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bdd (mbdd)
2017-03-05 15:21:20※ 引述《Mahoutsukai (魔法使い)》之銘言:
: 閒談中常常會有這類的爭論,就是有的人認為
: 有些人運動是追求速度快,不是追求練得大隻
: 可是人體各部位都是有質量的
: 沒有出力的加速度,會有速度嗎?
: 假設心肺功能相當,難道真的會分成
: 有的人是速度快但是沒力,有的則是速度慢但是有力
: 而不是速度和力量永遠是正相關的?
: 有常在接觸運動的巨巨可以分享一下嗎?
小弟一點心得分享~
一般我們談論到運動的速度 通常可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反應速度跟感官能力有關 動作速度跟專項技術的熟練有關(如棒球投手)
位移速度則除了技術外, 身體先天的結構與生理機能也同樣很關鍵~
所以如果我們把命題再收斂一點 看成是:
"不做大重量訓練(主要是Free Weight) 有可能位移速度(直線)很快嗎?"
這答案我想是肯定的 因為有一個人就是這樣 他不但不做大重量訓練 而且他還
跑得比我們都快~ 他就是 Usain Bolt!
Usain Bolt 不做 Free Weight 的大重量訓練其實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為他有脊椎側彎 身體一負重很容易下背痛 (資料來自:NHK-Miracle Body)
http://imgur.com/a/7PM0v http://imgur.com/a/uqwD6
所以在他自傳電影裡有提到 20歲前是不做任何阻力訓練的 平時只做速耐力與速度
成績也還不錯 200m 當時最佳約19.9~ 在雅典奧運也跑進24人的準決賽~
不過這一場奧運讓他下背部整個大爆炸 一度危及他的田徑生涯
他的教練覺得這麼好的人材放掉太可惜 因此重新規劃對Bolt的訓練計畫
在Bolt的訓練中加入大量的核心訓練以及賽前賽後完整的按摩 也特別用電刺激的模式
訓練他的背部肌肉 (就是邊做核心邊用電刺激,前一陣子在體適能市場很火的那種)
整整這樣練了三年, Bolt才再次回到國際賽場, 然後成績就大起飛了~
所以平心而論 Bolt的跑姿不是很好 主要在上半身的晃動太大 造成他左右腳
的步輻差異很明顯 http://imgur.com/a/MLuWF http://imgur.com/a/kxsUF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例子也很多 就是不做大重量訓練 但還是跑得飛快跳得老高
其實原因也不只單純因為他基因好而已 而是很多時候 他練得"對"~
而這個練得"對" 是僅針對他個人的先天條件與後天環境總體交互作用的結果
因為人不是機器 人是"機體" 機體跟機器最大的差別在於機體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對機體而言, 系統各部分間是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約 一加一是不等於二的~
如果人有機器特性 那麼對 Bolt/一休/館長/鄭多燕....有用的課表
對任何人來說也都會有效才是~ 因為機器是標準的1+1=2
"等於"的意思就是永遠沒有例外~ 有用沒用是最清楚不過 沒有模糊空間 =.=
但因為人是機體 所以訓練與效果間其實不存在簡單的因果關係, 而是存在相關性
就是會讓人有好的訓練效果的, 不是某個動作(如蹲舉,奧林匹克舉重), 而是"人"本身
是作為一個人的"你" 因為對負荷的刺激有起反應, 透過生命系統自組織作用以及自身
認知功能統合各系統, 使訓練負荷的生物效應產生動態疊加, 因而呈現整體運動功能
得以符合競賽場上的需要.
所以在世界的競賽場, 頂尖選手的出身充滿多樣性, 有像鬥雞模式出來的比方說
巴西的足球 美國的籃球 中國的體操跟桌球 非洲的長跑軍團
也有透過高度的制度設計或訓練科學 比方說日本的田徑 中國的舉重 歐洲的職業
俱樂部足球等等.
所以也不是說成績好的國家訓練科學就一定強 反倒大部分像是"久病成良醫"
就像台灣在腎臟病的治療獨步全球 有部分原因也是國人有這方面的醫療需求~
所以一個國家的訓練科學要強 有幾個條件非必要不可:
第一是該國的基礎科學研究要強 第二是願意傾全國之力長期投入資源做研究(非培訓)
第三是國家會給研究單位極大的奪牌壓力~
因此現今世上對競技訓練科學研究最積極的三個國家 剛好都是我們台灣的鄰居
就是中國 日本 韓國.
中國訓練科學強到甚麼地方? 有個笑話是說, 人人都說去年奧運孫楊的尿是紫色的
可是當場化驗就是沒有陽性反應.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為了2020奧運那真叫是豁出去了
去年日本JISS(日本國訓&運科中心)主任來台, 提到日本2017年專為2020夏冬奧的預算
是405億日幣. 這甚麼概念? 就是如果這筆錢給台灣的話,國訓的預算可編到民國212年!
而其中100億日幣給三個大學, 分別是日體大(體操),筑波(冬奧項目與西式划船,即流體
力學相關項目)與鹿屋體大(游泳)做訓練科學研究.
最後小結一下 訓練科學研究的不是哪個動作或哪個器材對競技能力有幫助
訓練科學研究的是人 是人面對負荷刺激後 "感知,認知與運動系統等交互的複雜作用"
從中而歸納出人體產生適應的生物規律 從而提出具體的建議給第一線的教練們.
所以訓練科學研究得到的結果不太像是: "大重量訓練對速度有幫助" 這樣的結論,
而比較像是: 在某種情境的設定下(如2周的賽前調整期), 按照研究找出的人體規律性
進行課表設計"應該"有用.
給各位參考參考~
作者: soulyo (yy) 2017-03-05 17:21:00
每次看完大師分享,都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每次看完大師的文章,都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每次看完大師的文章,都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手機一個大噴發是怎樣.....
作者:
laizin (╩Rolling Life╩)
2017-03-05 22:49:00回odin,在素人中的確快,但還不夠快而科學化訓練就是讓人突破自己的極限,就像原po說的:用對的、客製化的方式而只練跑PB304,想必體型八成是紙片人 離題太多就不聊了(笑是心志+技術+身體強度的多重競技,絕不是單看某部分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