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籃 深陷困境 球星退光光 世界盃看衰
哈登(中)、李拉德(左)與戴維斯(右)陸續退訓,美國男籃征戰世界盃陷4大困境。
【蔡裕隆╱綜合報導】美國男籃備戰31日在中國舉行的世界盃男籃賽,面臨球星「大退潮
」,先前6月公布20人集訓大名單中的哈登(James Harden)、李拉德(Damian Lillard)與
戴維斯(Anthony Davis)陸續退訓,更早之前退訓的麥考倫(C.J. McCollum) ,在接受
ESPN運動網資深記者「沃神」沃納羅斯基(Adrian Wojnarowski)訪問時,語出驚人認為眾
星會退訓的念頭是:「為什麼我要在一支可能輸球的美國隊擔任扛責的頭號球星!」這席
話也道出美國隊征戰世界盃4大困境。
困境1.退訓 如滾雪球
世界盃雖是最高等級的籃球國際賽,但是受重視的程度又不及奧運,這也是世界從原先4
年1次應該在2018年舉行,改到2019年變成為同樣4年1次的奧運「暖身」的緣故,既然等
級不及奧運,身價破千萬美元的NBA球星即使接受徵召也是要挑比賽打,若有機會當然會
以奧運為重,當只能退而求其次打世界盃時,看到又有球星退訓,其他球星「腦波」變弱
情況下,也會意志動搖猶豫是否參賽。
就如同麥考倫所言:「為什麼我要在一支可能輸球的美國隊擔任扛責的頭號球星!」球星
退出美國隊集訓就像滾雪球效應一樣愈滾愈大,使得原本星光亮度就不及奧運的世界盃美
國隊更顯黯淡無光,今年17人集訓大名單上只有羅培茲、米德頓、華克與羅瑞4人曾獲選
參加NBA明星賽,不管是名氣或人氣都創歷史新低。
困境2.擔心 季外過勞
NBA比賽強度日益提升,NBA球隊對於球星的「負載管理(Load Management)」也愈來愈看
重,也就是打所謂的「養生籃球」,當球星該輪休就輪休,並減少連2天出賽的運動傷害
風險,也會借助運動科學來幫助球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並有專業的飲食與睡眠管理,
一切都是為了要保護身價動輒破千萬美元的球星,季外期間的休息也很重要,球團對於球
星「加班」打國際賽都抱持被動、不鼓勵態度。
加上NBA球季很漫長,球員在球季間奔波客場征戰,陪家人的時間本來就很少,季外就成
了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的重要時光,像麥考倫就未諱言,他的確是怕季外過勞擔心會影響到
NBA下一季,加上家庭因素雙重考量,早早就做出退出美國隊集訓的決定,美國籃協也只
能用榮譽心來徵召球星,並無強制力。
困境3.FIBA 經驗不足
美國隊征戰國際賽向來存在的難題就是適應FIBA國際籃賽不同的規則與執法尺度,最簡單
的就是NBA有防守3秒違例,FIBA國際籃賽並沒有此規定,所以打FIBA國際籃賽將面對更多
的區域防守,或是美國隊也必須考慮使用區域防守來確保贏球更有勝算,這樣的改變與適
應若無長期集訓是很難達效果的,尤其從本屆世界盃起,美國隊又改由NBA馬刺教頭波帕
維奇(Gregg Popovich)掌兵符,連教練團也要重新適應。
美國隊今年備戰世界盃球星少就算了,就連擁有FIBA國際賽資歷的球星也少,17人集訓大
名單上只有巴恩斯、普蘭里與羅瑞打過世界盃或奧運,即使這3人都能入選最後12人正式
名單,還是有9位隊友是FIBA國際賽的菜鳥,預賽還有可以輸球的空間,當16強賽起進入
輸球就和金牌無緣的生死戰階段,將考驗美國隊對FIBA國際賽的適應力。
困境4.缺乏 危機意識
美國隊打從1992年奧運首度派出由NBA球星組成的國家隊征戰起,就經歷過原本以為所向
無敵,組訓愈來愈鬆散、球星參賽態度愛打不打的怠惰期,也種下在2004年奧運與2006年
世錦賽(現世界盃)接連只拿下銅牌的惡果,美國籃協也有所覺醒,從2006年起由美國大學
男籃名師杜克大學「K教練」薛塞斯基(Mike Krzyzewski)掌兵符力精圖治才止跌回升。
K教練執教唯一1場輸球就是在2006年世錦賽的4強賽,之後締造76連勝紀錄,連拿3屆奧運
與2屆世錦賽金牌,並在2016年里約奧運奪金後交棒,由於已取得本屆世界盃參賽資格,
並無需參加洲際資格賽,攻無不克加上已3年未征戰國際賽的情況下,美國隊的危機意識
下滑,從徵召不順就可以看出端倪。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90808/SN03/SN03_002.jpg
https://tw.appledaily.com/sports/daily/20190808/38412890/