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wbIBBEZNFAw
[學員案例分享]
這是我以前在健工的其中一位學員銘仁的矯正成果
參與課程時間:1個月
這是第一堂課程前跟一個月過後的蹲下動作對比*課程中完全沒有給予任何在<蹲>這個動作上的引導或口令*
個案背景狀況:因為銘仁平常工作關係必須開車長達好幾個小時,下背、肩頸嚴重痠痛,尋求過中醫、復健科、推拿、按摩,都只有當下或短期之內的症狀緩解而已
功能性訓練專注於生物力學的超負荷,而不只是哪裡弱或那裡繃緊。訓練計畫開始前功能性評估應該要能夠找出動力鏈的生物力學超負荷關鍵鏈結的源頭。
銘仁來找我指導之前雖然有跟其他教練上過一短時間的教練課,但還是沒有辦法順利的自主訓練,許多關節沒有辦法有適當的穩定功能,平常主要的體能活動是足球,不過目前主要的目標還是能以長期下解除疼痛的症狀為主
評估:
1. 從TPC觀察排列、用解剖列車的概念判斷有可能的代償模式
2. 用簡單的觸摸測試過緊或過度活躍的軟組織確認觀察到的評估
3. 呼吸/核心:觀察直立與仰臥三屈(triple flexion)無支撐姿勢的一般呼吸
4. 過頭身蹲(Overhead Squat)
5. 單腿平衡測試(Single Leg Balance Test)
因為個案是坐式生活的人由於長時間坐著過度脊柱後凸所以優先做矢狀面的功能性評估(呼吸、過頭深蹲),而因為個案有踢足球的運動習慣,在單腿的壓力可能會比較大,所以採用一個額狀面的評估(單腿平衡測試)
初步判斷:
1. 骨盆側傾、肋骨傾斜、上交叉症候群、胸椎旋轉
2. 單側腹直肌緊繃、腰大肌失能、單側腹內外斜肌緊繃、單側內收肌群與外展肌群緊繃
3. 抬起肋骨的錯誤呼吸、反常呼吸:吸氣時腹部向內
4. 大腿水平前提腳跟、膝超腳趾
5. 臀中肌無力、骨盆側移
在動作型態測驗中,需要減少語言的提示,要以個人習慣的方式來執行動作。如果溝通得*太具引導性*,測驗將變成是個案學習正確做運動的能力,而不能看出他們如何習慣地作該動作。
用觸摸或按壓的方式讓個案自己意識到表層肌肉的緊繃,誘發失能的肌肉組織,放鬆過度活躍的軟組織,從仰臥、俯臥開始從低閾值動作開始建立穩定,慢慢進階,並在課程中給予簡單的呼吸提示,最後讓個案回到站姿,讓課堂中的感受,盡量能夠保留到個案的日常生活當中
葡萄牙神經學家Dr. Karel Lewit:[目標不在於教出完美的動作形式,而在於矯正造成問題的關鍵錯誤。]
歡迎站內討論
或IG小盒子https://www.instagram.com/jasonsun886/?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