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也是需要教練!更何況我這個菜鳥教練QQ
上次AMA緣分認識了 加減健身 Fi彫ess,正好最近想學習關於動力鍊的原理及應用,所以
就不假思索地衝到台中上課了~
【反思】
一開始就和教練有著相同的共識:人體最自然且重要的動作:行走、跑步
而一開始就丟出一個震撼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的是髖超伸的能力」
認真回想一下,從FMS、SFMA到自己接觸的一堆評估系統,大家一直在強調髖屈的能力,
強調髖屈不足再深蹲時影響骨盆、腰椎,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真的有需要髖屈那麼多嗎?或
者說生活中在髖屈那麼多時,會有那麼大的Loading嗎?還是我們只是為了現在這個「深
蹲就懦夫」的時代而探討這個問題呢?這個時代每個人都知道深蹲時脊椎要中立,核心要
穩定,但有多少人的「穩定」其實是所謂的「僵硬」呢?
一樣很重要而且被忽略的反而是在走路跑步中關鍵推進能力的髖超伸啊!
所謂的鄰近關節假說也告訴著我們:「先有活動度,才有穩定度」
很多人覺得,先穩定,才能好好動:但是可以思考一下,假如你不需要動,你幹嘛要穩定
?你會說一句屍體躺在那邊很穩定嗎?
人體真正是發展成讓你「動」的,而傳統訓練已將這個渲染成原地重複執行矢狀面的動作
.......
【教練課心得】
身體的動力來源是上之軀幹旋轉+下肢的重心轉換
跳脫以往的訓練方式,從最基本呼吸、活動度處理(DLS),到先前提到的髖超伸的練習
,到hip hinge,來到了我最不熟的Single RDL,教練把訓練動作和步態加以整合,意外
的讓SRDL好做很多,從基本的定點動作,最後將髖超伸的動作整合變成一個walking sing
le RDL,和以往的訓練相比,因為多了非常多細節,包括身體的控制、重心轉換、關節穩
定控至,與其說身體累,不如說一直在燒腦思考,名符其實的健身要健腦......(大腦思
考時的熱量消耗其實超乎你的想像)
然後再來就是上肢旋轉的訓練(AOS、POS)
這部分細節尤其得多,完全貫徹了AMA對於闊背肌的詮釋(這邊真的超感謝當初kuroda巨
巨的努力推坑),整套訓練做完整條闊背肌從起點酸到終點,最終加入下肢做整合,瘋狂
做錯XD,再強調一次真的是非常的燒腦 lol
雖然在滿早的時候就知道旋轉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但是苦於沒有實際的理論及訓練去整合
我想要的結果,在兩個多小時的訓練下讓完全不跑步的我從肢體障礙到跑起來順很多,非
常感謝教練並沒有因我也是教練就私藏知識(應該沒吧XD)
從來沒有一套系統可以完全地去解釋人體,不過動力鍊再對於旋轉的部分真的給了我滿大
的視野,但是還是要切記,系統、工具、評估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真正理解、實際操作
,才會有辦法實際運用 !
訓練前後跑步影片對比: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30195817082935&id=10000277
58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