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科院研製射高400公尺增雨火焰彈成抗旱

作者: ryannieh (Ryan)   2024-02-12 09:40:58
原文來源: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193723&utm_source=newsshare-fb&utm_medium=post
原文摘要:
運用多管火箭技術 中科院研製射高400公尺
增雨火焰彈成抗旱利器
中科院協助經濟部水利署開發的人工增雨技術,
經過7年不斷努力整合多項軍用科技轉化民用,
並運用多管火箭發射管與飛彈推進劑拌藥機的
技術,終於研製出射高超過400公尺以上的增
雨火焰彈,有效的把增雨劑打入雲層中,增加
降雨機率;近兩年抗旱期間,中科院共進行了
28次火焰彈增雨來克服旱象。
為因應不同施放地點的海拔高度,107-109年
能進一步提升增雨焰彈的發射高度,中科院
想到的是提高發射藥量並強化高空煙火發射管
。強化高空煙火發射管方面,由於中科院具備
多管火箭發射管的研發經驗,確認複合材料強
度與高強度發射管製作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在
需要放多少發射藥才能到達理想距發射地點
400公尺以上的發射高度?還有軍規火藥和民用
高空煙火火藥的純度與特性不同。為了解決
發射藥的問題,中科院取得民間火藥樣品進行
爆壓測試,並整合飛彈外型氣動力計算單位
計算不同爆壓下球形物體理論飛行高度,最終
取得理論發射藥量,進行後續測試。
另外,在無人機增雨部分,雖一般無人機均可
飛行1000公尺高,更可以大幅提升增雨劑的
施放高度,但無人機首先要克服在有限的酬載
重量,納入更多的增雨焰劑,這是中科院在無
人機增雨技術上最重要的議題。執行人工增雨
的問題是酬載重量有限,如何在單位體積內納
入更多的增雨焰劑為中科院克服的主要議題;
此外,增雨焰劑的燃燒速率也須滿足中科院藉
由研發無人機的經驗找出酬載與續航的匹配公
式,如此才能有效的運用無人機執行人工增雨
作業。
心得感想:
這則新聞的軍武點是,相關技術在臺灣有很大
的軍事用途:高空焰彈相當於大號單次使用的
迫擊砲,將武器化後的版本戰前大量急造並部
署在灘頭一公里範圍內(更強力的版本應該兩
公里也不成問題),作為詭雷使用可以局部代替
人員前置部署;高酬載無人機則可以攜帶迫砲
彈,如果再搭配特製的空炸引信和釋放機制,
毀傷效果應該相當可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