了八年
: 到了2022年,烏克蘭正規軍基本上已經脫胎換骨
: 由於不斷輪調動員兵到烏東作戰,八年後,烏克蘭已經有20萬具有實戰經驗的步兵
: 所以開戰前,其實兩國的實力就已經逆轉,只是這些訊息非常不明顯
: 全世界包括世界首腦都沒有人知道,只能事後釐清,才能找出事後諸葛的原因
說全世界沒人知道就太扯,明明很多智庫研究都有在研究
現在回去翻各個智庫的研究,都提到烏軍一直在增強的事情
當然沒打過不能確定到底烏軍成長到什麼程度
而且俄軍最大優勢依然是裝備,以及俄軍不仰賴動員而是強調短期衝突的戰力,
所以開戰當下烏軍確實是呈現劣勢(國土守備 vs 遠征作戰 的模式差異)
需要時間和歐美援助來逐漸追平戰力差距
(當真實力逆轉的話,一直拿歐美援助現在還沒收復很多領土是在裝忙嗎)
最後是,其實普丁亂打一通,是真的葬送掉俄軍很多戰力,
要不然俄軍原本的基礎實力沒有現在看起來那麼爛
(借用Tom Cooper語:給普丁指揮,就算是美軍也贏不了啦)
: 這裡也有兩大台灣民間普遍認知誤區
: 1. 烏克蘭戰爭裡民兵沒有一般認知的有用,主要活動都是烏克蘭新正規軍扛的
烏軍這次除了一開始之外,已經很少用所謂的民兵了,
最近還有新聞說想要收回之前發給市民的步槍(但是不太順利)
主要民兵缺乏訓練,很難產生有效戰力,之前大部分也只是拿來充當輔助人力,
像是設置後方的檢查哨之類的,甚至只是當作軍伕來用
目前還算民兵的,大概就是海怪團(亞速團分支)和志願軍團(右區黨分支)之類的
都被編進中央特種指揮部下面,用來充當游擊部隊使用
而且因為包含很多退役軍人,更像是動員單位(海怪團骨幹是亞速團退役幹部)
後續第二點太無意義,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