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山難案例檢討-2017武陵四秀高山症

作者: cattony710 (celine )   2018-04-15 02:16:34
山難案例檢討:武陵四秀高山症
案例:2017-10-14品田山高山症
隊伍資訊與背景:
一支12人登山隊,於2017/10/12由武陵農場攀登武陵四秀。
受輕颱卡努影響,陰雨濛濛天氣冷濕。
12日桃山觀測站:6~13度,降水15mm
13日桃山觀測站:5.5~11度,降水138.5mm
14日桃山觀測站:9~11.5度,降水56mm
15日桃山觀測站:9~10.5度,降水47.5mm
事發經過:
12日第一天上山,行程順利完成。
13日隊伍進行品田山單攻行程,45歲A女出現高山症反應,症狀【失溫、
胡言亂語、意識不清】。
13日21:00向宜蘭縣消防局報案,請求警消協助
13日22:35救難人員整裝上山救援
14日凌晨(ETtoday媒體寫14日0時,但似乎不太合理,不採用)救難人員與A女及另外兩名
照顧他的男隊員在【品田山三角點】會合,協助紮營在三角點旁,09:00消防員抵達後以
擔架將A女運送至新達山屋,並請求直升機協助。然因天候不佳無法出動直升機
救難人員於16:00抵達新達山屋,提供攜帶型加壓袋(PAC)供患者使用,19:00左右患者症
狀轉好,登山隊留下領隊等三人陪伴,其餘在林務局人員陪同下先行下山。
15日搜救人員以輪流背負的方式將A姓女子背負下山,然在接近登山口400公尺處左右,已
無生命跡象,14:50送往梨山衛生所仍搶救無效。
山難檢討:
武陵四秀是相當大眾化的登山路線,卻發生如此不幸的高山症山難,悲劇之外也相當令人
感到意外。山難紀錄中疑點重重,許多應避免卻未避免的人為判斷乃是造成本次山難的主
因。由於本案例並未公開山難報告書,事發經過為綜合各媒體所報導的山難經過,本文假
設媒體報導之過程為真實過程,再進一步進行山難檢討。
以下分五點進行檢討:
1. 天候不佳
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可見12日D1應屬於冷濕天氣,帶有降水;而13日累積雨量更是驚人
的達到138mm,推測狂風暴雨皆有可能。為何D2仍然會繼續行程,在風雨中進行難度最高
的品田山攀登?而不選擇停滯山屋或趕緊下山。不僅有高山症可能,在危險地形過度上更
是讓整隊承擔極高的安全風險。
2. 為何A女仍攀登品田山?
本案例最大的疑點在於為何A女會參與品田山的單攻行程?高山症不可能在登上品田山三
角點時才頓時顯現,D2出發時必定已有些許AMS症狀(是否有高山肺水腫,依據媒體的片段
報導無法得知,媒體報導病況關鍵字為【失溫、胡言亂語、意識不清】),才會在三角點
處惡化到意識不清與胡言亂語。或許A女並未意識到自己已有高山症症狀,因此並未稟報
領隊,然而領隊也應該隨時注意隊員的身體狀況,提早發現高山症的徵兆(猜測A女應該有
許多徵兆如疲憊、頭疼、速度慢等明顯症狀),竟仍讓A女通過V型斷崖直上品田,而導致
無法撤出的困境,一次又一次失去拯救A女的機會。
3. 為甚麼這麼晚才尋求救援?
報導指出13日晚間9點隊伍才發出求救,依據過往紀錄桃山傳統路乃至桃山山屋沿途皆有
訊號,新達山屋訊號薄弱,即便因天候不佳也應更積極向外尋求協助(可能有但報導未提
及)。高山症治療是個跟死神搶時間的比賽,若能提早得到救援下撤高度對於病患而言絕
對是好事。
4. 傳統路線的迷思─單攻裝備
武陵四秀沿途皆有山屋,或許是這一點導致了裝備不足,當A女被迫迫降在品田山山頂時
,可能缺乏露宿與紮營裝備,直至隔日凌晨救難隊抵達才得以紮營,使得A女與陪伴男隊
員落入失溫的危險中,高山反應更劇烈。而即便有攜帶帳篷等裝備,一般隊伍也不太可能
在單攻品田山時攜帶,簡言之,A女根本不應該參與品田山的單攻,身體狀況不佳,加上
缺乏迫降裝備,種種不利因素使得救援更加困難。
5. 繼續/停止下撤?
在救難隊將A女運抵新達山屋後,實施加壓袋的治療,並等待直升機救援。然而直昇機因
天氣無法接近,A女雖因加壓袋而有症狀轉好的現象,然而隔日下撤過程中仍舊造成不幸
。我想下撤的時機點可以再討論。雖然現在談論此事有點馬後炮的感覺,但是在緩和型治
療之後A女狀況轉好時,是否便可考慮連夜下撤?下撤是對高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此
外A女症狀轉好後是否因過了一個晚上病情又惡化?在患者稍有起色後持續下撤我想也應
該是可考慮的方法。
結語:
本案例可以看到即便搜救隊自接獲報案後迅速趕抵現場(晚間9點接獲報案,隔日凌晨救難
隊抵達),仍因一鑾串的隊伍判斷錯誤而導致高山症致死事件。高山症極度仰賴個人的危
機意識與隊伍的快速準確的判斷,以下對於高山症提出個人的淺見:
1. 自己的狀況自己顧─高山症的自覺
熟知高山症的風險與症狀是攀登高山的必備知識,AMS/HAPE/HACE的症狀彼此的特徵為何
?一定要頭痛才有可能是高山症嗎?高山症的用藥方式?這些嚮導知識必須熟記於心中。
且必須注意AMS與HAPE之間並沒有完全的連帶關係,一旦患者的症狀是由他人所發現(如嘔
吐),往往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好發高山症的登山者與完全無高山經驗的新手必須以
更高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必須有所警覺,才能防患於未然。
2. 隊伍攜帶裝備要充足
即便傳統路,住山屋的行程,仍必須攜帶必要的迫降裝備,或是以更保守的行程與判斷來
因應,如設定單攻撤退點、攜帶衛星電話、保暖衣物與爐頭煮食等。絕不因傳統路而降低
安全保障。
3. 在情況允許之下盡量下撤
即便獲得救難隊協助,新達山屋的海拔仍是不利於高山症治療的3200公尺。在患者稍有恢
復後應立即往下撤,唯有下撤才是治療高山症的唯一方法。
參考資料:
爬「武陵四秀」品田山疑罹高山症 女失溫送醫不治| 三立新聞網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04690
攀登品田山 1女疑失溫不治| CNN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710150190-1.aspx
罹高山症失溫又胡言亂語 警消冒險扛下女登山客| 蘋果即時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014/1222313/
12人小隊攻頂品田山!女疑高山症「失溫亂語」 警消冒雨揹負救 | 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014/1031459.htm
爬品田山失溫 女山友受困山屋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756907
女爬品田山失溫昏迷 天候差加深救援難度|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22242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